牛山湖分洪居民筹划未来生活 摘几个莲蓬留一段念想
2016-07-15 08:51:00 来源: 武汉晚报

“轰——”昨天清晨,距离爆破点2公里外的升华小学安置点,73岁的徐维国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7点。

伴随着这阵爆破声,37年前村民肩挑背扛修筑的牛山湖大堤在地图上不复存在,1658名牛山湖分洪居民正式向原来的家园告别。

【破堤】

暂住当年亲手修的校舍

“要分洪,我们一家要搬,快回来帮忙!”接到母亲的电话,徐海波看了看手机,13日凌晨4点。

真的要分洪了!徐海波心里一抖。这意味着,要跟住了29年的老屋说再见了。

徐海波在湖北经济学院商业街的一家餐饮店打工,他家就在牛山湖大坝边,是村子里离牛山湖最近的地方。之前连日暴雨湖水猛涨,家里的六亩田地逐渐被湖水吞没。7月6日,就是“暴雨快把天下破”那天,哥哥徐战军已经回家帮忙,还加入了村里的巡逻队,每晚值班巡逻打更,发现险情立即通知村民。那天以后,村子里已经陆续有村民转移,投亲靠友。

电话挂断后,徐海波再也没有睡着,天一亮就往家里赶。

昨天,徐海波一家5口已经在东湖开发区升华小学安置点呆了一整天。他所在的房间隔壁,住的是老村支书徐维国。

37年前,徐维国带着村民肩挑背扛修筑牛山湖大堤;而他目前栖身的升华小学安置点,同样是他亲手筹建。

1975年,部队转业的徐维国成为升华村的副书记。他回忆,当年梁子湖每到雨季就会发大水,殃及湖边3个公社6万人口,庄稼年年被淹。1979年,他接到上级通知,带着全村80%以上的村民挑来石头,筑起牛山湖大堤。工程足足持续1年,到1980年才完工,将梁子湖人为地一分为二。有了堤坝的拦截,牛山湖水位低于梁子湖1米,保住了大家的家园,村民开始在塘里养鱼,摸索致富途径。

1992年,他奔走县委、教委找钱盖起校舍,当时在公社里引起不小的震动。如今的徐维国,要拄着拐杖才能勉强行走,他没有想到晚年会住进自己亲手操办的校舍。

【回望】

摘几个莲蓬 留下一段念想

昨天下午1点多,流芳街龙泉中学安置点,魏集村7组村民张传雄吃罢午饭回了趟家。看到湖面距离自家房门还有十多米远,养了一年多的小狼狗“黑子”安然无恙地待在家里,他不禁松了口气。

而此时,7组组长况圣雄正在安置点值守。一位村民告诉况圣雄,中午摘了几个莲蓬,是从况家的藕塘摘的。

今年36岁的况圣雄牛山湖边长大,平时在黄金桥一家工厂上班,老婆是开心果园做接待的,两口子加起来月收入6000多元,加上2008年承包的6亩地,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他家离湖边只有20米,6亩地离湖更近。其中三亩是藕塘,之前种过西瓜和玉米,老被雨浇坏,去年干脆就改种了莲藕。“结果又被水冲。”按照况圣雄本来的设想,莲蓬加上莲米,今年可以卖个一万多块钱补贴家用。没想到才卖了两次,一共赚了400多块钱,前天就收到了村里的转移通知。

回家的村民还告诉况圣雄,他家的两亩树苗和一亩菜地已被湖水吞没。“树苗也是三年前才种的,还没到出产的时候。”况圣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0多棵树苗,长到“5岁”时可以卖50块钱一棵,保守估计损失四万多元。

【未来】

新开的小卖铺和新赛车

对于以后的生活,老支书徐维国略显茫然。他说,转移群众可能被集中安置到龙泉街的红旗小区居住,但他习惯了村子里老人老面孔,打心底不愿离开村子。之前,徐维国跟老伴在家开了个小小的副食品店,卖点香烟啤酒油盐酱醋等,一天挣十几块钱,补贴日常花销。他心里有两个打算,要么到武昌投奔儿子,要么仍在村里租间房子居住,“还是想开小卖铺”。

与老一辈相比,年轻的牛山湖居民对未来更清晰。

转移当天,5岁的徐志勇看着大人们忙前忙后,得知是要“搬家”,哭闹起来。徐海波想了想,为儿子带上了他最喜欢的变形金刚。

他家里有六亩多田,几年前父亲会种些水稻,后来因为种植水稻太辛苦,他劝父亲改种玉米、西瓜和莲蓬。徐海波说,靠着这六亩地,父母能自给自足,还能帮忙带孙子。破堤分洪后,不仅两层小楼回不去了,六亩地全部淹没。徐海波说,租房也是一笔开支,父亲可能会出去打工贴补家用。徐海波说,往年他暑假会休息一段时间,走走亲戚,今年忙完“搬家”,他会到流芳找零工。

徐海波说,妈妈吴大娥是个“热闹人”,家里大门经常是敞开的,走过路过的村民都乐意进来坐一坐,聊个天。搬家后,只怕这一情景难再现。父母能否适应“关门生活”,徐海波有些担忧。

“儿子今年5岁了,应该会记得我们老屋。嘿,过两天,我得跟他买个新赛车!”徐海波一拍大腿,看着在安置的教室里正在画画的儿子,咧嘴笑了。

记者武叶 王恺凝 崔梦欣 胡伟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