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齐云)昨日,武汉首届“中仪杯”海绵城市创意大赛决赛答辩现场,13名参赛者PK争夺一等奖,最终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雨落管雨水高效过滤处理装置”和湖北工业大学的“互联网+城市雨水除霾及热岛效应缓解系统”两件作品分别获得一等奖。
共收到300余件参赛作品
大赛启动以来,吸引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0余所高校学子参赛,共收到300余件参赛作品。经过初步筛选,90件作品成功入围复赛,最终,13件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获得决赛答辩机会。
本次大赛参赛者范围广泛,不仅有高校大学生,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和个人都积极为海绵城市建设贡献“金点子”;参赛者年龄层跨越大,年龄最小的仅13岁,最高龄参赛者来自北京市一位退休的七旬爹爹;参赛者地域分布广,除本地参赛者,来自北京、上海和美国毕业的企业家都积极参赛。
决赛现场,由政府官员、高校教授、媒体等组成的评审专家,依据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三个标准对参赛者答辩作品进行打分,最终按照高低分数依次排列。
互联网+城市雨水除霾作品模型
净化城市雨水和利用雨水除霾作品获一等奖
13部作品中,既有净化湖泊水质、自动拦截雨水井的模型产品,也有利用“互联网+”模式解决城市雨水除霾问题、用ppp模式解决海绵城市问题、凹形吸收雨水梯形砖等一系列创新想法,还有圆形停车场的“海绵单元”设计图。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高泉祀的“雨落管道雨水高效过滤处理装置”和湖北工业大学易钧的“互联网+城市雨水除霾及热岛效应缓解系统”分别获得大赛一等奖。
雨落管道雨水高效过滤处理装置,通过填充物对雨水管中的雨水进行耗能,同时对污染物进行过滤,最后通过管道排出雨水;“互联网+城市雨水除霾及热岛效应缓解系统”,利用雨水给屋顶降尘,解决城市雾霾热点问题。
能净化水质的健身车 初中生创作获评委点赞
“我们的作品是将生化处理、种有水生植物的假山景观、能抽水的健身车,三种元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既能净化水又能成为湖泊生态景观还能健身。”来自武汉市第23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姚先能现场演示污水净化处理装置,让评委们眼前一亮。
“为你们的创意点赞!”评委来自武汉市政院高级工程师康丹说,健身器材与人有很好的互动,还可以在湖边摆放宣传展板,向市民宣传环保理念。
评委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任拥政教授认为,虽然作品的原理很简单,但创意完全来自学生,非常棒!
前不久,该校学生团队发明的“湖泊污水净化处理模拟设备设计与制作”和“童心亲水伴荷香 守护莲花湖行动”两个项目获得全国水科技发明大赛一等奖。
大赛搭建创意平台 新方法新思维获评委点赞
参赛者除了设计模型,不少有创新的想法、实用性强的作品也打动了评委。来自北京市七旬老人陈京参赛的作品——雨水井自动拦截装置,该装置由一个矩形的截污槽和过滤袋组成,将其安装在雨水井内,当雨水流入时,可以将垃圾过滤和储存在过滤袋里面。
来自武汉科技大学的刘冠华同学介绍,铺在城市公园或广场的砖不一定都是方方正正的,可以使用梯形砖,这是一种上部面积大下部面积小,可以将雨水贮存在砖与砖之间的梯形空隙中,进一步渗入地下。
“大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希望能一直办下去。”刘冠华说,虽然是简单的一个想法,但教会了我们要学会逆向思维,下一步会结合实际运用完善作品。
“你见过圆形的停车场吗?”决赛现场,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的学生陈昂设计的Parking Garden图纸,打破了传统停车场的设计结构,增加了可使雨水“慢排缓释”的元素,与街边绿地相结合,运用植被、水体和透水铺装等,构建集停车、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城市“海绵单元”。
评委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地空学院赵艳飞说,不管是模型作品,还是好的创意,鼓励大学生们发散性思维,用新的角度为海绵城市建设贡献“金点子”。
大赛由武汉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建委、市园林和林业局、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大赛设立两大类奖项,分别是海绵城市创意奖,其中一等奖2名,奖金各一万元;二等奖10名,各奖3000元;三等奖20名,各奖1000元;排渍“金点子”奖,其中特别奖1名,奖金5000元;优秀奖10名,各奖1000元。
附件:
武汉首届“中仪杯”海绵城市创意大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