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6月10日报道,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孩子们吃上了免费的营养午餐。但对于那些中西部偏远地区学前班和幼儿园的学龄前孩子们来说,能够吃上一顿有肉有菜的午餐却并不容易。
日前,央视记者前往湖南武陵山脉深处的苗家山寨,看看那里孩子们的午餐到底吃得怎么样。
4元钱:从吃饱到吃好的距离
苗家山寨万岩村,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武陵山脉深处。村子里最好的建筑就是这所山村学校。一楼是学前班,二楼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室。每天上午11点左右,小学的孩子们开始自习,因为这个时候老师们必须去学校的小伙房准备午餐,这一天的午餐有肉、豆干还有西红柿鸡蛋。
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万岩村山村小学校长罗兴荣: 每天中午都是一样的,一年级7个,二年级8个,学前班有3个人的餐在这里面。
像龙如意这样能够和哥哥一起吃饭的学前班孩子只是极少数。罗老师告诉记者,学校里只有小学生才能享受免费营养午餐,学前班的多数孩子因为没有午餐补贴,无法负担4块钱的午餐费,所以只能选择回家吃饭。
石炳是龙如意的学前班同学,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石炳的爸爸为了省下4块钱的午餐费每天中午都会把孩子接回家吃饭。到家以后,爸爸从柜子里端出两碗菜,记者发现冰凉的菜里没有一点肉,而开水就是这个4岁孩子午餐里仅有的温度。
万岩村村民石元仲: 早晨。
记者: 这是吃剩下的吗?
石元仲: 嗯,吃剩下的。
记者: 有肉吗?
石元仲: 没有。
记者: 孩子中午就吃这两个菜?
石元仲: 对,都是白菜。
记者: 为什么不给他热一下呢?
石元仲: 不要热,习惯了。
记者: 米饭也是凉的?
石元仲: 米饭也是凉的,给他泡开水嘛。
记者: 孩子需要营养,吃点什么东西补一补?
石元仲: 没有补的,没有那么多钱。七口人就靠他姐姐一个人打工养活我们一家人。
孩子独自吃饭的背影,让人感到心酸。其实,除了营养摄入不足以外,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这就是所谓的“辣条现象”。
这种现象已经给偏远贫困地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是幼儿园孩子们的午休时间。出于安全考虑,老师中午会锁上学校的铁门,但记者发现,即便如此,很多孩子手里仍然拿着雪糕、冰棒等各种零食,吃得不亦乐乎。
村子里唯一的小卖部,正好处在孩子们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每天放学以后,这个小卖部的生意都会很好。
2015年全国营养和慢性病报告显示,全国6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率是8.1%,贫血发病率是11.6%,其中农村孩子是城里孩子的两到三倍。
专家:营养扶贫迫在眉睫
据统计,我国仍有近千万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营养不良,而贫困地区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缺乏问题更为突出,生长迟缓、贫血等营养不良现象非常普遍。
所以对贫困地区的3-5岁儿童开展营养干预、阻断营养不良造成的代际贫困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我国6-17岁农村儿童青少年的生长迟缓率是城市儿童的3倍;6岁以下农村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是城市儿童的2-3倍,而贫困农村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又是一般农村儿童的1.5倍。
营养不良问题不仅导致国家每年近4%的GDP损失,并且在人口中产生着代际传递,造成贫困导致营养不良再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
为了改善偏远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一项名为“为5加油”——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公益行动日前正式启动。这一计划将对受助地区的3-5岁儿童实行营养干预,并对乡村幼儿教师和家长开展营养学知识培训。
目前,国内首批“为5加油”公益项目已经落地湖南、贵州、青海等5个省份贫困地区的545个山村幼儿园,未来5年,“为5加油”公益项目将扩大覆盖范围,惠及全国22个省的20多万名学龄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