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每周给家长布置“读后感”作业 家长:压力山大
2016-05-07 09:44:00 来源: 武汉晚报

本报记者张全录

“班主任每周发一篇正能量的新闻报道到家长群里,家长需在读后给出反馈,虽然没有限定字数,但还是让家长觉得莫名其妙,同时也压力重重。”5日,武昌一所小学的家长给武汉晚报新闻热线82333333来电表达苦恼。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安排家长写读后感,有些不解。昨天,武汉晚报记者采访了校方和相关专家,各方见解不一。

家长:每周写“读后感”压力大

刘女士(化姓)的孩子在武昌区三道街小学读4年级。上个月开始,班主任老师就开始在家长QQ群里转发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选的都是正能量的人物,家长读后,希望能给老师留言,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字数不限。

刘女士说,自己和家人做一点小生意,平时忙于生计,但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不敢怠慢。不过,绞尽脑汁,她还是无法理解老师的用意。

刘女士说,老师传递正能量是对的,传递给学生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发到家长群里,让家长来点评?虽然说字数不限,但如果随便回复一句两句,又怕让老师觉得她在应付了事。

刘女士说:从上月到现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老师布置读后感作业已有4次。在网络上,和刘女士一样,也有家长留言表达自己的不解。

老师:这是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三道街小学。学校德育老师曾女士告诉记者,其实这是他们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曾老师还翻出她在学校班主任群里对此项活动的要求。记者看到内容大致如下:“我每天发一条新闻,请各位(班主任)转发(家长)群中,并请孩子们留言,可长可短,不做强制要求,目的:传播正能量,培养孩子们的正确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曾老师说,三道街小学是一所对农民工子弟开放的小学,学生家长,不少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平日里忙于生计,对孩子在精神方面的培养缺少机会和素材。她想让家长们阅读这些新闻报道,用这些新闻报道的事迹来教育孩子,既可以增加学生和家长的互动,又能让学校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

曾老师说,没有要求家长对每天转发到群中的新闻报道都做评论,她的本意是让家长把新闻故事讲给学生听,启发学生发表感悟和评论,家长再发给老师。有就发表,没有,点个赞也可以,实在没时间,不点赞也无所谓。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发到班上的家长群,只收到几条来自家长的回应,她都不介意。毕竟只是一项教育活动,有感而发,没有特别感触,完全没有必要非要说两句。

对于家长反映的,“不认真回复,怕老师认为自己不重视,随便回两句又担心被老师认为是应付。”这一思想包袱,曾老师说,完全没必要有,她将跟各班级的班主任再重申一下要求,绝不给家长做硬性要求。说完,曾老师就把这个意思发到了学校班主任的QQ群里。

专家:初衷好,方式值得探讨

对于家长群里的读后感作业,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尚重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老师初衷好,教育方式值得探讨。

尚重生说,这位德育老师,开展德育教育创新探索,并为此在家长学生间展开正能量的扩散和学习,初衷是想培养出一个道德高尚的学生。这是一个美好愿望,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这种德育教育的方式探索还不成熟,存在的问题很多。

第一,从方式上讲,通过家长群传播正能量新闻,又通过家长反馈读后感悟,这其中,是家长在读,在感悟,还是学生在读,在感悟,无法把控,就容易走偏,从而给家长带来疲于走形式的负担; 第二,从内容和效果上讲,老师传播“大爱”的东西是正能量,但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善意批评,一样是正能量。一味的向善,培养出的学生,一旦走入真实的社会,面对“恶”,往往极其脆弱。

尚重生说,他提倡和赞同这位德育老师想把德育教育的触角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但方式必须容易接受并能产生实际效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