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为“志愿者之城”添彩 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2016-03-05 09:00:10 来源:长江日报

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述永

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让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形成老百姓日常的一种行为习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路。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把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改变了学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这样的尴尬局面,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突出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根”和“魂”。学雷锋不仅有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丰厚滋养,更彰显着武汉人的精神特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在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让市民群众在互帮互助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向往和追求崇高的价值目标。

实施项目化运作。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志愿服务项目。要与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领域,扩大覆盖范围,让志愿服务的触角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让需要服务的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志愿服务。要抓好项目运作实施,有效整合社会力量,统筹服务资源,充实服务队伍,积极打造品牌项目,吸引更多的人持续参与志愿服务。

完善组织化规范。要建立备案与挂靠相结合的登记管理制度,尽可能多地将志愿服务组织特别是自发的草根组织纳入依法管理范畴。要做好扶持工作,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组织孵化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增强内生动力、提高造血能力。

强化专业化支撑。要广泛发展专业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推动企业、机关、学校、医院、文化单位等,立足本职岗位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要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力度,提升志愿者专业服务水平。要重视服务对象的差异化需求,不断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切实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社区化扎根。要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阵地,广泛开展邻里守望、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都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大力推广“社工+义工”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推进信息化管理。要认真抓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的推广应用,逐步实现全市志愿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力争做到全市志愿者统一注册、志愿服务证统一发放,以及服务记录跨地域跨系统的转移接续。要推动智能移动终端建设,实现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发布、实施过程、人员参与、服务情况的全程信息化。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志愿者、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的无缝对接。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一项光荣而高尚的事业,既要“坐而言”,更要“起而行”,努力提升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水平,让雷锋精神在点滴中落地,为“志愿者之城”添彩,为武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复兴大武汉凝聚更大力量。

让学习雷锋成为时尚

安玥琦全国“最美志愿者”、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常务副队长、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博士研究生

江城这片热土上,留下过雷锋的足迹。这是我们回望过去,追忆雷锋的一种情感寄托,同时,也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人民同雷锋的某种关联。

八年来,我和“本禹志愿服务队”的伙伴们在武汉市的街道社区、西部贫困山区的村小等场所开展了接力持续的志愿服务活动,而我们在收获青春意义的同时,也累计了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时代背景下,志愿服务只有进行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到他人。“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赵芸逸借力互联网,在山区支教学校开设了“阡陌学堂”,打造线上教育教学平台。我和“本禹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们愿同大家一道,为武汉建成“志愿者之城”贡献自己的智慧,奉献自己的青春。

让志愿者精神传播到省内外

张建民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代表、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

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们都是平均年龄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活跃在武汉大地,六年间救起近400余人,有效降低了武汉市的溺水死亡率,以群体的力量,铸成大江上的生命屏障,我们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2016年,我们要继续走进高校和单位传承志愿者精神、走进社区进行救援理念和基础急救知识培训。为了不断精进队伍自身专业技能,我们将挑选一批精干的队员进行专业培训、演练和考证,并成立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应急救援分队,一旦哪里发生自然灾害,这支精锐的队伍都将积极出动,在第一时间里到达灾区救助灾情,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救援处理,让志愿者精神传播到省内外。

推广青年志愿者动漫形象“汉宝”

柳新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代表、团市委副书记

团市委、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晚报等单位组织近1.6万人次志愿者在园博园内累计服务18.2万小时,近期,园博园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以联动思维,不断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基础建设,以创客思维,不断推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化发展,以“互联网+”思维,不断推动青年志愿服务社会化参与。建设志愿文化产品库,推广青年志愿者动漫形象“汉宝”,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拍摄专题公益片,向社会传递志愿服务“好声音”、“正能量”。

与时代同进步与志愿者共成长

王波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百步亭花园社区党委副书记

2016年是百步亭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年,下一步我们将抓好三件事:一是党员志愿服务落实,实行全面发动、全覆盖,对在职党员我们要搭建志愿服务的平台,贴身订制志愿服务活动载体;二是启动众创空间,加强青年志愿服务。用“智慧社区”互联网思维,把青年志愿个人特长、创业愿望、市场运作体系、政府政策支持整合在一个平台。三是把文化志愿者树起来,让每支队伍有文化、每个楼栋有文化名人,通过文化志愿者把百步亭声音带到全国。

“钉子”精神立足岗位

许奎武汉市岗位学雷锋标兵代表、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向雷锋同志学习,就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学习他爱岗敬业的“钉子”精神,在执法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做到“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

今年春节前,我辖区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一名老人在二七路骑自行车时被撞,生命垂危。看似一起普通案件,但是马上面临春节长假,如果不及时破案,一方面案件线索会灭失,另一方面会使一个家庭无法安心过节。我跟同志们连续奋战六天六夜,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警察所做的好事如果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那么我们自己也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更是我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彰显。

手语为聋哑患者舞动一片蓝天

张勤武汉市学雷锋示范点代表、武汉市第一医院张勤手语导医义工队队长

武汉市第一医院“张勤手语导医义工队”成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从2012年至今,已累计为1000余名聋哑人士提供手语导医导诊服务2000余次,开展手语培训40余次,培训志愿者1000余人次。义工队组织队员积极投身各种公益活动,长期服务于江滩手语角,并为江汉大学、同济医学院提供手语培训,为聋人各类活动提供手语翻译。

三年的努力坚持,从一个人24小时的志愿手语导医到百余人四季如一的无私奉献,与江城同行,为聋哑同胞服务,让我们共同见证了医护人员的大仁大爱,用手中的“芭蕾”为特殊患者舞动一片蓝天。

解决志愿者保险问题

宫步坦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金卫律师事务所主任,“调解网”社区法律志愿服务队负责人

今年1月,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武汉市志愿服务条例》,这在我们武汉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征程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因为这部地方性法规既适度超前,又兼顾武汉特色。在此,我建议尽快在我市解决志愿者保险问题。保险公司往往只愿意承保大型活动的志愿者保险,可协调一家有兴趣的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这家保险为志愿服务承保的积极性。

完善志愿服务法治保障

赵立新《武汉市志愿服务条例》起草组专家、江汉大学教授

我认为武汉市的志愿服务法治建设可以在以下6个方面有较大的作为空间:将“志愿者之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制度上解决志愿服务力量分散、缺乏有效统筹的局面;建立起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的多元化、可持续的志愿服务经费保障体系;有效组织动员各类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体系,促进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建设;在物质、精神和公共服务等多个层面,建立起对志愿服务的行为激励与价值回馈机制;依法规范志愿服务关系,明确志愿服务活动中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喻思源市直机关代表、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市直机关工委注重发挥各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我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丰富活动载体、打造活动品牌,着力推动市直机关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市直机关已成立志愿服务队82支,志愿服务分队200多支,覆盖面100%。仅2015年,市直机关共有17378名机关党员干部认领12797个服务岗位和10663个“微心愿”,累计投入253.18万元。

凸显地铁窗口示范作用

何达曹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2015年,武汉地铁组织百余家单位3万人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9万小时,地铁志愿者规模突破2万余人,窗口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

推进志愿服务方面,武汉地铁结合市民出行需求开展主题活动。将每月第一个周日定为“地铁排队日”;组织开展“拒当易怒族”主题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向乘客介绍电梯安全知识;在车站、车厢内开展“向饮食说不”活动。

2016年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将正式上线,地铁志愿者管理工作机制继续完善,志愿者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壮大。

发挥吴天祥典型引领作用

肖永高武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武昌区志愿服务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吴天祥小组的发展史,从1995年第一支吴天祥小组成立到如今12万的吴天祥小组志愿者联合会的注册人数,吴天祥同志的典型引领作用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

我们还积极尝试“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率先在全市启用了武汉云生活微信公众号“志愿之城”平台项目,在全区140个社区全面试行,调动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已新登录注册志愿者达52000余名。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叶娟新洲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新洲区是武汉市最远的新城区,存在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从2014年开始我区连续两年为全区400余“十星级文明户”拍摄了全家福,摄影志愿服务成为我区志愿服务的一大品牌和特色。

2016年我区紧跟中央、省、市的步伐,将志愿服务的主题定为“精准关爱·志愿同行”。

评论: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志愿服务之中

今天是第53个“学雷锋纪念日”。半个世纪来,历经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雷锋精神引人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本质,塑造了几代人的精神世界,让其始终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今天也是第17个“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这两个纪念日的“重合”不是偶然。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的内涵高度契合。这意味着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志愿服务将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为弘扬雷锋精神提供方向和思路。

目前,武汉常年从事志愿服务的市民已达百万人,先后涌现出8位全国道德模范、40多位中国好人、5位全国优秀志愿者、两个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种种迹象显示,武汉正在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向“志愿者之城”迈进。

雷锋精神蕴含着社会责任、社会效益、遵纪守法、诚信守约等价值观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社会的道德理想,反映着公民的道德水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志愿服务之中,引导人们多做好事、常做善事,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中。

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将志愿精神传递给每一个社会成员,有效激发群众由心而生的行动自觉,使市民将文明内化于心、践之于行,是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载体。

志愿服务是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上有着可观的潜力。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就是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市民群众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大幅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正向精神供给,雷锋精神,代表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是几代人凝聚传承下来的精神价值共识。我们建设志愿者之城,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把雷锋精神融入其中,并使其制度化,成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价值支撑、方式载体。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