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第20个世界湿地日。长江日报记者昨日从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2015—2016年武汉府河湿地候鸟监测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府河湿地已达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的条件。
武汉府河长约37公里,周边湖泊众多,有杜公湖湿地公园、金银湖城市湿地公园等,为迁徙的候鸟越冬提供了生态环境,已知的大的鸟群有豆雁、小天鹅、牛背鹭、凤头麦鸡、红嘴鸥等。去年入冬以来,府河湿地又为武汉带来至少5种鸟类,包括大天鹅、大红鹳(火烈鸟)、铁爪鹀、红颈苇鹀和小美洲黑雁。
今年1月起,市园林和林业局委托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武汉项目办公室、武汉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面向本市摄影爱好者和观鸟爱好者,公开征集府河区域珍稀濒危的或精美的鸟类照片,进一步摸清府河流域鸟类状况(详见本报1月8日报道)。
专业机构进行了“2015—2016年武汉府河湿地候鸟监测项目”调查。负责该项目实施的世界湿地与水禽基金会项目负责人陶旭东介绍,调查发现,这个冬天,府河湿地的豆雁和灰雁分别达到2300只和1222只,都超过了各自在迁飞路线上种群总数的1%。
国家林业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2015年初组织的长江中下游水鸟同步调查结果也显示,在府河柏泉段越冬的水鸟中,豆雁、白琵鹭、黑鹳、雪雁均超过了各自在迁飞路线上种群总数的百分之一。而自2009年以来,府河湿地多次记录到青头潜鸭这一国际极危物种在此越冬。2012年以来,连续监测到鸿雁这一国际易危物种。前几年,还有白鹤、卷羽鹈鹕等国际受胁物种在此越冬。这意味着,武汉府河湿地已基本达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
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包括两大组9个小项。任何湿地只要符合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中的一项,就可被视为国际重要湿地。府河湿地符合其中的“标准2”,即“拥有易危、濒危和极危物种或受到威胁的生态群落的湿地”;还符合“标准6”,即“正常状况下维持某一水禽物种或亚种之1%的个体数量的湿地”。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组织观察和科普活动,请国家级专家认定后,再报政府决定是否将府河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据悉,武汉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已于2013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 王亚欣通讯员 易清程本泽饶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