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政府的钱往哪儿花?近百页的报告怎么读?昨天下午,市人大举行计划和预算报告专题审议会,邀请12位人大代表为2016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提建议,代表及专家为市民解读通俗版的“政府‘账本’”。其中,民生依然是今年“武汉账本”的重头戏,用于教育、文体、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项目的支出合计490.5亿元,占公共支出的65.9%,比去年增长15.5%。
“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2016年预算草案中,暂未列出“三公”经费支出,市财政局局长周学云介绍,这是由于今年公车改革方案一旦出台,“三公”支出将有较大的变化。
虽然方案尚未出台,无法预估公车改革会涉及到的支出金额,但周学云认为,公车的使用和维护是“三公”经费中最主要的部分,改革方案一旦实施,应该会对“三公”支出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在编制今年预算草案时,对“三公”经费依然坚持了“只减不增”的原则,同时,对各部门也下达了控制数额的要求,最大限度将“三公”支出降下来。
教育投入向“二孩”倾斜
今年市本级预算用于教育的支出是57.88亿元,比去年增长13.5%,其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占据了支出数额的前两位。在昨天下午的审议中,教育支出成为关注度最高的议题,有代表认为,为了适应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教育支出应该向幼儿园和小学倾斜。
“二孩政策出台后,未来几年,婴儿出生的数量肯定会增加,现有的幼儿园数量够不够?”市人大代表杨向农说,武汉市民准备生第二胎的不少,应当从现在开始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每年新建一批规范化的幼儿园。
市人大代表尹卫华则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资金应该重点扶持这些地区。“以往一个村只有一所小学,建成小区后学龄儿童成倍增加,为此洪山每年都要新建七八所小学,压力非常大。”
医疗支出重视“家常小菜”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是今年预算中的另一大项目,总支出为46.21亿元,比去年增长15.1%。市人大代表张斌提出,对医疗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大了,但本地药品市场却不尽如人意。
“武汉医疗产业布局上,药品生产企业太少,生产规模太小,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当更重视。”市人大代表张斌给市发改委提建议,他列举说,药品生产企业前景非常好,以成都地奥集团的一款“地奥心血康”为例,一年能卖一百亿;武汉市的两家药企远大和健民加起来一年只有十几个亿。此外,自主研发的药品离满足本地医疗机构需求也有一定距离。
副市长张光清表示赞同,他说,基础性药品是市民日常生活中十分需要的。目前我市非常重视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但医疗卫生不应只重视“鲍鱼海鲜”,对“家常小菜”也应当有同样的重视程度。
记者刘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