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招标为家门口养老者上保险 每人最高可获赔3万元
2014-10-16 08:30:11 来源:汉网
来源:楚天金报   记者张军 罗丽娟
 
10月14日上午9时30分,一场开标会在汉口市民之家举行。这是武汉市民政局为社区居家养老场地人身意外保险采购,首次进行的公开招投标,投保总额为100.34万元。
 
今后,社区老年人在此类场所发生摔倒等意外伤害,将由中标的一家商业保险机构提供保险保障,个人最高赔付3万元,或个人最高医疗赔付3000元。
 
在全国,仅上海、宁波等数座城市推行了这一做法。
 
截至去年年底,武汉市有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站)和农村互助式照料中心共计346家,一年中为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了数百万人次的各类养老服务。
 
【受益】
 
来社区探亲老人在养老站出意外也可获赔
 
“这次是首次进行公开招投标,去年我们搞了试点,用的方式是竞争性谈判。”昨日,参与了此次招标的武汉市民政局福利和慈善事业处的陈岚介绍说,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透明度,“今年的受益人群更大”。
 
去年8月,武汉进行社区居家养老场地人身意外保险采购试点时,全市中心城区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站)和新城区的农村互助式照料中心总共191家,而到去年年底提高到346家,几乎翻了一倍。
 
这些养老中心主要提供日间托老、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以及上门服务、代买米油服务等。粗略计算,平均一家社区养老中心每天接待老人20人次,所有养老中心一年下来就高达252万人次。“哪怕实际发生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也需要商业保险提供保障。这次招标就是对这346家站点提供商业保险保障,只要是社区60岁及以上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发生意外伤害,都可以获得保险理赔。”陈岚举例说,社区年轻居民家的老人来探亲,在养老中心发生意外,也在理赔之列。“这种保险其实是一种场地责任保险。”陈岚说,由于社区养老中心只是养老设施所在地,没有法人资格,其所在的区级民政部门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因此当老人在社区养老场所出现意外后,该场所应在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报案,同时向区民政部门报告,区民政部门有责任督促保险公司及时勘验调查,及时作出赔付。而保险公司只要核对该场所确实在目录范围的,应迅速进入查勘、理赔程序。
 
按照此次招标书的要求,在申请给付手续完备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给付保险金。“赔款将在经区民政部门核查确认后,给付到受伤害者本人或相关受益人。”陈岚说。
 
保险期限从今年8月1日零时算起,保障到明年12月31日24时,总计17个月。个人最高可赔付3万元,如仅出现骨折等伤害,医疗赔付最高为3000元。
 
【影响】
 
将养老站风险转嫁第三方
 
给社区工作者减负
 
对这一新做法,武昌东亭社区书记王学丽感受颇深。东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于2012年。建设之初设了7张床位,当时不少人因担心老人在中心睡觉出现意外,社区的资金并不多,担心难以承担责任,最后撤了4张床位,只留下3张供极少数老年人休息。
 
去年8月,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被纳入购买场地意外伤害保险试点,今年又纳入公开招标网点。王学丽高兴地说,社区养老中心经常有老人碰到、磕到等小事发生,“以前出现这种事只能以私下协商的办法解决,现在不一样,有了第三方专业机构来负责,这就是给社区工作者减负”。社区群干再也不用畏畏缩缩地工作,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推动也更为积极。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曼教授表示,老人属于高风险人群,容易发生意外,一旦发生意外养老机构难以承受,现在有机构来承担这个意外风险,将养老机构的风险转嫁给第三方,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机制,这也是养老机构迈入市场化道路的重要一步。
 
【观察】
 
规划到年底新增100家养老站
 
实际建设不乐观
 
据介绍,这项保险的政府采购,纳入了武汉市区两级财政预算。今年跟去年试点不同的是,去年按12个月191个场所每个投保2000元,投保总额为38.2万元;而今年按照17个月投保,346个场所每家投保2900元,投保总额大幅提高到100.34万元,由武汉市区两级财政各出一半。
 
而到今年年底或明年1月,财政部门还需增拨预算。因为届时,有约100家新建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站)和农村互助式照料中心也要进行此类保险采购的公开招标,这批采购的保险期限将到明年底。“对后年的保险招标,准备将社区居家养老场地人身意外保险采购,和两家市级养老院的床位意外险打包向商业养老机构招标。这样减少招标成本,避免一年多次招标。”陈岚说,到时将与中标的保险公司一次签约三四年,以保证保险标准的延续性。
 
据公开数据,到去年年底,武汉市备案的社区总量为1117个,而同期建成开放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站)和农村互助式照料中心为346家,其中农村照料中心为41家。看起来,武汉市社区养老设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发展空间理论上存在。但实际建设情况并不乐观。”陈岚说,就在前一天,武汉召开了全市养老机构建设交流会,会上来自东西湖区和江夏区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均抱怨说,他们各有一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意外遇阻,无法开工建设,其中一项原因是“新建小区多是年轻人,他们不愿在家门口看到养老设施,觉得那里将常有老人离世,有些瘆人”。
 
陈岚说,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目前的尴尬是,老城区改造成的小区年代较久,很难为新建社区养老中心腾挪出空间,另一方面一些新建小区居民或因上述心理,或认为小区建养老设施是“侵占了小区公共空间”,导致社区养老中心建设难,也因此,目前规划到年底新建成100家社区养老中心,还有一定的变数,“其实,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应该是小区建设必须配套的硬件,这方面政府还应出台硬性规定,在小区规划及项目竣工验收环节予以把关”。
 
对此,赵曼教授也表示,因结构问题,老城区老人多,人口密度大,但获得的空地少,而新城区新建小区老人占比少,配套养老设施如何建设,这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协同努力,下大气力解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