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陈道林
【江湖论道】 没有本土企业的强大和崛起,重回国内城市第一方阵总是少了一些底气。
近日,联想全球供应商大会在武汉召开。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用中英文热情地推介这座城市,并宣布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在移动互联领域跻身全球老大,是联想的新梦想,而这个梦想是从武汉联想基地起航的。
武汉对此给予了高规格的支持,市长唐良智出席并致辞。这对武汉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招商引资的机会,唐良智借此发出了英雄帖,诚邀中外供应商在汉安家,“联想把武汉带向了世界,武汉将为联想及其供应商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
武汉又一次祭出了拿来主义的大旗。在笔者印象中,武汉最近十年来的复苏和发展,得益于一批大型项目的引进,80万吨乙烯工程、富士康武汉基地、中芯国际等项目的投产,改善了武汉以钢铁、汽车为主的产业结构,壮大了武汉的经济块头。更早的时候,湖北省举全省之力建设大武汉,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实现了东风汽车[0.33%资金研报]总部从十堰到武汉的搬迁,武汉由此成为“车城”;实现了中烟湖北公司对全省烟厂的整合,省内卷烟品牌归于“黄鹤楼”的名下。
从某种意义来说,能够筑好巢引来凤也是武汉的一种胜利,至少可以证明它的魅力犹在,要知道富士康、中芯国际前些年的国内布局,引发国内城市之间的暗战,曾经相当激烈。此次联想的全球供应商大会引来600多家厂商,希冠科技全球副总裁郑万成一席话说得东道主心花怒放:“我们为联想而来,但看到了更大的武汉。过去我们对武汉很陌生,此次‘联想之旅’则让我们看到了开放中飞速成长的武汉。”
这些年,前来武汉投资兴业的企业多了,武汉的成本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开始显现。不过对于武汉来说,外来厂商给这座城市带来的荣光,远不如比亚迪[1.59%资金研报]、万科、腾讯之于深圳,三一重工[-0.78%资金研报]、中联重科[-0.67%资金研报]之于长沙这么响亮。武汉培育出的本土品牌乏善可陈,土生土长的企业块头不大,民营企业在武汉长期以来扮演着“小弟弟”的角色,时至2013年,武汉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才首次突破50%,不仅远低于沿海发达城市,比同样地处中部的长沙、郑州亦低出20个百分点以上。
这对武汉来说,一直是一件尴尬的事情。权威统计显示,武汉的科教优势排名国内前三,仅次于北京、上海,在汉部属高校8所,在校大学生120万人位居世界城市之首,可是江城科研院所每年诞生的众多研究成果,在汉开花结果的不多,“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上演至今。
如果继续奉行拿来主义,武汉壮大GDP不会存在问题,甚至也会给本土企业带来不少产业配套的机会。但是对于曾经“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武汉而言,没有本土企业的强大和崛起,重回国内城市第一方阵总是少了一些底气和亮色。
(作者系武汉快乐学堂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