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议新型城镇化在鄂落地:摊大饼必形成"鬼城"
2014-03-18 15:07:10 来源:汉网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荆州市荆州区为分散的农户建集中住宅区,节约土地资源。 ( 杨平 摄)

图为:湖北:“两横三纵”黄金交叉点

湖北日报讯 《规划》要求,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记者 甘勇 陈岩 林建伟 彭一苇 实习生 罗予翎 任卓

湖北省正好处于沿长江通道、京哈京广通道的纵横交叉点,武汉等城市位于国家加快培育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内。

近日,中央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简称《规划》),对全国城镇化发展作出了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详见本报昨日1版、11版)

《规划》关系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也牵涉千家万户。按照城镇化率60%的目标,到2020年,湖北省城镇人口要净增486.63万人,相当于“新增”两个黄石市。

《规划》中有哪些新提法?哪些热点引人关注?如何在湖北落地?昨日,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专家。

[page]

户口上到哪儿

【规划内容】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专家解读

襄阳宜昌或迎落户潮

省社科院副院长 秦尊文

湖北省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是全国最早省份之一。上一轮的户籍制度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宜昌、襄阳等城市的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

按照《规划》要求,武汉属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落户将受到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襄阳、宜昌将受益。荆州、黄石、十堰等城区人口在50万至100万的城市,落户将有序放开。

湖北是外出务工大省,国家提出,要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中西部将逐步形成若干城市群,湖北外出打工族将逐步回归。省内产业基础较雄厚、落户政策较宽松的区域(如襄阳和宜昌),可能迎来人口新一轮集聚。

从整体来看,人口转移是一个梯度过程,只有超过50万人口后,城镇化规模效应才会体现,因此,建制镇和小城市人口规模可能会减少。当然,并不是要求所有的镇和小城市都要扩大规模,应分工合作、各有侧重,重点镇考核工业增加值,一般镇则更多地关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

2

进城住哪儿

【规划内容】到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要达到或超过23%,要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专家解读

近四分之一居民将有保障房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叶学平

目前,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只有12.5%,实现23%的目标,任务艰巨。要达到规划提出的目标,必须双轨并进。对中低收入人群,以政府为主提供保障;对高收入及改善型人群的住房需求,则依靠市场满足。

今年,湖北省计划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5.81万套,基本建成24万套,分配入住16万户。如何让保障房发挥保障功能?必须制定城镇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尽快明确进城务工农民申请住房保障的条件、程序和轮候规则。此外,要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及财政支持政策相结合的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机制。

今年,住建部已经不再要求地方政府上报并向社会公布当年度房价控制目标。这一举动,可以减少行政干预和短期行为,构建更丰富的住房供应体系,消除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症”。住房保障是政府的职责,只有在住房保障体系成为社会“稳定器”的基础上,市场和价格机制的作用才能得以释放。

[page]

地从哪里来

【规划内容】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

专家解读

创新管理 盘活存量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院长 张安录

湖北人均耕地1.3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2亩。全省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实际可供开发耕地资源只有150万亩。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到2020年正常建设需要占用耕地200万亩,即平均每年要减少耕地28万亩,6947万亩耕地红线越逼越近。

如此,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土地从哪来呢?《规划》提出,进一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原划拨的经营性用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实行有偿使用。完善土地租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建立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探索存量闲置用地的退出机制。

在保护农村景观的前提下,盘活废弃的空心村,也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国有1.59亿农民处于半城镇化状态,既工作在城镇,又没有退出农村宅基地。将这部分农民全部城镇化,可以满足一部分建设用地需求。

此外,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集约化腾挪土地空间。借鉴国有建设用地管理经验,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等交易平台,也是途径之一。

4

钱从哪里找

【规划内容】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和评级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

专家解读

“一主两副”争取发行市政债券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徐长生

城镇化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钱从哪里找?

过去的城镇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资,不得不依赖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等来筹资,造成地方债务负担较重。推进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如何创新极为关键。当前,在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方面,市场将发挥更大作用。

以市政债券为例。发行债券为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产品筹资,在国外历时已久。我国一直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发行国债,禁止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因此地方政府只得建立投融资平台,通过向银行贷款进行公共投资,形成了大量地方债务。

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将把现在不规范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纳入法制化、透明化、市场化管理的轨道,是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重要创新。只要规模适当、定价合理,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完善,一定能够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武汉、宜昌、襄阳可以争取先试点。

当然,银行贷款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还将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城镇化筹措资金。服务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湖北还可联合长江流域城市,探索成立服务长江流域开发的区域性开发银行。

[page]

如何避免“鬼城”

【规划内容】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

专家解读

“人均100平方米”是硬杠杠

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副处长 万滋仁

过去,我国提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0至120平方米,现在将这个指标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说明土地规划计划管控力度在加大。

城镇化不能贪大求洋。10万人的城市,非要拓展城市边界,热衷于“摊大饼”,建成可容纳30万人的城市空间,这种做法脱离实际,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势必形成“鬼城”、“睡城”。还有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城市病”日益突出。

随着湖北省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建设占用土地数量也在增加。湖北省建设用地从第一次土地调查时的1632万亩,增加到第二次土地调查时的2145万亩,增加了513万亩,相当于一个监利县的面积。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地用地,严禁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立新城新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同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6

城市如何布局

【规划内容】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专家解读

长江中游城市群写进国家规划

北京大学秘书长、

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杨开忠

长江中游城市群,写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意料之中,理所当然。

全国的城市群,按级别可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国家中心城市群,二是区域中心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定位在第一个级别,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一样。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仅基础较雄厚,而且区位特殊。它处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的结合部,四通八达,可辐射的市场范围非常大,潜力大。基于这两点,长江中游城市群应是内陆地区最大的国家中心城市群。

如果没有长江黄金水道,没有长三角的一系列优势,就没有今天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这是历史基础,它决定着未来。

发挥优势,眼界要开阔,思路要创新。以建设全国交通运输枢纽为例,长江黄金水道,华中区水运占四分之一,另四分之三是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要培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势。

[page]

城市啥模样

【规划内容】要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

专家解读

半数新建筑将披绿装

住建部绿色标识委员会专家 肖伟

市内照明不用电,而是靠导光管导入自然光;电器运行也不用电,而是依靠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今后,城市里这样的“绿色建筑”越来越多。

当前,我国建筑能耗高,绿色建筑的比例只有2%,2020年要达到50%,空间巨大。

今年,湖北省将以发展绿色建筑引领,全面推进建筑节能,计划发展绿色建筑26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200万平方米,组织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73万平方米。目前,湖北省正在组织编制绿色生态城区技术导则,建立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意味着绿色人居、建筑节能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会。在以后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低碳城市规划、绿色交通规划、区域能源规划、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及智慧城市技术等。

绿色城市建设,还包括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绿色新生活行动。绿色,将是城市的永恒主题。

(责编 陈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