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载植树造林 湖北森林面积增加近一倍(图)
2014-03-12 09:35:37 来源:汉网

(人)王元国: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来源:湖北日报

“那年秋天,我找姐夫借了2000元,骑自行车跑20多公里的泥巴路,来到洪湖黄家口镇万岭村,贩卖意杨。”

3日晚,37岁的“树老板”王元国回忆起19年前贩运木材的日子。

“我那时是个靠砍树赚钱的小老板,雇一辆农用车,请七八个工人,将买下的意杨砍倒锯断,装车卖给洪湖夹板厂。”王元国记得,那时,一棵直径20到24厘米的意杨买下来只要30元,贩运出去,扣除成本每棵可赚100元,“几天赚的钱就抵得上一家人全年的种田收入!”

意杨长得再快,也比不上砍伐快。几年后,树越来越少,生意不好做了。此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栽树的“经济价值”:一棵树苗只要2角钱,栽下后加上看护费,10年成材成本只花10元,却可以卖到150元,虽然周期长,但利润空间也很大。他决意转型。他注册了兴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开始租赁沟渠河道以“林水结合”方式造林,收益与村里实行二八或三七分成。原指望互利双赢,但扯皮拉筋的事多,造林后人为毁坏的情况比较突出,公司经营并不顺畅。

2000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修复政策,洪湖实行“洲滩禁牧”、“灭苇造林”。王元国搭上了政策的班车,在市林业局扶持下,大规模“圈”滩涂、洼地种植意杨。

记者来到乌林镇青山村长江边的洲滩,只见整齐的意杨一望无际,最大的直径有30厘米。王元国介绍,这片1200多亩的树林已经栽种7年了,土肥水足,长势喜人。他指着长江干堤下500多亩栽上了树苗的低洼地说,原来这里长期荒废,他投入巨资,开沟排水,平整土地。树苗下,无偿供农民种植油菜、豌豆等。

据了解,他的公司已经造江滩林1.2万亩,还综合发展林下养鸡、种植葡萄、养殖水产等,去年纯利润达到近400万元。他本人前年还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个人绿化奖章。

(村)圣人堂:乌桕晕染的村庄

“黄冈十大秀美乡村”、“湖北旅游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顶着众多“金字招牌”的罗田县圣人堂村,因树出名,因树致富。

圣人堂村一年四季皆有景致,最美的是秋天的红叶。2000来棵乌桕树,稻田边,坡地上。6月花开,9月叶黄,10月火红,真个层林尽染。去年10月,县林业局邀请省林学会专家来鉴定,树龄最长的近300年,有近百棵树龄超百年。

“自从我记事时起,村里的田畈就有好多乌桕树。”71岁的村民汪世明说,乌桕冠大叶密,村里人栽种这些乌桕,图的是农忙时有个遮阳歇脚的地方。前人栽树,后人护树。如今,红叶鼓起圣人堂村民的荷包,村里80多家农家乐,年收入低的有10多万元,最高的200多万元。

(山)武胜关前的生态保卫战

武胜关,地处广水,为鄂北门户。关北,即是河南的鸡公山。

鸡公山原属湖北管辖。其登山古道旁的巨石上,刻有八个赤红大字:“青分楚豫,气压嵩衡”,由我省黄冈人揭觉厂于1934年题刻,意指湖北植被丰富,与山北判然有别。

1948年,鸡公山划入河南。此后,其森林一直保留完好。反观与山脚的广水武胜关一带,经过大办钢铁、以粮为纲、联产承包不同时期的砍伐,植被破坏,山体裸露。

此一时,彼一时。湖北人当年刻下的“青分楚豫”,竟成了对湖北生态破坏的讽刺。这,深深刺痛了湖北人的心。“尽快绿化武胜关!”2000年,省林业部门对广水市提出要求。

树要皮,人要脸,山要绿。一场重建门户生态的战役在武胜关镇打响。

广水成立武胜关生态林建设指挥部。

全长23公里的道路两侧各2公里可视范围内绿化1万8千亩,任务分解到84个局级单位中,各单位包面积、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到2003年,实现树苗补栽齐满。全市实施连续3年冻结采伐计划。镇人大规定“牛牵放,猪圈养,羊宰光”,“砍树一棵,罚款一千,拆正房一间!”近乎霸道的非常措施保证了幼苗不遭破坏。

鸡公山南麓的官房村,原有4000多亩荒山。村支书姚行佳组织50多名劳力,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刨坑栽树,并选派20多人长年巡护。2002年春耕时节,亲戚的一头牛蹿进了幼林,晚上他找上门要求赔偿……两年后,全部荒山都被葱绿树苗覆盖。

日前,记者走进官房村。“青山绿水一畈田,鸟语树香胜庄园”,村民刘立波门前的对联透着喜气。“近几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民的活力。闵传金一家就造林万亩,联合30多家林农成立林业合作社,栽种的杉树、油茶长势喜人。”上世纪80年代在该镇当过林业站长的吴礼章介绍。

而在广水团市委种下的“青春林”,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松树已经长到三四人高,树干最大有30厘米粗。

十年树木,鄂北门户终于实现了从“青分楚豫”到“青连楚豫”的跨越!

(树)50年大树“价值”超百万

如何衡量一棵树的价值?雾霾围城之下,这个账得重新算。

雾霾的实质是空气中含有微小粉尘和有害气体,而树木恰是雾霾的克星,其制造的负氧离子具备主动捕捉PM2.5的能力。此外,一片树叶就是一个滤毒器,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

据统计,每公顷20年生家榆林,每年可滞尘10吨;每公顷胡桃林,每年可吸收34公斤二氧化硫。每公顷阔叶林一昼夜能产生植物杀菌素2公斤,针叶林产生5公斤以上,其中桧柏林可达30公斤。

监测显示,闹市区PM2.5均值达174微克每立方米时,森林公园均值只有28,仅为闹市区的1/6多。

不久前,我省林业厅首次公布,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入手,科学量化,全省生态公益林总面积5557万亩,综合生态效益达到644.42亿元。全省6000万人人均每年多植一棵树,折合每年新增造林100万亩,可额外吸收二氧化碳近百万吨,相当于100万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达斯教授算过一笔细账:一棵50年的大树,按木材价格最多值300多美元,但它产生氧气价值3.1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价值6.25万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3.12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造价值已达19.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0多万元。

36载植树不怠,湖北森林“长大”近一倍

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又是植树节,到处是握锄挥镐、提桶浇水的播“绿”人。

这场与春天的约会,萌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个春天,百废待兴的共和国,就将植树纳入议事日程。1979年2月2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日历翻过36年。36年来,植树播绿已成为荆楚儿女植入骨髓的习惯。每逢植树节来临,省领导都率先身体力行,城乡群众积极响应,走进春天里,植下一片绿。省绿化办主任梅魁介绍,36年来,我省累计11.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37.64亿株。

36载对绿色的孜孜追求,让绿成了随处可见的颜色,全省森林面积由377.97万公顷攀至713.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33%跃至38.4%,几近提高一倍。

不断变奏的绿色旋律

“从1979年至今,我省林业建设经过了恢复发展、十年绿化湖北、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和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四个阶段。”省林业厅造林处彭锦云告诉记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大面积毁林开荒,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改革开放之初,振兴林业,迫在眉睫。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人民群众大举造林。

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198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十年绿化湖北的决定”,掀起植树造林、消灭荒山热潮。

进入21世纪,我省林业“六大工程”相继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进入人们的视野。伐木工人放下刀锯,当上护林员。

2007年,一场“山坡上的大包干”席卷荆楚大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广大林农增强了积极性,造林大户、林企、专合组织也纷纷登上舞台。2009年,“生态立省”战略启动,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林业产业从林中走出来,林权改革让农民富起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发力。

2012年,我省林业总产值跨过千亿元大关。

10年目标:森林覆盖率45%

林业关乎生态,也关乎民生。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考察湖北时要求“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生态建设,林业是主战场。去年9月,我省“绿满荆楚”行动正式启动:力争用10年时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森林蓄积达到4亿立方米。

省林业厅厅长刘新池介绍,按照扩绿提质、连线成片、整县推进的要求,省林业厅每年通过竞争性选拔,遴选10个县市予以重点扶持;并发布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标准与模式,要求见缝插针,应绿尽绿,让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让更多老百姓享受“青山、绿水、蓝天”。

荆楚大地植树忙

昨日,武汉市硚口区400余人在古田二路汉丹铁路沿线植下樟树、栾树1200余株。该路段原堆满垃圾,预计今年底连接园博会会场。

10日上午,宜城市数千人来到207国道绕城北段,种下水杉、楠树、榕树等树种2万多株。

今年植树月,五峰自治县将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实行责任制,确保成活率。

应城重点建设汉宜公路东段绿化工程,与西部生态旅游专线全线贯通,布绿面积达1005亩。

[page]

(人)王元国: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那年秋天,我找姐夫借了2000元,骑自行车跑20多公里的泥巴路,来到洪湖黄家口镇万岭村,贩卖意杨。”

3日晚,37岁的“树老板”王元国回忆起19年前贩运木材的日子。

“我那时是个靠砍树赚钱的小老板,雇一辆农用车,请七八个工人,将买下的意杨砍倒锯断,装车卖给洪湖夹板厂。”王元国记得,那时,一棵直径20到24厘米的意杨买下来只要30元,贩运出去,扣除成本每棵可赚100元,“几天赚的钱就抵得上一家人全年的种田收入!”

意杨长得再快,也比不上砍伐快。几年后,树越来越少,生意不好做了。此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栽树的“经济价值”:一棵树苗只要2角钱,栽下后加上看护费,10年成材成本只花10元,却可以卖到150元,虽然周期长,但利润空间也很大。他决意转型。他注册了兴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开始租赁沟渠河道以“林水结合”方式造林,收益与村里实行二八或三七分成。原指望互利双赢,但扯皮拉筋的事多,造林后人为毁坏的情况比较突出,公司经营并不顺畅。

2000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修复政策,洪湖实行“洲滩禁牧”、“灭苇造林”。王元国搭上了政策的班车,在市林业局扶持下,大规模“圈”滩涂、洼地种植意杨。

记者来到乌林镇青山村长江边的洲滩,只见整齐的意杨一望无际,最大的直径有30厘米。王元国介绍,这片1200多亩的树林已经栽种7年了,土肥水足,长势喜人。他指着长江干堤下500多亩栽上了树苗的低洼地说,原来这里长期荒废,他投入巨资,开沟排水,平整土地。树苗下,无偿供农民种植油菜、豌豆等。

据了解,他的公司已经造江滩林1.2万亩,还综合发展林下养鸡、种植葡萄、养殖水产等,去年纯利润达到近400万元。他本人前年还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个人绿化奖章。

(村)圣人堂:乌桕晕染的村庄

“黄冈十大秀美乡村”、“湖北旅游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顶着众多“金字招牌”的罗田县圣人堂村,因树出名,因树致富。

圣人堂村一年四季皆有景致,最美的是秋天的红叶。2000来棵乌桕树,稻田边,坡地上。6月花开,9月叶黄,10月火红,真个层林尽染。去年10月,县林业局邀请省林学会专家来鉴定,树龄最长的近300年,有近百棵树龄超百年。

“自从我记事时起,村里的田畈就有好多乌桕树。”71岁的村民汪世明说,乌桕冠大叶密,村里人栽种这些乌桕,图的是农忙时有个遮阳歇脚的地方。前人栽树,后人护树。如今,红叶鼓起圣人堂村民的荷包,村里80多家农家乐,年收入低的有10多万元,最高的200多万元。

(山)武胜关前的生态保卫战

武胜关,地处广水,为鄂北门户。关北,即是河南的鸡公山。

鸡公山原属湖北管辖。其登山古道旁的巨石上,刻有八个赤红大字:“青分楚豫,气压嵩衡”,由我省黄冈人揭觉厂于1934年题刻,意指湖北植被丰富,与山北判然有别。

1948年,鸡公山划入河南。此后,其森林一直保留完好。反观与山脚的广水武胜关一带,经过大办钢铁、以粮为纲、联产承包不同时期的砍伐,植被破坏,山体裸露。

此一时,彼一时。湖北人当年刻下的“青分楚豫”,竟成了对湖北生态破坏的讽刺。这,深深刺痛了湖北人的心。“尽快绿化武胜关!”2000年,省林业部门对广水市提出要求。

树要皮,人要脸,山要绿。一场重建门户生态的战役在武胜关镇打响。

广水成立武胜关生态林建设指挥部。

全长23公里的道路两侧各2公里可视范围内绿化1万8千亩,任务分解到84个局级单位中,各单位包面积、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到2003年,实现树苗补栽齐满。全市实施连续3年冻结采伐计划。镇人大规定“牛牵放,猪圈养,羊宰光”,“砍树一棵,罚款一千,拆正房一间!”近乎霸道的非常措施保证了幼苗不遭破坏。

鸡公山南麓的官房村,原有4000多亩荒山。村支书姚行佳组织50多名劳力,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刨坑栽树,并选派20多人长年巡护。2002年春耕时节,亲戚的一头牛蹿进了幼林,晚上他找上门要求赔偿……两年后,全部荒山都被葱绿树苗覆盖。

日前,记者走进官房村。“青山绿水一畈田,鸟语树香胜庄园”,村民刘立波门前的对联透着喜气。“近几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民的活力。闵传金一家就造林万亩,联合30多家林农成立林业合作社,栽种的杉树、油茶长势喜人。”上世纪80年代在该镇当过林业站长的吴礼章介绍。

而在广水团市委种下的“青春林”,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松树已经长到三四人高,树干最大有30厘米粗。

十年树木,鄂北门户终于实现了从“青分楚豫”到“青连楚豫”的跨越!

(树)50年大树“价值”超百万

如何衡量一棵树的价值?雾霾围城之下,这个账得重新算。

雾霾的实质是空气中含有微小粉尘和有害气体,而树木恰是雾霾的克星,其制造的负氧离子具备主动捕捉PM2.5的能力。此外,一片树叶就是一个滤毒器,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

据统计,每公顷20年生家榆林,每年可滞尘10吨;每公顷胡桃林,每年可吸收34公斤二氧化硫。每公顷阔叶林一昼夜能产生植物杀菌素2公斤,针叶林产生5公斤以上,其中桧柏林可达30公斤。

监测显示,闹市区PM2.5均值达174微克每立方米时,森林公园均值只有28,仅为闹市区的1/6多。

不久前,我省林业厅首次公布,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入手,科学量化,全省生态公益林总面积5557万亩,综合生态效益达到644.42亿元。全省6000万人人均每年多植一棵树,折合每年新增造林100万亩,可额外吸收二氧化碳近百万吨,相当于100万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达斯教授算过一笔细账:一棵50年的大树,按木材价格最多值300多美元,但它产生氧气价值3.1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价值6.25万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3.12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造价值已达19.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0多万元。

36载植树不怠,湖北森林“长大”近一倍

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又是植树节,到处是握锄挥镐、提桶浇水的播“绿”人。

这场与春天的约会,萌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个春天,百废待兴的共和国,就将植树纳入议事日程。1979年2月2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日历翻过36年。36年来,植树播绿已成为荆楚儿女植入骨髓的习惯。每逢植树节来临,省领导都率先身体力行,城乡群众积极响应,走进春天里,植下一片绿。省绿化办主任梅魁介绍,36年来,我省累计11.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37.64亿株。

36载对绿色的孜孜追求,让绿成了随处可见的颜色,全省森林面积由377.97万公顷攀至713.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33%跃至38.4%,几近提高一倍。

不断变奏的绿色旋律

“从1979年至今,我省林业建设经过了恢复发展、十年绿化湖北、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和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四个阶段。”省林业厅造林处彭锦云告诉记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大面积毁林开荒,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改革开放之初,振兴林业,迫在眉睫。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人民群众大举造林。

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198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十年绿化湖北的决定”,掀起植树造林、消灭荒山热潮。

进入21世纪,我省林业“六大工程”相继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进入人们的视野。伐木工人放下刀锯,当上护林员。

2007年,一场“山坡上的大包干”席卷荆楚大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广大林农增强了积极性,造林大户、林企、专合组织也纷纷登上舞台。2009年,“生态立省”战略启动,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林业产业从林中走出来,林权改革让农民富起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发力。

2012年,我省林业总产值跨过千亿元大关。

10年目标:森林覆盖率45%

林业关乎生态,也关乎民生。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考察湖北时要求“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生态建设,林业是主战场。去年9月,我省“绿满荆楚”行动正式启动:力争用10年时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森林蓄积达到4亿立方米。

省林业厅厅长刘新池介绍,按照扩绿提质、连线成片、整县推进的要求,省林业厅每年通过竞争性选拔,遴选10个县市予以重点扶持;并发布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标准与模式,要求见缝插针,应绿尽绿,让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让更多老百姓享受“青山、绿水、蓝天”。

荆楚大地植树忙

昨日,武汉市硚口区400余人在古田二路汉丹铁路沿线植下樟树、栾树1200余株。该路段原堆满垃圾,预计今年底连接园博会会场。

10日上午,宜城市数千人来到207国道绕城北段,种下水杉、楠树、榕树等树种2万多株。

今年植树月,五峰自治县将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实行责任制,确保成活率。

应城重点建设汉宜公路东段绿化工程,与西部生态旅游专线全线贯通,布绿面积达1005亩。

[page]

(人)王元国: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那年秋天,我找姐夫借了2000元,骑自行车跑20多公里的泥巴路,来到洪湖黄家口镇万岭村,贩卖意杨。”

3日晚,37岁的“树老板”王元国回忆起19年前贩运木材的日子。

“我那时是个靠砍树赚钱的小老板,雇一辆农用车,请七八个工人,将买下的意杨砍倒锯断,装车卖给洪湖夹板厂。”王元国记得,那时,一棵直径20到24厘米的意杨买下来只要30元,贩运出去,扣除成本每棵可赚100元,“几天赚的钱就抵得上一家人全年的种田收入!”

意杨长得再快,也比不上砍伐快。几年后,树越来越少,生意不好做了。此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栽树的“经济价值”:一棵树苗只要2角钱,栽下后加上看护费,10年成材成本只花10元,却可以卖到150元,虽然周期长,但利润空间也很大。他决意转型。他注册了兴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开始租赁沟渠河道以“林水结合”方式造林,收益与村里实行二八或三七分成。原指望互利双赢,但扯皮拉筋的事多,造林后人为毁坏的情况比较突出,公司经营并不顺畅。

2000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修复政策,洪湖实行“洲滩禁牧”、“灭苇造林”。王元国搭上了政策的班车,在市林业局扶持下,大规模“圈”滩涂、洼地种植意杨。

记者来到乌林镇青山村长江边的洲滩,只见整齐的意杨一望无际,最大的直径有30厘米。王元国介绍,这片1200多亩的树林已经栽种7年了,土肥水足,长势喜人。他指着长江干堤下500多亩栽上了树苗的低洼地说,原来这里长期荒废,他投入巨资,开沟排水,平整土地。树苗下,无偿供农民种植油菜、豌豆等。

据了解,他的公司已经造江滩林1.2万亩,还综合发展林下养鸡、种植葡萄、养殖水产等,去年纯利润达到近400万元。他本人前年还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个人绿化奖章。

(村)圣人堂:乌桕晕染的村庄

“黄冈十大秀美乡村”、“湖北旅游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顶着众多“金字招牌”的罗田县圣人堂村,因树出名,因树致富。

圣人堂村一年四季皆有景致,最美的是秋天的红叶。2000来棵乌桕树,稻田边,坡地上。6月花开,9月叶黄,10月火红,真个层林尽染。去年10月,县林业局邀请省林学会专家来鉴定,树龄最长的近300年,有近百棵树龄超百年。

“自从我记事时起,村里的田畈就有好多乌桕树。”71岁的村民汪世明说,乌桕冠大叶密,村里人栽种这些乌桕,图的是农忙时有个遮阳歇脚的地方。前人栽树,后人护树。如今,红叶鼓起圣人堂村民的荷包,村里80多家农家乐,年收入低的有10多万元,最高的200多万元。

(山)武胜关前的生态保卫战

武胜关,地处广水,为鄂北门户。关北,即是河南的鸡公山。

鸡公山原属湖北管辖。其登山古道旁的巨石上,刻有八个赤红大字:“青分楚豫,气压嵩衡”,由我省黄冈人揭觉厂于1934年题刻,意指湖北植被丰富,与山北判然有别。

1948年,鸡公山划入河南。此后,其森林一直保留完好。反观与山脚的广水武胜关一带,经过大办钢铁、以粮为纲、联产承包不同时期的砍伐,植被破坏,山体裸露。

此一时,彼一时。湖北人当年刻下的“青分楚豫”,竟成了对湖北生态破坏的讽刺。这,深深刺痛了湖北人的心。“尽快绿化武胜关!”2000年,省林业部门对广水市提出要求。

树要皮,人要脸,山要绿。一场重建门户生态的战役在武胜关镇打响。

广水成立武胜关生态林建设指挥部。

全长23公里的道路两侧各2公里可视范围内绿化1万8千亩,任务分解到84个局级单位中,各单位包面积、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到2003年,实现树苗补栽齐满。全市实施连续3年冻结采伐计划。镇人大规定“牛牵放,猪圈养,羊宰光”,“砍树一棵,罚款一千,拆正房一间!”近乎霸道的非常措施保证了幼苗不遭破坏。

鸡公山南麓的官房村,原有4000多亩荒山。村支书姚行佳组织50多名劳力,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刨坑栽树,并选派20多人长年巡护。2002年春耕时节,亲戚的一头牛蹿进了幼林,晚上他找上门要求赔偿……两年后,全部荒山都被葱绿树苗覆盖。

日前,记者走进官房村。“青山绿水一畈田,鸟语树香胜庄园”,村民刘立波门前的对联透着喜气。“近几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民的活力。闵传金一家就造林万亩,联合30多家林农成立林业合作社,栽种的杉树、油茶长势喜人。”上世纪80年代在该镇当过林业站长的吴礼章介绍。

而在广水团市委种下的“青春林”,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松树已经长到三四人高,树干最大有30厘米粗。

十年树木,鄂北门户终于实现了从“青分楚豫”到“青连楚豫”的跨越!

(树)50年大树“价值”超百万

如何衡量一棵树的价值?雾霾围城之下,这个账得重新算。

雾霾的实质是空气中含有微小粉尘和有害气体,而树木恰是雾霾的克星,其制造的负氧离子具备主动捕捉PM2.5的能力。此外,一片树叶就是一个滤毒器,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

据统计,每公顷20年生家榆林,每年可滞尘10吨;每公顷胡桃林,每年可吸收34公斤二氧化硫。每公顷阔叶林一昼夜能产生植物杀菌素2公斤,针叶林产生5公斤以上,其中桧柏林可达30公斤。

监测显示,闹市区PM2.5均值达174微克每立方米时,森林公园均值只有28,仅为闹市区的1/6多。

不久前,我省林业厅首次公布,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入手,科学量化,全省生态公益林总面积5557万亩,综合生态效益达到644.42亿元。全省6000万人人均每年多植一棵树,折合每年新增造林100万亩,可额外吸收二氧化碳近百万吨,相当于100万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达斯教授算过一笔细账:一棵50年的大树,按木材价格最多值300多美元,但它产生氧气价值3.1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价值6.25万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3.12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造价值已达19.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0多万元。

36载植树不怠,湖北森林“长大”近一倍

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又是植树节,到处是握锄挥镐、提桶浇水的播“绿”人。

这场与春天的约会,萌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个春天,百废待兴的共和国,就将植树纳入议事日程。1979年2月2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日历翻过36年。36年来,植树播绿已成为荆楚儿女植入骨髓的习惯。每逢植树节来临,省领导都率先身体力行,城乡群众积极响应,走进春天里,植下一片绿。省绿化办主任梅魁介绍,36年来,我省累计11.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37.64亿株。

36载对绿色的孜孜追求,让绿成了随处可见的颜色,全省森林面积由377.97万公顷攀至713.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33%跃至38.4%,几近提高一倍。

不断变奏的绿色旋律

“从1979年至今,我省林业建设经过了恢复发展、十年绿化湖北、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和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四个阶段。”省林业厅造林处彭锦云告诉记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大面积毁林开荒,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改革开放之初,振兴林业,迫在眉睫。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人民群众大举造林。

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198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十年绿化湖北的决定”,掀起植树造林、消灭荒山热潮。

进入21世纪,我省林业“六大工程”相继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进入人们的视野。伐木工人放下刀锯,当上护林员。

2007年,一场“山坡上的大包干”席卷荆楚大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广大林农增强了积极性,造林大户、林企、专合组织也纷纷登上舞台。2009年,“生态立省”战略启动,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林业产业从林中走出来,林权改革让农民富起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发力。

2012年,我省林业总产值跨过千亿元大关。

10年目标:森林覆盖率45%

林业关乎生态,也关乎民生。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考察湖北时要求“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生态建设,林业是主战场。去年9月,我省“绿满荆楚”行动正式启动:力争用10年时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森林蓄积达到4亿立方米。

省林业厅厅长刘新池介绍,按照扩绿提质、连线成片、整县推进的要求,省林业厅每年通过竞争性选拔,遴选10个县市予以重点扶持;并发布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标准与模式,要求见缝插针,应绿尽绿,让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让更多老百姓享受“青山、绿水、蓝天”。

荆楚大地植树忙

昨日,武汉市硚口区400余人在古田二路汉丹铁路沿线植下樟树、栾树1200余株。该路段原堆满垃圾,预计今年底连接园博会会场。

10日上午,宜城市数千人来到207国道绕城北段,种下水杉、楠树、榕树等树种2万多株。

今年植树月,五峰自治县将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实行责任制,确保成活率。

应城重点建设汉宜公路东段绿化工程,与西部生态旅游专线全线贯通,布绿面积达1005亩。

[page]

(人)王元国: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那年秋天,我找姐夫借了2000元,骑自行车跑20多公里的泥巴路,来到洪湖黄家口镇万岭村,贩卖意杨。”

3日晚,37岁的“树老板”王元国回忆起19年前贩运木材的日子。

“我那时是个靠砍树赚钱的小老板,雇一辆农用车,请七八个工人,将买下的意杨砍倒锯断,装车卖给洪湖夹板厂。”王元国记得,那时,一棵直径20到24厘米的意杨买下来只要30元,贩运出去,扣除成本每棵可赚100元,“几天赚的钱就抵得上一家人全年的种田收入!”

意杨长得再快,也比不上砍伐快。几年后,树越来越少,生意不好做了。此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栽树的“经济价值”:一棵树苗只要2角钱,栽下后加上看护费,10年成材成本只花10元,却可以卖到150元,虽然周期长,但利润空间也很大。他决意转型。他注册了兴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开始租赁沟渠河道以“林水结合”方式造林,收益与村里实行二八或三七分成。原指望互利双赢,但扯皮拉筋的事多,造林后人为毁坏的情况比较突出,公司经营并不顺畅。

2000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修复政策,洪湖实行“洲滩禁牧”、“灭苇造林”。王元国搭上了政策的班车,在市林业局扶持下,大规模“圈”滩涂、洼地种植意杨。

记者来到乌林镇青山村长江边的洲滩,只见整齐的意杨一望无际,最大的直径有30厘米。王元国介绍,这片1200多亩的树林已经栽种7年了,土肥水足,长势喜人。他指着长江干堤下500多亩栽上了树苗的低洼地说,原来这里长期荒废,他投入巨资,开沟排水,平整土地。树苗下,无偿供农民种植油菜、豌豆等。

据了解,他的公司已经造江滩林1.2万亩,还综合发展林下养鸡、种植葡萄、养殖水产等,去年纯利润达到近400万元。他本人前年还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个人绿化奖章。

(村)圣人堂:乌桕晕染的村庄

“黄冈十大秀美乡村”、“湖北旅游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顶着众多“金字招牌”的罗田县圣人堂村,因树出名,因树致富。

圣人堂村一年四季皆有景致,最美的是秋天的红叶。2000来棵乌桕树,稻田边,坡地上。6月花开,9月叶黄,10月火红,真个层林尽染。去年10月,县林业局邀请省林学会专家来鉴定,树龄最长的近300年,有近百棵树龄超百年。

“自从我记事时起,村里的田畈就有好多乌桕树。”71岁的村民汪世明说,乌桕冠大叶密,村里人栽种这些乌桕,图的是农忙时有个遮阳歇脚的地方。前人栽树,后人护树。如今,红叶鼓起圣人堂村民的荷包,村里80多家农家乐,年收入低的有10多万元,最高的200多万元。

(山)武胜关前的生态保卫战

武胜关,地处广水,为鄂北门户。关北,即是河南的鸡公山。

鸡公山原属湖北管辖。其登山古道旁的巨石上,刻有八个赤红大字:“青分楚豫,气压嵩衡”,由我省黄冈人揭觉厂于1934年题刻,意指湖北植被丰富,与山北判然有别。

1948年,鸡公山划入河南。此后,其森林一直保留完好。反观与山脚的广水武胜关一带,经过大办钢铁、以粮为纲、联产承包不同时期的砍伐,植被破坏,山体裸露。

此一时,彼一时。湖北人当年刻下的“青分楚豫”,竟成了对湖北生态破坏的讽刺。这,深深刺痛了湖北人的心。“尽快绿化武胜关!”2000年,省林业部门对广水市提出要求。

树要皮,人要脸,山要绿。一场重建门户生态的战役在武胜关镇打响。

广水成立武胜关生态林建设指挥部。

全长23公里的道路两侧各2公里可视范围内绿化1万8千亩,任务分解到84个局级单位中,各单位包面积、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到2003年,实现树苗补栽齐满。全市实施连续3年冻结采伐计划。镇人大规定“牛牵放,猪圈养,羊宰光”,“砍树一棵,罚款一千,拆正房一间!”近乎霸道的非常措施保证了幼苗不遭破坏。

鸡公山南麓的官房村,原有4000多亩荒山。村支书姚行佳组织50多名劳力,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刨坑栽树,并选派20多人长年巡护。2002年春耕时节,亲戚的一头牛蹿进了幼林,晚上他找上门要求赔偿……两年后,全部荒山都被葱绿树苗覆盖。

日前,记者走进官房村。“青山绿水一畈田,鸟语树香胜庄园”,村民刘立波门前的对联透着喜气。“近几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民的活力。闵传金一家就造林万亩,联合30多家林农成立林业合作社,栽种的杉树、油茶长势喜人。”上世纪80年代在该镇当过林业站长的吴礼章介绍。

而在广水团市委种下的“青春林”,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松树已经长到三四人高,树干最大有30厘米粗。

十年树木,鄂北门户终于实现了从“青分楚豫”到“青连楚豫”的跨越!

(树)50年大树“价值”超百万

如何衡量一棵树的价值?雾霾围城之下,这个账得重新算。

雾霾的实质是空气中含有微小粉尘和有害气体,而树木恰是雾霾的克星,其制造的负氧离子具备主动捕捉PM2.5的能力。此外,一片树叶就是一个滤毒器,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

据统计,每公顷20年生家榆林,每年可滞尘10吨;每公顷胡桃林,每年可吸收34公斤二氧化硫。每公顷阔叶林一昼夜能产生植物杀菌素2公斤,针叶林产生5公斤以上,其中桧柏林可达30公斤。

监测显示,闹市区PM2.5均值达174微克每立方米时,森林公园均值只有28,仅为闹市区的1/6多。

不久前,我省林业厅首次公布,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入手,科学量化,全省生态公益林总面积5557万亩,综合生态效益达到644.42亿元。全省6000万人人均每年多植一棵树,折合每年新增造林100万亩,可额外吸收二氧化碳近百万吨,相当于100万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达斯教授算过一笔细账:一棵50年的大树,按木材价格最多值300多美元,但它产生氧气价值3.1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价值6.25万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3.12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造价值已达19.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0多万元。

36载植树不怠,湖北森林“长大”近一倍

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又是植树节,到处是握锄挥镐、提桶浇水的播“绿”人。

这场与春天的约会,萌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个春天,百废待兴的共和国,就将植树纳入议事日程。1979年2月2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日历翻过36年。36年来,植树播绿已成为荆楚儿女植入骨髓的习惯。每逢植树节来临,省领导都率先身体力行,城乡群众积极响应,走进春天里,植下一片绿。省绿化办主任梅魁介绍,36年来,我省累计11.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37.64亿株。

36载对绿色的孜孜追求,让绿成了随处可见的颜色,全省森林面积由377.97万公顷攀至713.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33%跃至38.4%,几近提高一倍。

不断变奏的绿色旋律

“从1979年至今,我省林业建设经过了恢复发展、十年绿化湖北、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和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四个阶段。”省林业厅造林处彭锦云告诉记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大面积毁林开荒,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改革开放之初,振兴林业,迫在眉睫。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人民群众大举造林。

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198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十年绿化湖北的决定”,掀起植树造林、消灭荒山热潮。

进入21世纪,我省林业“六大工程”相继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进入人们的视野。伐木工人放下刀锯,当上护林员。

2007年,一场“山坡上的大包干”席卷荆楚大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广大林农增强了积极性,造林大户、林企、专合组织也纷纷登上舞台。2009年,“生态立省”战略启动,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林业产业从林中走出来,林权改革让农民富起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发力。

2012年,我省林业总产值跨过千亿元大关。

10年目标:森林覆盖率45%

林业关乎生态,也关乎民生。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考察湖北时要求“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生态建设,林业是主战场。去年9月,我省“绿满荆楚”行动正式启动:力争用10年时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森林蓄积达到4亿立方米。

省林业厅厅长刘新池介绍,按照扩绿提质、连线成片、整县推进的要求,省林业厅每年通过竞争性选拔,遴选10个县市予以重点扶持;并发布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标准与模式,要求见缝插针,应绿尽绿,让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让更多老百姓享受“青山、绿水、蓝天”。

荆楚大地植树忙

昨日,武汉市硚口区400余人在古田二路汉丹铁路沿线植下樟树、栾树1200余株。该路段原堆满垃圾,预计今年底连接园博会会场。

10日上午,宜城市数千人来到207国道绕城北段,种下水杉、楠树、榕树等树种2万多株。

今年植树月,五峰自治县将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实行责任制,确保成活率。

应城重点建设汉宜公路东段绿化工程,与西部生态旅游专线全线贯通,布绿面积达1005亩。

[page]

(人)王元国: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那年秋天,我找姐夫借了2000元,骑自行车跑20多公里的泥巴路,来到洪湖黄家口镇万岭村,贩卖意杨。”

3日晚,37岁的“树老板”王元国回忆起19年前贩运木材的日子。

“我那时是个靠砍树赚钱的小老板,雇一辆农用车,请七八个工人,将买下的意杨砍倒锯断,装车卖给洪湖夹板厂。”王元国记得,那时,一棵直径20到24厘米的意杨买下来只要30元,贩运出去,扣除成本每棵可赚100元,“几天赚的钱就抵得上一家人全年的种田收入!”

意杨长得再快,也比不上砍伐快。几年后,树越来越少,生意不好做了。此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栽树的“经济价值”:一棵树苗只要2角钱,栽下后加上看护费,10年成材成本只花10元,却可以卖到150元,虽然周期长,但利润空间也很大。他决意转型。他注册了兴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开始租赁沟渠河道以“林水结合”方式造林,收益与村里实行二八或三七分成。原指望互利双赢,但扯皮拉筋的事多,造林后人为毁坏的情况比较突出,公司经营并不顺畅。

2000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修复政策,洪湖实行“洲滩禁牧”、“灭苇造林”。王元国搭上了政策的班车,在市林业局扶持下,大规模“圈”滩涂、洼地种植意杨。

记者来到乌林镇青山村长江边的洲滩,只见整齐的意杨一望无际,最大的直径有30厘米。王元国介绍,这片1200多亩的树林已经栽种7年了,土肥水足,长势喜人。他指着长江干堤下500多亩栽上了树苗的低洼地说,原来这里长期荒废,他投入巨资,开沟排水,平整土地。树苗下,无偿供农民种植油菜、豌豆等。

据了解,他的公司已经造江滩林1.2万亩,还综合发展林下养鸡、种植葡萄、养殖水产等,去年纯利润达到近400万元。他本人前年还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个人绿化奖章。

(村)圣人堂:乌桕晕染的村庄

“黄冈十大秀美乡村”、“湖北旅游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顶着众多“金字招牌”的罗田县圣人堂村,因树出名,因树致富。

圣人堂村一年四季皆有景致,最美的是秋天的红叶。2000来棵乌桕树,稻田边,坡地上。6月花开,9月叶黄,10月火红,真个层林尽染。去年10月,县林业局邀请省林学会专家来鉴定,树龄最长的近300年,有近百棵树龄超百年。

“自从我记事时起,村里的田畈就有好多乌桕树。”71岁的村民汪世明说,乌桕冠大叶密,村里人栽种这些乌桕,图的是农忙时有个遮阳歇脚的地方。前人栽树,后人护树。如今,红叶鼓起圣人堂村民的荷包,村里80多家农家乐,年收入低的有10多万元,最高的200多万元。

(山)武胜关前的生态保卫战

武胜关,地处广水,为鄂北门户。关北,即是河南的鸡公山。

鸡公山原属湖北管辖。其登山古道旁的巨石上,刻有八个赤红大字:“青分楚豫,气压嵩衡”,由我省黄冈人揭觉厂于1934年题刻,意指湖北植被丰富,与山北判然有别。

1948年,鸡公山划入河南。此后,其森林一直保留完好。反观与山脚的广水武胜关一带,经过大办钢铁、以粮为纲、联产承包不同时期的砍伐,植被破坏,山体裸露。

此一时,彼一时。湖北人当年刻下的“青分楚豫”,竟成了对湖北生态破坏的讽刺。这,深深刺痛了湖北人的心。“尽快绿化武胜关!”2000年,省林业部门对广水市提出要求。

树要皮,人要脸,山要绿。一场重建门户生态的战役在武胜关镇打响。

广水成立武胜关生态林建设指挥部。

全长23公里的道路两侧各2公里可视范围内绿化1万8千亩,任务分解到84个局级单位中,各单位包面积、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到2003年,实现树苗补栽齐满。全市实施连续3年冻结采伐计划。镇人大规定“牛牵放,猪圈养,羊宰光”,“砍树一棵,罚款一千,拆正房一间!”近乎霸道的非常措施保证了幼苗不遭破坏。

鸡公山南麓的官房村,原有4000多亩荒山。村支书姚行佳组织50多名劳力,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刨坑栽树,并选派20多人长年巡护。2002年春耕时节,亲戚的一头牛蹿进了幼林,晚上他找上门要求赔偿……两年后,全部荒山都被葱绿树苗覆盖。

日前,记者走进官房村。“青山绿水一畈田,鸟语树香胜庄园”,村民刘立波门前的对联透着喜气。“近几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民的活力。闵传金一家就造林万亩,联合30多家林农成立林业合作社,栽种的杉树、油茶长势喜人。”上世纪80年代在该镇当过林业站长的吴礼章介绍。

而在广水团市委种下的“青春林”,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松树已经长到三四人高,树干最大有30厘米粗。

十年树木,鄂北门户终于实现了从“青分楚豫”到“青连楚豫”的跨越!

(树)50年大树“价值”超百万

如何衡量一棵树的价值?雾霾围城之下,这个账得重新算。

雾霾的实质是空气中含有微小粉尘和有害气体,而树木恰是雾霾的克星,其制造的负氧离子具备主动捕捉PM2.5的能力。此外,一片树叶就是一个滤毒器,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

据统计,每公顷20年生家榆林,每年可滞尘10吨;每公顷胡桃林,每年可吸收34公斤二氧化硫。每公顷阔叶林一昼夜能产生植物杀菌素2公斤,针叶林产生5公斤以上,其中桧柏林可达30公斤。

监测显示,闹市区PM2.5均值达174微克每立方米时,森林公园均值只有28,仅为闹市区的1/6多。

不久前,我省林业厅首次公布,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入手,科学量化,全省生态公益林总面积5557万亩,综合生态效益达到644.42亿元。全省6000万人人均每年多植一棵树,折合每年新增造林100万亩,可额外吸收二氧化碳近百万吨,相当于100万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达斯教授算过一笔细账:一棵50年的大树,按木材价格最多值300多美元,但它产生氧气价值3.1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价值6.25万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3.12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造价值已达19.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0多万元。

36载植树不怠,湖北森林“长大”近一倍

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又是植树节,到处是握锄挥镐、提桶浇水的播“绿”人。

这场与春天的约会,萌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个春天,百废待兴的共和国,就将植树纳入议事日程。1979年2月2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日历翻过36年。36年来,植树播绿已成为荆楚儿女植入骨髓的习惯。每逢植树节来临,省领导都率先身体力行,城乡群众积极响应,走进春天里,植下一片绿。省绿化办主任梅魁介绍,36年来,我省累计11.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37.64亿株。

36载对绿色的孜孜追求,让绿成了随处可见的颜色,全省森林面积由377.97万公顷攀至713.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33%跃至38.4%,几近提高一倍。

不断变奏的绿色旋律

“从1979年至今,我省林业建设经过了恢复发展、十年绿化湖北、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和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四个阶段。”省林业厅造林处彭锦云告诉记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大面积毁林开荒,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改革开放之初,振兴林业,迫在眉睫。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人民群众大举造林。

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198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十年绿化湖北的决定”,掀起植树造林、消灭荒山热潮。

进入21世纪,我省林业“六大工程”相继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进入人们的视野。伐木工人放下刀锯,当上护林员。

2007年,一场“山坡上的大包干”席卷荆楚大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广大林农增强了积极性,造林大户、林企、专合组织也纷纷登上舞台。2009年,“生态立省”战略启动,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林业产业从林中走出来,林权改革让农民富起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发力。

2012年,我省林业总产值跨过千亿元大关。

10年目标:森林覆盖率45%

林业关乎生态,也关乎民生。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考察湖北时要求“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生态建设,林业是主战场。去年9月,我省“绿满荆楚”行动正式启动:力争用10年时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森林蓄积达到4亿立方米。

省林业厅厅长刘新池介绍,按照扩绿提质、连线成片、整县推进的要求,省林业厅每年通过竞争性选拔,遴选10个县市予以重点扶持;并发布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标准与模式,要求见缝插针,应绿尽绿,让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让更多老百姓享受“青山、绿水、蓝天”。

荆楚大地植树忙

昨日,武汉市硚口区400余人在古田二路汉丹铁路沿线植下樟树、栾树1200余株。该路段原堆满垃圾,预计今年底连接园博会会场。

10日上午,宜城市数千人来到207国道绕城北段,种下水杉、楠树、榕树等树种2万多株。

今年植树月,五峰自治县将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实行责任制,确保成活率。

应城重点建设汉宜公路东段绿化工程,与西部生态旅游专线全线贯通,布绿面积达1005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