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龙须沟’,现在已是‘百草园’。”昨日,十堰市民李建国指着两岸绿草茵茵的马家河,介绍其由“黑”变“清”的历史。
12.5公里的马家河位于十堰城区南部,两岸曾有30多家乱搭乱建的小作坊、临时车间、收购部等,违规建筑挤占河道,排放污水,成为车城的“伤疤”。
近年来,十堰掀起城市“拆违风暴”,直指城区违法用地、违法开山、违法建设的房屋。到上月底,不足一年半,该市就拆除城区违法建筑1513起,面积90.28万平方米。
“这种拆违速度在全国也是罕见的!”“三违”治理办公室主任许若飞介绍,十堰采取了群众监督举报,国土、住建、城管等部门的“六权会审”及零补偿等铁腕拆违手段。同时,按照“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发展方略,把曾经的城市“伤疤”变为市民生态福利。
拆违还水于河。在“三违”治理期间,市政府印发城区河流综合治理方案,对于流经城区的神定河、犟河、马家河,实行“河长制”:政府一把手担任“河长”,公开承诺,限时治理。目前,河岸已拆除“三违”建筑174处5.3万平方米。政府投资3.85亿元,完成生态河岸治理30.2公里,建设叠水堰14个,形成园林小节点6个,建设人工湿地10万平方米,栽植景观花卉苗木6.36万株,植草12.4万平方米。
拆违还景于山。在城区北部四方山,强力拆除“三违”建筑3.25万平方米,占地1.3万亩的四方山生态公园正在扩建之中。在城区西部牛头山,强力拆除“三违”建筑1.2万平方米,打造占地2.4万亩的3A级牛头山森林公园。
拆违建设“城市客厅”。十堰还腾出“三违”用地23万平方米,建设车城广场、火车站北广场、林荫大道等城市公共绿地,拓展市民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