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第22世孙不愿国外当寓公回国编书写书
2014-02-09 08:31:29 来源:汉网

来源:长江日报

\
文九鼎

\

王兰英
 

昨日下午,由本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第15期(总32期)市民大讲堂如期开讲,大讲堂内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台上的5位主讲人都来自武昌区黄鹤楼街读书社区。5位主讲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分别讲述了自己与书的不解之缘。这也是市民大讲堂“节庆文化系列讲座”的第七讲。

黄鹤楼脚下的读书社区,有居民3926户,10680人。社区因读书院而得名。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两湖书院。现在的读书院一带便是当时考生居住、学习之地。读书院附近的道路也因此得名“读书院路”。读书社区的居民与书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文九鼎:编写《汉语大字典》获称“当代翰林”

岁的文九鼎老人介绍,自己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第22世孙。自己年幼时读过私塾,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当老师,教授古汉语、古代文学等课程。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中国只有类似《新华字典》的“小字典”,而没有大型的汉语字典。为结束“大国小字典”的尴尬状况,湖北和四川7所院校组织人员联编《汉语大字典》,文九鼎也参与了这项工作。

一次,去巴黎旅游的文九鼎在一家中文书店里看到了自己参与编写的《汉语大字典》。书店老板得知他身份后说:“敝店以前卖过《康熙字典》,知道编字典的人是翰林,是有学问的人。您编过《汉语大字典》,是当代的翰林。”

文九鼎的儿孙们都在国外,在国外居住过三四年后,他回归祖国。文九鼎说,这源于自己一直以来的“著书立说”计划,“我不愿在国外当寓公,向往国内清苦的书斋生活,‘坐冷板凳’编书写书”。在2010年前后,文九鼎编辑出版了一套6册的《九鼎文翰集》,共约100万字。

此外,读书社区专职副书记陈慧和社区居民秦宗良、李近生也向观众分享了自己读书的故事。

王兰英:书籍帮我战胜苦难

“好的书籍就人生的垫脚石,它帮我战胜了一切苦和难,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绩。”讲台上,74岁的王兰英侃侃而谈。

王兰英出生在贫困农民家庭,靠着自己的勤奋,读到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当老师。王兰英37岁那年,丈夫突患脑淤血去世,留下年迈的父母和一双未成年子女,还有一笔难还的债务。

“我当时每月工资53元,处在孤儿寡母、债务缠身的艰难困苦之中。”王兰英说,在她最彷徨、悲伤、不知所措的时候,是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一句话给了她力量:“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此后8年,王兰英白天上课,晚上看书写作,“经常只睡三四个小时。”通过不懈的努力,王兰英先后出版了15本书,发表了20多篇论文,被同事赞扬为“女强人”。

声音

现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房子宽敞了,书桌有了,家务少了,这么好的条件,人民要自觉拒绝麻将、电脑游戏的诱惑。社会要注重培养读书风气,个人要注重养成读书习惯。

一个人,即使读了“博士后”,如果不再学习,还是不行的。要提倡活到老,读书到老。读书给人带来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它不能使你马上有钱,马上成名,读书切忌急功近利。

——作家任蒙点评

互动

书友现场为嘉宾剪属相

昨日下午,市民大讲堂内活跃着一位老人,他是武昌区黄鹤楼街读书社区读书联谊会的书友名叫袁远驹。他分别问清了几位嘉宾的属相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当场就为几位嘉宾剪出了大家各自的属相,栩栩如生,动感十足,受到现场观众的称赞。

(胡雪璇 罗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