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明年申报联合国“设计之都”
2017-11-03 10:47:00 来源:武汉设计之都

(武汉晚报 记者明眺生)24日,在武昌昙华林翟雅阁举行的“追梦大城,回望设计——2016武汉设计年度发布盛典”上,我市十大设计创意行业发布了12项优秀设计成果。会上这些行业集体“发声”,助力明年5月武汉申办联合国“设计之都”。

  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城建委(市申都办)联合主办,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承办。发布创意设计优秀成果的行业是:工程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景观设计、服装设计、视觉设计、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时尚设计。去年,这些行业凭借自己的设计和创意,斩获了不少国内外大奖。由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设计的三塔悬索桥——安徽马鞍山长江大桥,凭借在桥型设计、建桥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创下4项世界纪录,一举夺得有世界桥梁界“奥斯卡”之誉,由国际桥梁大会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东湖绿道设计,因在园林景观上许多独特而精彩的设计,荣获联合国人居署“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奖;《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荣获国际城区与区域规划师学会颁发的“规划卓越奖”。

  明年5月,我市将按规定,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报告,申请加入“设计之都”行列。评审结果将于明年底揭晓。此次发布盛典,是武汉设计创意行业首次集体“发声”,标志着武汉设计创意行业共同宣告,将齐心合力,申报联合国“设计之都”。“设计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2004年10月成立)的一项城市称号。获得这一称号,如同在设计创意领域获得一张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截至2015年底,全球共有116个城市加入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其中22个城市加入了“设计之都”(UNESCOCityofDesign),欧洲9个、美洲5个、亚洲8个。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已成功加入了“设计之都”。武汉如申报成功,将成为“设计之都”全国第四城。

  郧县恐龙蛋博物馆成公共建筑“世界十佳”

郧县恐龙蛋遗址博物馆

  面积仅千余平方米,投资仅300万元打造的一座小型博物馆——湖北省郧县青龙山恐龙蛋遗址博物馆火了!日前,英国著名建筑设计网站Dezeen评选并公布了2016年“最好的十座公共建筑”,该馆跻身其中,成为中国唯一上榜作品。这座被作者自嘲为“土得掉渣的小房子”的公共建筑,为何能荣获“世界十佳”?24日,该馆设计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保峰教授在接受武汉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件作品胜在创意设计上,与上榜的众多世界大牌设计师的作品相比,它虽然小而“土”,但体现了“跟自然相融的朴素价值观”。

  青龙山恐龙蛋的发现颇具戏剧性。当地农民其实早就发现村庄附近这种圆乎乎的石头,并将它拿来垒猪圈垫墙脚。十几年前,据说有一辆外地卡车下雨时轮陷泥坑,司机请附近农民帮忙,用这种圆石头垫车轮。后来,被司机带走的圆石头被人认出是7000多万年前的恐龙蛋,消息传开,滋生出职业盗蛋人,这引起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警觉,于是遗址保护建设被提上议程。

  一位朋友向当地相关部门推荐了李保峰,于是,他成了恐龙蛋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师。博物馆2011年动工,2013年正式开放。

  李保峰说,设计该馆时,他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务实。当时,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恐龙蛋共有百余枚,沿山坡呈线状分布。他的设计原则是,不盖大盒子式的大房子,而是哪儿有蛋,就在哪儿盖房子。结果,设计出的博物馆长度七十余米,均宽十余米,两端落差近十五米。为防止游客参观时踩坏,甚至顺手牵羊偷走恐龙蛋,馆内游线全程采用木质栈道。为了突出“主角”恐龙蛋,他在恐龙蛋上方通过设计采光筒,引入自然光照亮恐龙蛋。除栈道边沿安装LED灯照明外,馆内基本不用灯光照明。

  为节省成本并保证施工质量,他用当地价格低廉、随处能找到的建筑用竹跳板做模板,把混凝土外墙做成粗糙的条纹状肌理,风格质朴如同藏民常穿的藏袍。他从传统中国民居结构中吸取养分,用双层百叶窗阻光和通风,用从当地村庄淘来的屋瓦做第二层屋顶,瓦与屋顶之间形成20厘米高的空气层,很好地解决了散热问题。馆内虽没装空调,但感觉很舒适。

  这座博物馆在山坡顺势而建,且体量不大,不走近很难发现。李保峰说,他不想让建筑突出自我,影响山体景观,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

  “这座小博物馆是中国建筑师的骄傲。”昨天,中南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桂学文在会上评价说,这些巧妙的设计,是李保峰教授在建筑领域30余年孜孜探索的结晶。

  这座博物馆开放后,考古学家在附近又发现了3000多枚恐龙蛋。当地相关部门又请李保峰设计了博物馆第二期建筑。目前,土建已基本竣工。(记者明眺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