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卢成汉
通讯员张才栋刘菲
过去在路边提篮小卖果园的桃子和葡萄,如今建起了木质售卖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购买。6月15日,武汉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的果农张日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街道和城管部门的扶持下,我们吃上了“文旅饭”,收入明显增加。
黄桃熟了,果农在木质售卖亭销售
火塔公路是串联黄陂区木兰草原、木兰水镇、木兰玫瑰园等景区的重要通道,眼下时节,公路沿线桃子成熟,果香四溢。过去,果农在公路边搭起一个棚子,提篮叫卖,一刮风就飘摇不定,一下雨就满地泥泞,不仅影响游客体验,更制约着果农增收和区域旅游形象提升。
聚焦这一痛点,从2025年1月起,黄陂区城管执法局按照区政府要求,将火塔线纳入《黄陂区“四线一口”重点路段及旅游景区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延伸范围,高标准推进治脏、治乱、治污、拆违、增绿及沿线售卖规范化整治,在擦亮城乡环境底色,赋能全域旅游发展的同时,托起果农“钱袋子”。
王家河街道出资3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35座古色古香的木质售卖亭,免费提供其他垃圾与厨余垃圾分类桶,并出资硬化路面作为停车区,方便游客前来购买和入园采摘,先后在路边建起了35座木质售卖亭。
在木兰禾香园售卖亭,果农将刚采摘的黄桃一一装箱。果农张爱国说,有了售卖亭,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车有地方停,人有地方坐,过路的游客自然也就留下来了。
果农将黄桃装箱出售 卢成汉摄
为扩大销售,他还通过抖音,给自家的黄桃果园进行宣传,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入园进行采摘,收入增加了,品牌也打响了,“20多天时间,毛收入超过2万元呢!”
曾在杭州打拼多年的胡德文,看准家乡火塔线沿线的旅游潜力,与姐姐回乡承包60亩地种植黄桃和葡萄、桑葚等水果。有了售卖亭后,姐弟俩不仅能售卖新鲜水果,还能自酿桑葚果酒销售,回头客越来越多,“我们又新开了两个15亩的果园,正打算再建一个售卖亭呢!”
果农除了售卖鲜果,还出售自酿的果酒 卢成汉摄
黄陂城管指挥协调中心主任徐华介绍,作为武汉“北大门”和全域旅游大区,黄陂城管主动将5条重要旅游景区线路纳入市级“四线一口”整治的延伸范围,实现整治区域“扩面”,既建设了美丽乡村,增加了果农的收入,又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