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湖:遥远的守护
2022-11-08 21:40:00 来源: 蔡甸融媒
  您的设备不支持视频标签。
  位于武汉蔡甸区的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是武汉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天就一起走进深秋的大美沉湖,感受一份“远远的守护”。
  武汉市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七壕保护站管护员尤行:“这一片总体的鸭类有15500只,目前有绿头野鸭、绿翅鸭、斑嘴鸭、罗纹鸭、凤头潜鸭……”
  尤行,是沉湖湿地七壕保护站的第一名站员,随着天气降温,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鸟儿陆续抵达沉湖湿地,鸟类监测和调查成了每日重要工作。20岁,中专毕业的尤行就来到沉湖,13年如一日,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武汉市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七壕保护站管护员尤行:“带增倍镜也不行,太远了。”
  记者:“野鸭像一个个小船,但是密密麻麻的,特别多,这些鸭子离得多远啊?”
  武汉市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七壕保护站管护员尤行:“大概2公里吧。这里!看到了青头潜鸭!这非常难找,它是极危品种,是‘鸟中大熊猫’。”
  野生候鸟警惕性非常高,一旦受到惊吓,甚至可能成群飞离,不再选择此处栖息。因此,尤行的观测距离至少要在2公里之外。盯着70倍镜超过30秒,眼睛就非常酸胀。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他的眼睛像是与望远镜镜头黏在一起。一天的调研下来,他找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卷羽鹈鹕、白头鹤,均为今年首次发现。
  武汉市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七壕保护站管护员尤行:“我对书本上的鸟类知识不懂,但是我比较熟悉场景,比如说滩涂上哪个地方缺一块土,就很容易找出来了。”
  说到鸟类知识学习,尤行说,冯江既是师傅也是最佳搭档,2008年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冯江怀揣着对湿地的好奇和热爱,扎根沉湖。从一开始,两人就达成一致,对湿地真正的守护一定是保持距离。
  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一个野生动物对人类社会放松警惕的话,尤其是鸟,可能就上了别人的餐桌了,还是要让鸟类、让野生动物保持它自然的习性。”
  那么,周边人类的生产活动,得离鸟群多远,才是足够遥远的守护距离?人们找到这个答案,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这个堤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在那个历史阶段围湖造田。当时人们主要要解决温饱,堤这边改造农田,另一边保留自然状况。上世纪70年代建成了国营渔场,每年灌江纳苗,夏天沉湖跟长江水是相通的,也借助了这个渔业资源。后来八九十年代,随着长江里鱼类种质资源降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开始投放鱼苗。高密度养殖再加上流域性污染问题,对湖泊生态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从依赖自然、开发自然再到触达生态红线,是那个时代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普遍伴随的问题。为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2013年10月,武汉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推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冯江和同事们跑遍了保护区内所有乡镇、村组和单位,统计、宣讲。仅2017年一年,武汉市发放生态补偿金额达到642万元。
  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我如果是养殖户我也不愿意退出,但是站在环境保护者的角度来说,你的获利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获利,我们连绿水青山都没有了,那还何谈后面的金山银山呢。”
  补偿激励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为更加明确守护的距离与界限,保护区内划分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并在2017年实施围网、拦网、网箱拆除,2019年全面取缔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活动,退养面积近7.8万亩。
  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从2010年我们第一次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最早第一年记录是两只,后来三只,慢慢地增加,到现在最多一次记录到19只,它极有可能在我们沉湖这边形成一个稳定的越冬种群,这对于保护一个物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片湿地,巡护员观察并呵护鸟群的距离,是2公里;周边的退养面积,是7.8万亩。这样的距离和面积,这样“遥远”的守护,曾一度让人忘记,这片17.4万亩的湿地,是在一个寸土寸金的千万级人口的副省级城市。17.4万亩,相当于16000多个足球场的大小。保护区35名巡护员24小时无眠无休也照看不过来。去年,沉湖湿地装上了“眼睛”“耳朵”和“大脑”。
  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第一个是通过声音识别,大概推断出它是哪种鸟,第二个是视频识别,最大40倍变焦,拍下来形成图像或是视频,就会识别出来。”
  除了实时物种监测,保护区还给20只候鸟安装定位追踪器。
  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大屏上显现的,就是20只鸟类迁徙记录的路线。”
  目前,从沉湖飞出去的鸟,最遥远可以追踪到6000公里之外的俄罗斯北极圈附近。
  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有了这些迁徙路线,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候鸟迁徙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我们发现其实并不是单纯保护一只鸟,候鸟迁徙整个路线,每一个重要节点都要得到很好的保护,对保护物种才会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从2021年7月投入使用,目前智慧系统已收集近300万条有效数据,为物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以及全球气候监测等相关研究,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数据上现在是我们独享的,但是如果出于物种保护或者国家合作,只要是对保护这些鸟类有贡献,我们肯定会积极支持、积极参与,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遥远的守护无限延伸,鸟儿也化身为连接世界的使者。2022年,在沉湖越冬的水鸟有85000只,比五年前翻了近3倍。沉湖,成为全球同纬度湖泊群中,最典型的生态结构完整、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城中湿地。在副省级城市中经济排名不断超越的武汉,还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来源:长江云
  制作:韩晓民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