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打造“湿地之城”样本
2022-11-07 09:32:00 来源: 蔡甸融媒


  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2022 年 10 月 19 摄)程敏摄 / 本刊
  深秋时节,武汉湛蓝的天空不时掠过飞鸟,这些来自遥远北方的精灵,驻足在这座南方城市越冬。
  傍晚时分,位于东湖边的绿道上,湖边星星点点的灯光和葱茏的绿意交相呼应,市民们或散步,或骑行徜徉绿色之中。
  地处中部地区的武汉,两江交汇,河湖遍布,全市湿地面积约为16.24万公顷,占区域面积的18.9%,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2010年,武汉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制定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将湿地资源保护正式纳入法治化轨道。
  鸟儿留恋停留,城市绿色呼吸,市民爱惜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湿地融合律动,共同绘就了“湿地之城”武汉的靓丽生态底色。《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于11月5日至13日召开,大会主会场就设在这座“国际湿地城市”。
  “就当我请鸟儿吃饭了”
  金秋十月,武汉西南部沉湖湿地东大治垸的滩涂上,一只红色的大鸟时而张开翅膀,时而走走停停,混迹在一群苍鹭、白鹭中。
  这只“不速之客”名叫“大火烈鸟”,它的出现令不少武汉观鸟爱好者兴奋不已。
  这是继去年之后大火烈鸟第2次在沉湖现身。经过远距离观测,工作人员推断,今年来的或许与去年是同一只。
  “大火烈鸟连续飞来过冬,说明它觉得武汉的条件适合生存。”武汉市观鸟协会副会长魏斌说。
  伴湖而生、因水而兴的武汉,拥有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0个湿地公园,165条河流,166个湖泊。这里曾经一度因围湖造田、房地产及城市圈扩张影响,湖泊萎缩严重,被污染的水体扰乱了湿地的生态系统,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吸引“大火烈鸟”的沉湖湿地,也曾“又臭又脏”。1994年,沉湖湿地成立区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不断升级,成为武汉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2019年起,每年来此越冬的水鸟数量恢复上升到近10万只。
  2010年,武汉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将武汉湿地保护正式纳入法治轨道。随后,武汉市接连制定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等与湿地保护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2014年,《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投入财政专项资金分类进行生态补偿,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和养殖方式,缓和人鸟矛盾,让村民们对湿地保护更加理解和支持。
  “这里是我们的家,也是它们的家。”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涉湖村罗家塆罗明珍表示,“种田有些损失,就当我请鸟儿吃饭了。”
  退养还湿和湿地生态修复也提上日程。从2017到2021年,武汉市累计投入湿地保护修复资金9.65亿元,共计退渔还湿9.5万亩、退耕还湿1万亩。湿地生态环境改善后,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这座“百湖之市”停留。
  目前,仅沉湖湿地就监测到鸟类277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64种,有18种鸟类分布数量均超过了全球种群数量的1%。
  在沉湖湿地东北角的王家涉湖,澄澈的湖水倒映出天光云影,大大小小的芦苇丛点缀其间,几只水鸟扑腾着从中跃起。循着它们飞走的方向看去,湖心长长的浅滩上密密麻麻落满了鸟。“都是千里迢迢飞来过冬的,这里现在是鸟的天堂。”魏斌说。
  来 源:新华社
  制作:刘毅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