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飞手的无人机来了,智能机巢好比微缩版航空母舰
2022-08-05 11:07:00 来源: 长江日报
  在场景化巡检模式急需变革的大环境下,武汉飞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流智能”)凭借自研的无人机巢,走在了巡检领域的最前沿。
  8月3日,当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光电工研院时,一架已完成巡检任务的无人机正精准降落于停机坪中间并被收入机巢。
  “这是我们自研的一款迷你机巢。”飞流智能技术人员介绍。每天,光谷都有许多无人机从机巢自动起飞,像一群勤劳的蜜蜂,一边自动巡查一边采集数据。结束后,它们飞回机巢充电或换电,并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进行智能分析。
  如今,飞流智能依靠60%以上的研发人员占比和千套级产能,将“无人值守”一词成功应用于电力、光伏、水利、交通、应急等多个巡检领域。
  从一机一巢到多机多巢
  如同微缩版“航空母舰”平台


  无人机自动降落在机巢上。长江日报记者雷心蕊 摄
  “可以把机巢理解为一个自动充电桩和数据基站,飞机可以停放在上面充电或通过机械臂自动换电,并把它们采集的数据上传至云端。”技术人员说道,机巢是一个赋能无人机自动起降的平台,“并且通过三防技术,完美保障机巢与无人机值守作业安全”。
  无人机起飞前,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的云平台为它布置飞行任务。同时,机巢将判断外界气候是否合适。飞巡过程中,无人机会实时回传数据,用户可通过后台查看。待无人机完成作业飞回上空时,将自动扫描机巢停机坪上的二维码。“这是为了让它精准降落在该停的位置上。”技术人员介绍。随后,机巢伸出机械装置,调整机身停在正中间。伴随着停机坪的下降,无人机进入机巢内部。在这里,机械臂将自动为它充电或更换电池,飞机也通过5G网络将视频传到后台。
  飞流智能的机巢不仅可供自家无人机“泊机停靠”,同时兼容大疆等其他品牌的无人机,系统兼容性与综合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除了“一机一巢”,企业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多机多巢”,多台无人机同时停靠,仿佛一艘微缩版的“航空母舰”。
  搭配上后台的智能软件分析数据,无人机可以在城市环境监测、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我们可以通过长年累月的数据积累、挖掘,对城市态势形成动态感知,辅助决策。例如地质变动、滑坡等潜在问题,仅凭肉眼很难判断。但通过无人机日复一日地自动巡查,三维建模,很容易就能看出变化。”
  当无人机实现“无人化”,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原本需要飞手、数据操作员和地勤人员现场共同完成的巡检作业,现在只需通过云平台,就能够实现全自动多机巡检与报告输出。
  从客户痛点发现细分新赛道
  为多场景赋能


  飞流智能的工厂。
  “在不断与无人机客户打交道的同时,公司也挖掘到了客户的一些核心痛点,开启了无人机智能机巢的研发工作,找到了细分的新赛道。”飞流智能创始人刘奇介绍说。
  有一次,用户需要无人机采集大量数据,并要求每两小时传送一次。为此,飞手们只能深夜也爬起来工作,四天三夜连轴转。有没有更方便、更高效、更智能的技术手段去满足这类需求呢?刘奇与研发团队有了为无人机制作智能平台的想法。经过团队无数次尝试、失败,半年后终于成功!初代智能机巢在飞流智能诞生了。刘奇表示:“市场经验加深了我们对无人化巡检的理解,也坚定了我们在‘无人化’方向深挖的决心。”
  发展至今,飞流智能机巢已根据场景、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了五种款式,并成功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十多个省区落地。
  “2019年我们卖出的第一台机巢成为了伏笔。体验之后,靠客户间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什么是‘智能机巢’,我们的订单也开始成倍增长。”刘奇告诉记者,至今,多款机巢已卖出千套,深受客户欢迎。
  从企业成立到现在,飞流智能聚焦于为无人机提供配套的机巢和智能云平台。“无人机只是工具的一种,我们不断提升机巢兼容性,希望为更多使用者提供更加智能的解决方案。”
  凭借给无人机“筑巢”的技术,企业获得了“3551光谷人才计划”企业、“光谷瞪羚”企业、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深耕无人系统行业多年,使刘奇对“无人值守”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谈及行业发展趋势时,刘奇认为:“通过对这几年国家政策的观察,未来,以无人机+智能机巢一体化的全自动巡检系统,将在数字技术应用和无人化成熟度等方面大幅领先,从而彻底改变电力、水利等行业的巡检模式。今后,飞流智能将围绕数据,通过服务、运营来产生持续价值,为多场景赋能。”


  (长江日报记者雷心蕊 通讯员康鹏 李赟 海报策划|陈昌 设计|张莉)
  【编辑:张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