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去外地打工,“潜江裁缝”家门口就业买上小汽车
2022-07-16 00:00:00 来源: 长江日报-汉网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吕映雪 通讯员邹定军 杜少华) 偌大的服装公司厂房里,机杼声不绝于耳,剪裁、熨烫、缝纫,600多名员工坐在工作台前,麻利、紧张地忙碌着。这是7月12日,记者在位于潜江市的湖北比帆制衣公司看到的场景。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是潜江服装龙头企业。2016年,创始人黄发安将公司从惠州搬回老家潜江。以往,由于员工近9成是“潜江裁缝”,每年春节,公司包车将几百人从潜江带到惠州上班。搬回潜江后,9成“潜江裁缝”不用再去外地打工,在家门口就业。公司管理运行成本降低,员工工资不减,5成“潜江裁缝”开上了小轿车,公司开始有了为员工解决停车问题的“小烦恼”。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员工工作场景。
  将“潜江裁缝”拉回去过年,节后又将他们带回惠州上班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工厂有12条生产线,主要做服装代工,产品以羽绒服、冲锋衣为主。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的起源要从很早以前说起。1992年,41岁的黄发安被派去潜江市 人民 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要负责招商引资。“当时潜江市委市 政府支持办事处自主创新,通过创办企业实现自负盈亏,于是,我领头开始创业。”黄发安说。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大门。
  服装产业是潜江传统优势产业。当时,潜江已有一家大型服装上市企业——幸福集团。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是投资兴业的热土,幸福集团也将分公司落在了深圳。
  “得知幸福集团有配套拉链需求,又有用工资源,就抢抓机遇,开起了拉链厂。”黄发安说。早期幸福集团坐落在潜江,培养了一大批潜江裁缝。改革开放初期,为促进经济发展,潜江市委市 政府开展全市劳务有序输出,促进潜江裁缝南下打工潮,逐渐形成享誉全国的“潜江裁缝”劳务品牌,15万潜江裁缝遍布全国各地。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创始人黄发安正在检查公司产品。
  2000年,为了扩大企业发展空间,黄发安决定转型升级,开服装代工公司。后来,由于公司场地租赁、劳动力成本高昂,按照经济梯次,黄发安将公司搬到了惠州博罗县长宁镇。
  那时候,公司近9成的员工是“潜江裁缝”。每逢春节,公司包员工往返路程,将他们从惠州带回潜江过年。节后,又将他们带回惠州工作。
  家门口就业,50%的潜江裁缝买了小轿车
  2016年,湖北比帆制衣公司从惠州搬回潜江,9成潜江裁缝跟随企业,回到家门口就业。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湖北比帆制衣公司总经理黄迪秋。
  “由于服装产业发展到后期,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服装生产企业和服装品牌企业,都因为成本高昂而出现了人员紧缺,而以上海为龙头的江浙地带,面料、辅料生产较为成熟。地处江汉平原的潜江,人口稠密,则是服装代工的好位置。加之国家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战略决策,江汉平原承接沿海服装加工生产的转移成为必然。”黄发安说,同时,潜江市委、市 政府向在外务工和创业的潜江裁缝发出邀请,实施“回归工程”,出台相关政策,搬回来是最好的选择。
  如今,湖北比帆制衣公司一年约生产300万件服装,年营业额约7000万元左右。


  黄迪秋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公司概况。
  从惠州搬回潜江后,公司管理运行成本大大降低,是原来的10%。员工工资相比原来持平,每月6000元,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悠闲生活,近5成“潜江裁缝”买了小汽车。“原本不需要考虑给员工配备停车场,现在我们还要为他们解决停车问题,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问题。”黄发安说。
  舒丹也是潜江人,是湖北比帆制衣公司员工,跟随黄发安工作20余年。“以前在惠州,一年只回来一次,现在一周回一次,生活成本降低了,幸福感也提升了。”舒丹说。  
  每年的正月初八,为服装企业举办专场招工会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的发展变迁,便是潜江承接服装产业转移、15万“潜江裁缝”从外出务工到在家门口就业的缩影。
  如今,像湖北比帆制衣公司一样,东颢制衣、奥瑟夫、诺奇服饰等一大批企业从广东、福建等地转移,逐步成为潜江市纺织服装产业的骨干企业。2019年来,潜江签约落户纺织服装项目42个,新进规上企业21家。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车间。
  “从2016年开始,感觉到由于国家政策变化,‘潜江裁缝’回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黄发安说。
  “近年来,潜江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明确要转型提升纺织服装优势产业链,建设纺织服装核心产业园,打造南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把纺织服装产业建设成为潜江市的龙头企业,为有志于振兴潜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各界人士提供创业大平台,为‘潜江裁缝’在家门口就业提供充足岗位,让输送出去的优秀人才逐渐回流。”潜江市委书记向斌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的 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
  据悉,潜江还成立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并在出台《潜江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工业项目落户的二十条措施》普惠政策的基础上,专门为纺织服装产业量身定制了《关于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等政策文件,设立两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
  如今,每年的正月初八,为服装企业举办专场招工会成为相关部门新年上班的第一项工作。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