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天使”和黄鹤楼同框了!
2022-07-12 13:00:00 来源: 长江日报


  我们有理由相信
  江豚是深爱着武汉的
  正如武汉深爱着江豚
  当我们站在黄鹤楼上远眺长江时
  开车经过二七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时
  在长江江夏段金水河河口附近游玩时
  在浩浩荡荡的长江里
  一只只江豚有可能
  正从我们身边游过
  它们成群接队在长江中遨游
  时不时跃出水面
  换气、捕鱼、觅食


  江豚淘淘。高宝燕 摄
  2005年,江豚“淘淘”在武汉出生
  它是世界上首只在人工环境中出生的江豚
  2022年3月,市民在长江武汉段
  多次见到江豚跃出江面
  2022年6月,江豚F9C22出生了
  长江江豚分娩全过程面向全球首次公布
  多年来,江豚和武汉
  一直发生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现如今这枚“微笑天使”小可爱
  仍在武汉续写着精彩
  “微笑天使在武汉”专栏第六期
  为你讲述江豚和武汉的故事


  01
  难得一见
  江豚和黄鹤楼完美“同框”
  “哎哟,快看,那是江豚呀!”
  近年来,长江武汉段经常可见江豚的身影,江豚甚至难得一见的和黄鹤楼完美“同框”。
  2022年以来,长江武汉段多次发现江豚的身影,仅3月份就出现了3次,长江禁捕的成效显而易见。
  2018年10月21日
  14时,十多头江豚出现在二七长江大桥附近江面,逗留一个小时后向上游游去。
  2020年8月
  有市民拍到十多头江豚在武汉沌口大桥武金堤江段跳跃。
  2020年9月17日
  当天江天一色雨朦胧,难得一见,长江江豚终于和黄鹤楼“同框”了!武汉长江大桥上游江段,成群江豚在雨中跳跃,江对岸就是黄鹤楼。
  江豚出现水域离岸边约200米,数量为4至6头,它们中有一对母子豚,一大一小,紧紧相随。这是近年来首次拍到江豚在武汉市中心江段出现。


  江豚与黄鹤楼同框(市民拍摄视频截图)来源:楚天都市报
  2022年10月26日
  18时30分,在蹲守了1个多月之后,长江日报记者宝高燕在长江武汉段白沙洲水域,拍摄到5头江豚畅游的视频,画面非常清晰。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看了视频后说,这段视频是截至目前武汉段江豚最高清的画面,非常珍贵。“视频中可以看出江豚出水,姿态完整、图像清晰,对科考队考察武汉段江豚种群数量、水域分布、生活习性都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2022年3月11日
  有市民在长江新洲段拍摄到江豚。
  2022年3月23日
  上午9时许,江夏金水河河口江段,渔政执法工作人员日常巡查时惊喜发现,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有一群江豚来回翻转跳跃,追赶捕食小鱼小虾。工作人员介绍,“十年禁渔”后,他们在同一水域曾两次与江豚相遇,但成群出现还是第一次。首倡长江“十年禁渔”的中科院院士曹文宣也表示,长江“十年禁渔”以来,以鱼为食的江豚频繁现身长江武汉江面,说明长江水生生态环境正在持续变好。
  2022年3月23日,长江江夏段金水河河口附近出现江豚。来源:经视直播
  2022年3月25日
  11时至14时,武汉运用渔政天网信息系统,在长江东荆河口连续跟拍到江豚浮出水面,初步判断这个种群约有4到5头。


  2022年3月25日,长江武汉段江豚。来源:经视直播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2006年、2012年和2017年,三次大规模长江豚类科考,均未在武汉江段观察到江豚。但2020年以来,随着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深入推进,长江武汉段水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日趋向好,长江江豚已多次在长江武汉段江面出现,“与黄鹤楼同框”“江豚一家三口江面嬉戏”成为市民竞相谈论的话题,不少市民驻停白沙洲、鹦鹉洲两岸,期待目睹长江江豚风采。
  02
  觅食溜达
  它们可能是从上游过来吃鱼的
  长江武汉段频现江豚,首先是由于长江禁捕后环境改善,江里鱼多了,另外汛期涨水扩大了江豚的迁徙空间。
  江豚有迁徙的习性,有科学考证的迁徙范围是25-90公里。距离武汉长江大桥上游约80公里处,就是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一个叫团洲的江心洲,就在簰洲湾对面,长年栖息着8-10头江豚种群,有观测记录以来的18年一直生活在这里。


  2021年5月11日,宜昌市江边,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在长江武汉段看到的江豚,可能是从上游溜达过来吃鱼的。江豚是长江母亲河生态健康的晴雨表,亲眼在江中看到长江江豚,可以让武汉市民更真切地感受到长江大保护的成效。”王克雄说道。
  03
  F9C22出生了
  全球首次“直播”江豚分娩
  多年来,江豚和武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2005年7月5日,在武汉白鱀豚馆,江豚“淘淘”出生啦!它是世界上第一只在人工环境中出生的江豚,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只存活超过10年的江豚 ,创造了人工饲养繁殖江豚的科学纪录。今年,淘淘已经17岁了。


  刚出生的小江豚和妈妈在一起。高宝燕 摄
  2019年,淘淘与一头母豚福久诞下代号为F9C的雌性江豚,不幸的是F9C在4个月大时因病夭折。2020年6月3日,淘淘与母豚洋洋的爱情结晶、代号为YYC的雄性江豚出生,标志着在人工环境中出生的第二代江豚顺利成活。淘淘能够健康长大并成功繁育第二代,让人们看到了长江段最后的哺乳动物——江豚这一濒危物种的命运转机。


  淘淘一家三品口。高宝燕 摄
  2022年7月6日,中科院水生所首次公开江豚妈妈福久诞下新宝宝的监控视频,这是面向全球首次公布长江江豚分娩全过程,千万网友共同见证 “国宝添丁”的神圣时刻。新生小江豚叫F9C22,是一头雌性小江豚,这为长江江豚人工繁养群体带来了新的希望。


  F9C22和妈妈福久。高宝燕 摄
  全球首次的江豚“添丁”直播,究竟有什么意义?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解释,“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次中科院水生所首次公开江豚分娩全过程监控视频,既能使公众直观地了解江豚繁育、生长的全过程,同时也尽可能做到减少江豚繁育过程中人为干扰的影响,从而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关心、保护江豚,共同保护江豚的栖息地,使江豚成为长江武汉段的‘常客’。”


  F9C22和妈妈福久。高宝燕 摄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介绍,人工繁育是江豚保护重要的方式之一。目前江豚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等,就地保护是根本目标,迁地保护是重要组成,人工饲养主要是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在人工环境下饲养江豚,了解江豚的生长繁育规律和环境需求,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提供指导。这次小江豚的顺利生产,离不开长期以来对江豚繁殖规律认识和研究,下一步还要加强对江豚繁育生存的系统机制的研究。特别是这次出生的F9C22是一个女宝宝,也为江豚繁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04
  嘴角上扬
  江豚天生就是“微笑天使”
  江豚,是鼠海豚科江豚属的小型齿鲸类哺乳动物,包括东亚江豚、印太江豚和长江江豚三个亚种。其中,东亚江豚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东海、渤海以及日本海海域中;印太江豚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南中国海至印度洋沿岸的水域中。只有长江江豚(N. a. asiaeorientalis),生活在陆地的大江大河中,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鼠海豚。
  据《中国动物志》记载,长江江豚大约在距今1万-2万年前的末次冰期,从广阔的海洋来到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中安家落户。


  长江江豚主要栖息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两大通江湖泊——鄱阳湖与洞庭湖。来源:地球知识局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它们是长江中最兴旺的物种之一。难怪韩愈会在《岳阳楼别窦司直》中写出“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这样颇有生气的句子。
  与白鱀豚、中华白海豚不同,长江江豚的吻短且阔,没有背鳍,全身呈铅灰色或灰白色。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浑浊的淡水中,长江江豚的眼睛非常小,却拥有标志性的上扬弧线嘴型,这也让它们有了“微笑天使”的美称。


  “水中大熊猫”送上可爱笑容。孙晓东 摄
  在生活上,长江江豚以餐条鱼、青鳞鱼等小型鱼类为食,对4℃到20℃范围内的水温都能适应,生命力十分顽强。
  然而,就是这样坚韧又可爱的生物,却曾面临生存危机。20世纪70年代,随着航运、捕捞等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加剧,导致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环境急剧恶化,也给众多在这里生活的水生生物带来了致命打击,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不断下降。据统计,长江江豚的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2700头锐减至2017年的仅1012头。2013年,长江江豚更是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05
  江洲交汇
  武汉是江豚重要栖息地之一
  长度世界第三、亚洲第一(6300公里),流域面积约180 万平方公里的长江,不仅养育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长江中约有鱼类424种,其中特有鱼类183种。作为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和伞物种,长江江豚的生长状况是评价水质情况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长江流域部分长江江豚保护区。


  图源:武汉禁捕办
  长江江豚主要栖息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两大通江湖泊——鄱阳湖与洞庭湖。目前,长江沿线已建立9个江豚自然保护区,为长江江豚们提供人工饲养、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上的救助。
  境内拥有长江、汉水、倒水河、滠水河和举水河五条大河流的武汉,也成为喜欢在江洲交汇处活动的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武汉乃长江枢纽所在,汉江汇入长江之处,向西是洞庭湖,向东是鄱阳湖,作为江豚研究与保护基地再合适不过。


  武汉乃长江枢纽所在,汉江汇入长江之处,向西是洞庭湖,向东是鄱阳湖,作为江豚研究与保护基地再合适不过。来源:地球知识局
  长期致力于长江江豚研究和保护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也坐落于此。中科院水生所从专业的科研视角出发,长期开展野外巡护,并通过繁育保种等人工干预措施来保持江豚的遗传多样性。其精心编制的《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已成为国家长江江豚保护的行动纲领。
  06
  十年禁渔
  江豚频繁在湖北江河现身
  为恢复长江生态,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2020年1月1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为江豚打造能够安全呼吸的水域环境,是减缓其数量下降的主要方向。长江禁渔对长江江豚来说,是个好消息,它们不仅能品尝到多样的鱼类大餐,禁渔政策还为这群爱微笑的小家伙们,提供了天然的生存防线,保护其生命安全,让它们能更安全地畅游长江。


  两头江豚跃出长江湖北宜昌江段。杨河 摄
  禁渔第一年,江豚就屡屡现身湖北的江河。在武汉,长江城区江段多次出现江豚踪影;在荆州,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江豚群体不断扩大;在汉江潜江段,近30年来第一次出现了江豚的身影……
  专家表示,江豚是长江的指示性物种,它的频繁现身反映出长江、汉江禁捕工作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长江江豚在武汉城区江段出现超20回,近100头次。同年7月1日,长江汉江武汉段正式拉开“十年禁渔”大幕,总禁捕面积330.25平方公里。


  2021年5月11日,在宜昌市江边,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07
  保护江豚
  武汉做了这些事
  / 启动“江豚回归江城”工作
  2020年11月,武汉市正式启动“江豚回归江城”工作,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启动长江武汉段江豚等水生态的全面科学考察计划。科学家们采用水面观察、水下声波监测的方法,在武汉江段军山大桥至阳逻大桥60公里的江段,每隔5公里放置水下声学仪器,科学研究武汉段水生态现状,针对江豚重返武汉提出生态和资源恢复的修复方案。
  科学家们建议,武汉应加快实施栖息地修复、鱼类资源恢复以及更严格的航运管理措施,将白沙洲、天兴洲建设成江豚的核心栖息地,让“江豚的微笑”长驻武汉。
  / 成立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
  2022年5月22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与中科院水生所签订共建合作协议,“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在武汉市白鱀豚馆揭牌,“江豚回归江城”为该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作为长江淡水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研究保护的“国家队”,其人工饲养和繁殖技术全国、甚至全球领先。成立“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推动中科院水生所技术优势与武汉市地域优势强强联合,通过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声学、保护生物学等研究,吸引更多国内外科研、保护和社会机构参与长江江豚研究和保护,为人工繁育个体最终回归长江奠定技术基础。
  / 5年大普查,今年揭晓长江江豚最新数量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武汉科普团团长张先锋介绍,2017年科学大普查时长江段江豚数量约1012头。按照5年普查一次的安排,今年,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即将领导和组织开展一次大规模长江生态科考,随后将公布最新数量,“让我们一起期待,长江生态环境进一步向好,江豚数量稳步回升。”
  (来源:武汉发布)
  【编辑:商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