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仙桃 起舞原野——仙桃市全域旅游发展纪实
2022-07-08 14:44:00 来源: 仙桃日报


  水上森林漫步,清幽梦幻;沔阳小镇夜游,唯美浪漫;荆楚云天戏水,刺激凉爽;九合兰园研学,趣味盎然…… 行走仙桃,可赏可游可玩可品的宝藏之地令人应接不暇,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在田园水韵、绿野芬芳之间,追寻心中的诗与远方。 以工业化理念谋划旅游产业,仙桃组建专班,出台系列奖励政策,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累计投入近300亿元,持续对市、镇、村旅游要素进行多元开发、立体整合,让旅游景区与美丽乡村互融共生,让水乡特色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叫响了独具魅力的仙桃旅游品牌。


  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图画从“出发地”迈向区域旅游“目的地”
  “哗—哗—”伴着水魔方大舞台的激情节奏,阵阵海浪涌来,海啸池中掀起欢乐浪潮。7月3日下午,排湖风景区荆楚云天海世界,游客们正在水乐园里嗨翻夏日。
  主打水上游乐项目的荆楚云天海世界,由辽宁客商投资23亿元分期建设。20万平方米的园区按照海洋主题风格设计,夏日可玩水消暑,冬天可泡汤养生,是仙桃人气最旺的景区之一。6月18日开园以来,已有10万人打卡。
  “太好玩了!刷抖音经常看到这片‘海’,孩子一放暑假赶紧来仙桃体验一把。”来自武汉的游客沈先生全家出动,连连点赞,他说还赶上了水上电音节,真是不虚此行。
  来自市文旅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仙桃接待游客564.49万人次,过夜游客超半数,省内游客90%以上来自武汉都市圈,其中武汉市民占比高达45.6%。今年上半年,仙桃已接待游客307.32万人次,文旅市场复苏情况远好于全国总体水平。该局市场科科长王代勇说,仙桃,正从旅游“出发地”迈向区域旅游“目的地”。
  曾经,仙桃旅游堪称一张白纸,既无名山大川,又缺名胜古迹。2015年底,国家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申报,2016年2月,仙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自此,仙桃巧用本土“水林田湖”做文章,在白纸上描绘出了最美的水乡原野旅游图景。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沔彼流水,其流汤汤。《诗经》中的吟唱,诉说着仙桃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厚重底蕴。
  仙桃市委书记罗联峰说,水是仙桃 的“命脉”。仙桃因水而盛、因水而有灵气。
  做好水美文章,打造水美仙桃,立足河湖风光、生态底色,仙桃以水为魂精心绘制全域旅游的“施工图”“工笔画”。
  市委、市政府因时因势统筹,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四美”共建,开展守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四水”共治,着力建设碧水绕城、清水润城的灵动水城,串联起“一江两沔三湖四带”旅游空间布局。
  排湖,一直因著名作家碧野写就的散文名篇《静静的排湖》而享誉四方。仙桃把排湖风景区当作引爆点,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加快建设乐水排湖,打造环排湖农旅融合引领区。
  目前,沔阳小镇、荆楚云天海世界、五乐台度假区等核心景区组团发展,密塘渔村、环排湖绿道、龙舟公园等配套景点初具规模,还辐射带动了一批农旅融合项目。
  以“水·楚·沔”意境筑景,沔阳小镇融合自然与人文特质,是鄂旅投计划投资100亿元打造的万亩文旅小镇。首开区投资18亿元,“一河两街”、哇哦乐园、水上栈道、天鹅湖酒店等项目已相继建成,集水乡风情、水韵景致、沔阳底蕴于一体,累计吸引游客近60万人次。省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静欣然誉之,“在湖北很抢眼,在全国有特色。”
  林水相依,飞鸟翩跹,春夏苍翠如盖,入秋后层林尽染。依托466亩树龄50年以上的池杉生态林,仙桃牵手湖北中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引水入林,建设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率先实现天潜沔高等级旅游景区“0”的突破,成为新华社点赞的“网红”景点。
  枕梦沔水,踏歌湖光。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踏访仙桃后的心声。
  70多项非遗融入景区让传统元素焕发出时尚光彩


  “先辈留下的唱腔,沔阳道情不简单……”7月1日,在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区,沔阳道情非遗传承人闵明辉深情演绎的道情曲艺,给景区增添文艺感,牵绊住不少游客脚步。 作为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仙桃素有“歌艺之乡”的称号。坡上有樵歌、水上有渔歌、田间地头有秧歌、挑台筑堤有硪歌,是脱胎于云梦大泽的仙桃的生动写照。 流水门前过,绿树村边合。梦里水乡以“乡愁、乡情、乡思、乡趣”为主题,按照电影“蒙太奇”置景模式,再现江汉平原水乡生活的悠然意境。 泛舟湖上,犹见古风才子佳人春光容与、缱绻绵绵。梦里水乡精心编排的一场水上婚礼,还原沔阳水乡民俗,刷爆了仙桃市民的朋友圈。“水上接亲,我还是头一回见!”来自武汉的游客刘先民感慨。 “如果说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那么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则是景区的滋养!”梦里水乡景区副总经理彭信桥侃侃而谈。在他看来,非遗项目的引入为梦里水乡注入了灵魂,而景区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 仙桃的美不仅在于优越的生态环境,更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像沔阳婚俗这样的非遗项目,在仙桃有70多项,其中包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 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 3 项,省级名录项目 13 项。 非遗植入景区,吸睛指数越来越高。仙桃巧妙地将原本深藏馆堂,或隐于乡间的非遗项目,有机融合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中,让游客“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 让本土文化唱主角,从“卖门票”到“卖服务”“卖体验”,漫步仙桃景区,众多非遗传承地、老字号,通过全景式的交互体验,给游客营造着沉浸式的文化旅游消费场景。 以“礼轻情意重”讲好天鹅湖的典故,以“陈友谅水军”讲好英雄排湖的历史,以“进士殿”讲好状元仙桃的故事……沔阳小镇深入挖掘地方历史人文资源,把划龙舟、民歌小调、花鼓戏、皮影戏、渔鼓、采莲船等非遗项目,融入节日民俗活动,与剧本杀、穿越情景剧等进行复古与时尚的混搭,八方游客乐在其中。 “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远。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嚎嚎。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去年国庆,沔阳小镇把沔阳历史典故《千里送鹅毛》,精心编排成舞台剧,大受欢迎,每晚均有千余名观众捧场。 常驻沔阳小镇的江汉皮影艺术团,更是成为亲子游的“团宠”,每逢节假日常常一座难求。糖模、毛嘴卤鸡等非遗小吃,成为游客舌尖上的美味。 雕花剪纸,皮影雕刻,麦秆画,贝雕……入住天鹅湖酒店、米家酒店,游客更是不经意间就能与非遗文化来一场邂逅。 行走在乡村,保留传统文化遗产,塑造怀旧空间氛围,正成为新风尚。 张沟镇吸引社会资本,兴建鲁家湾农耕展示馆。石磨、犁、耙、锄头、石槽、陶器、打谷机……1.4万平方米的展示馆,陈列着1000多件农耕实物,生动再现几乎消失的时光。负责人熊伟说,“建农耕展示馆,就是为了传承和保护老沔阳的历史文化,给年轻人留住乡愁,让老人留下念想。”


  在田野间“种”风景趣味乡村旅游呈现N种“打开方式”
  1万名学生!这是九合兰园今年研学游的“成绩单”。总经理罗萍有些忙,“又有2位校长来实地考察,为研学旅行探路。” 九合兰园是一家台商投资的休闲观光农场,2013年落户九合垸原种场。历经数年经营,这里既有种满蝴蝶兰、铁皮石斛、玲珑蜜瓜、樱桃番茄等精品花卉果蔬的大棚,又有生态餐厅、卡丁赛车跑道、澳洲龙虾养殖池、披萨烧烤房、VR声光体验馆、创意手工作坊等,成为备受热捧的研学游基地。 绿得葱翠,红得可爱,走进高大敞亮的种植大棚,樱桃番茄的藤蔓爬出一道景观走廊,让人忍不住要拍照发个朋友圈。罗萍笑了,“在这里一圈逛下来,观赏、科普、农耕、文创、手工、食育……总有一项适合游客的打开方式。” 像九合兰园一样,不囿于售卖一花一朵、一瓜一果,在田野上精耕细作,“种”出风景趣味。仙桃立足农旅融合,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培育,涌现出密塘渔村、渔泛古村、阿尔迪生态园、沔州百万花海、京久庄园、张俊霞生态园、心怡葡萄园等一大批乡村游项目。 五花肉煨老黄瓜、刚刚出水的藕带清炒……双休日,排湖风景区密塘渔村,田川的小院子农家乐又迎来一批来自武汉的游客。农家院内,欢歌笑语,土菜飘香。 吃罢晚饭,田川带着游客们满村庄溜达,到田里摘青椒,下荷塘采藕带。村里的新鲜蔬菜、散养土鸡、农家腌菜、欢蹦活鱼,都被一一预订,留着返程时装进后备箱。 风景可人,饭菜可口,村民可亲。密塘渔村已是不少武汉市民的首选度假地,他们不再是逛吃逛吃就离开,而是住下来、慢下来,体验农事劳作,感受渔家生活。 一房一型、一户一景、一家一业,在密塘渔村,越来越多村民们吃上“旅游饭”。渔荷小馆的渔家风味回头客不断,武家客栈“火”上了央视,村口的黄酒坊春节期间“不够卖”。 昔日小渔村,迎来城市客。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仙桃深挖旅游市场新机遇,更加精准地判断需求升级趋势,瞄准旅游消费区域化、小半径特征,发力绿色生态游、研学科普游、休闲亲子游、特色产业游、访古文化游、红色寻踪游等主题游,精心设计沔西乡村休闲旅游带、沔中环排湖旅游带、沔南湿地旅游带、沔东红色旅游带等4条精品线路。今年上半年,已有186万游客走进仙桃乡村享受“微旅游”“微度假”。 给游客美丽风景、美好生活双重享受,依托“旅游+”“+旅游”,一个个乡村蝶变,颜值更靓丽,价值在提升。 郑场镇渔泛村,是汉江沿岸的著名古镇,明朝初年有“渔黑二镇,赛过南京”的赞誉。当地引入投资,推进保护性开发,沉寂的古街活了起来。一间间老房子,在一双双巧手下恢复原貌、重现气派。 越来越多的游客进村寻幽访古—— 踏着青石板,徜徉在幽静的古街,触摸历史的痕迹;走进乡野大食堂,品尝原滋原味的农家饭;亦或在房车营地露宿,与三五好友谈天论地,夜观星空。 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万亩芦苇荡变身网红露营地;沔城回族镇整合古桥、古庙、古老故事,举办赛龙舟、庙会等民俗活动;张沟镇先锋村,推出挖鳝鱼、钓泥鳅、品鳝食特色活动;陈场镇幼松村,依托农运大王胡幼松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 村落皆风景,乡村入画来。在乡村旅游的舞台上,仙桃 “各美其美”,正讲述着千姿百态的“美丽故事”。


  把沔阳风味打造成旅游名片让舌尖上的美食激荡更多回味
     人们常说,认识一座城市,往往从味蕾开始。特色美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旅游名片,更是一座城市让人念念不忘的回味。 “仙桃菜好吃啊,还特实惠!”“精细的沔阳菜!”去年五一期间,《舌尖上的中国》一二季总导演陈晓卿来到仙桃,为纪录片摄制取材。在品尝了沔阳三蒸、鳝鱼粉、刁子鱼、沙湖皮蛋等仙桃美食后,连发多条微博推介。 仙桃美食,融合了鱼米之乡的地域特色,蕴含着悠久醇厚的历史文化。 “沔阳三蒸”是仙桃传统名菜之一,以水产类、禽畜类、蔬菜类为主要原料,以粉蒸为主要技法,多种蒸菜技法并用制成的系列菜肴,在中国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据传,这道名菜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夫人张凤道发明。当时,陈友谅率义军隐藏在沔阳湖区与元军周旋,由于粮草不足,将士只好用米粉糊螺蛳、鱼虾、莲藕、野菜充饥,但容易吃坏肚子。 张凤道想了个办法,把米粉和着野菜、野鱼、螺蛳肉等一起蒸,不仅腥味全消,还有一股清香。将士吃得舒舒服服,身体壮、士气高,一出湖就打胜仗。张凤道的蒸菜之法传到民间,流传至今,成就了地方名菜“沔阳三蒸”。 “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蒸笼不成席。”在仙桃,“沔阳三蒸”家家户户会做,是宴席上的标配,更是招待外地客人的首选必选。走进湖北旅游名街沔街,每家餐饮店的菜单上都有沔阳三蒸。 借蒸蒸日上、朝气蓬勃之寓意,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区,在入口广场上搭建了一座巨型蒸笼,高5.5米、直径9.9米,一次可以蒸3000余碗,所蒸出的菜品可供1000人同时食用,2017年还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现场认证,为当时世界之最。 创意赋能,创新驱动,仙桃努力推进个性化发掘、标准化定制、规模化生产,把地方风味变成旅游名片,让种类丰富的农产品变成旅游“伴手礼”。 太极鳝鱼、软兜鳝鱼、皮条鳝鱼、芙蓉鳝排……仙桃是唯一的“中国黄鳝之都”, 在全国网箱养鳝发源地先锋村,有一座鳝食馆,多位中国烹饪大师合作开发展示了各式各样黄鳝菜肴,总数过百,称为“百鳝宴”。 “这是我们今年研发的椒盐鳝排,香脆可口,很受欢迎。”先锋村黄鳝交易大市场对面的“全鳝宴”餐厅,能提供25道以鳝鱼为原料的菜肴。“顾客来到这里,就是冲着吃鳝鱼来的。”厨师长唐超介绍,几乎每桌客人至少会点3道鳝鱼。 “不会做几道鳝鱼,哪敢开餐馆?”近两年来,张沟镇各个餐馆争相研发黄鳝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专程尝鲜,逐步形成吃美味鳝鱼到张沟的好口碑。 从餐桌到车间,盯准精深加工下功夫,顾大嫂开发了鳝鱼粉系列产品,允泰坊推出藤椒鳝片、烧烤鳝段等即食零食,提升了黄鳝产业价值链,给黄鳝产业这个全市农业第一产业开创了更广阔未来。 当前,仙桃正重点推进30公里黄鳝产业示范带建设,着手筹办首届鳝文化节,加快把黄鳝产业培育成百亿级支柱产业,擦亮“中国黄鳝之都”金字招牌。 此外,仙桃香米、毛嘴卤鸡、沙湖皮咸蛋、郑场豆豉、沔城藕等仙桃传统特产,正持续提品质靓品牌,开发旅游包装,释放着“旅游+农业”的乘数效应,叫响“仙滋鲜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更多新闻
  这里是仙桃!
  仙桃人关注的这条高速,又有新进展!
  文/全媒记者 尹立群、李辉、胡纯波、张曼
  图/全媒记者 晴霄
  编辑/周彬 责编/邓一凡 终审 /易赶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