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4大枢纽,武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这样干
2022-06-30 09:32:00 来源: 长江日报
  2021年2月武汉市成功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为至今唯一获批的省会城市。这项全国试点怎么推进?29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从1—2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到3—5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方案》围绕四大重点任务,形成了88项任务清单。武汉加强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了行动指南。
  1至2年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对接
  “超米字型”高铁网加快推进


  花湖机场航站楼。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方案》全文29655个字,明确了总体要求、试点任务、保障措施及工作方案。公众对于未来城市交通的期待,在这份方案中,有了全面的体现。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围绕“双循环”的大通道建设,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的重中之重。
  这些通道建设,涵盖了铁水公空管邮各个领域。从天河机场出发,客流、物流的空中之路,将持续增加。5年内,武汉将建设链接全球航空运输大通道,包括35条商务航线、15条货运航线和30条文旅航线。1—2年,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实现运营合作对接。3—5年,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基本实现联动发展,国际航线覆盖率明显提升。
  武汉地处中国中部,位于两大交通要道之上,一个以长江轮运沟通东西,另一个以京广铁路融汇南北。
  得益于通江达海的天然优势,武汉水运大通道的建设步伐,坚定有力。扬帆出海,武汉至日韩直航航线运力,实现周双班运行,近洋直航船队新增“汉亚560型”船舶6艘。至东盟、欧洲、美国的江海联运航线也已渐渐“浮出水面”。
  依托经济走廊,中欧班列(长江号)跨境通达与集散服务能力再加强。除了直达德国杜伊斯堡/汉堡、法国杜尔日等欧洲枢纽城市的骨干线路,畅通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辐射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伊朗等中亚国家通道将被打通。
  国内的通行,也更加快捷。备受关注的两纵(京广、京九西通道)两横(沪渝蓉、沪汉蓉)两对角(福银、胶贵)——“超米字型”对外高铁网络加快推进,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武汉至合肥段和武汉枢纽直通线将开工建设;5年内,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至河口段、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武汉至鄂州段、武汉硚口至孝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建成投用,武汉至天门、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破土动工。
  5年内,围绕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吴家山铁路基地和阳逻国际港,武汉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4大枢纽。
  与旧能源公交说“再见”
  一张乘车卡可通达9城
  上车打卡、到站下车,是不少公交族的生活日常。提到公交,市民最熟悉的莫过于穿梭在武汉三镇的公共汽车。《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公交”一词变得“立体”,其服务也更加多元。
  5年时间,武汉将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定制公交为补充、水上公交为特色、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元交通网络。在各种公交方式之间,市民将可“零距离”换乘。
  从出行范围来看,城际、城市、城乡公交将“三网融合”,全市建立统一的线网调度管理综合平台,“一张卡”就能实现城市圈九城通达。
  今后的公交,类别多样,不仅会产生定制公交、城际公交、水上公交、空轨等公交新业态,在特定区域还将探索运营自动驾驶的夜行公交、微循环公交。
  公交专用道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未来3年,全市将对现有公交专用道进行科学优化调整,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施划一批公交专用道,力争单向里程达到300公里。
  中心城区重点推进毛坦村公交停保场、高新二路BRT停保场、白沙五路公交枢纽站、四新南路公交首末站等公交枢纽站建设,总规模31.7万平方米。
  到2025年,全市实现公交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占比100%(应急保障车辆、长途高速公交和部分农村公交除外)。
  应急物流分级响应
  支持街道社区等基层力量加入
  应急物流运力保障系统的建设,也被纳入此次《方案》中。
  所谓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医用酒精和消毒剂等重点物资的生产、采购、调配和供应以及生产生活的日常物资供应都至关重要。可以说,应急物流发挥了疫情防控总体战“生命线”和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运行“先行官”的重要作用。
  应急谋远,武汉在《方案》中明确,构建多方协同应急物流分级体系,建立1个应急物流指挥协同平台,打造3个应急物资储备设施系统,建立3大应急物流分级响应机制。其中强化了应急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综合实战演练,支持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工机构、志愿团队等基层应急组织有序参与。
  为打有准备之仗,全市将建设应急物资储备设施、运力保障、指挥调度系统。农产品、医疗物资等应急物资放在哪儿,谁来调度,启动应急物流后,谁来运输,走哪条路,全部以目录和清单的形式明确。
  根据事件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应急物流将分级响应。物流资源投入及运行组织方式均有不同。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社会物流体系可迅速转换为应急状态。
  开启“无人驾驶”时代
  2年内无人快递车开进社区


  国内首个24小时服务的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接驳巴士“春笋号”。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摄
  智能公交、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物流应用场景,这些都将出现在今后我们的生活中。
  2021年2月,42辆由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牵头开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武汉经开区开放测试路段启动试运行,这也是武汉首批自动驾驶出租车。市民只需通过手机APP网上预约,即可免费搭乘。
  一年来,武汉经开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可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智能化道路106公里,3—5年内智能测试道路将延伸不低于500公里,武汉还将用2—3年时间建立全国范围最大、车辆最多、场景最丰富、技术最先进的自动驾驶研发示范运行基地和车队,更多市民可享受乘坐无人驾驶车的乐趣。
  下雨天想吃零食又不想出门,想去图书馆借书离得太远不想走,怎么办?只要打开手机,招来无人配送车,就可轻松买到各种食品,甚至借到书籍。2年内,武汉经开区还将引入物流企业开展无人驾驶物流配送,以后给市民送快递的不是人,而是一批无人驾驶的快递车。这些无人驾驶快递车今后还将进入工业园区、高端社区、校园、办公园区等,为市民提供物流配送、无人售卖等各项服务。
  按照《方案》要求,2年内,236台存量公交车进行智能化改造,可实现防撞提醒、路口红绿灯车速指引、客流量统计及运力精准匹配等功能,市民乘坐公交出行更安全更安心。
  解读《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从4大板块详细列出了88项任务清单。力争突出武汉特色,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设施、技术、管理、服务领域先行先试,为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当好先行。
  【 试点任务1 】
  建设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
  构建“35+15+30”国际航线网络
  具体举措:
  建设链接全球航空运输大通道
  构建“35+15+30”(35条商务航线、15条货运航线、30条文旅航线)国际航空大通道。
  实现“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无忧中转”通程航班。
  新建第三跑道及配套工程,谋划第四跑道。
  完成T2航站楼扩容改造工程,优化设计并加快建设旅客服务综合体。
  建设通江达海水运通道
  加快推进阳逻港三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阳逻港三期第5、6号泊位。
  推动汉江蔡甸至汉川航道整治,实现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行。
  强化船队建设,加快至日本、韩国等近洋直航船队建设,新增6艘“汉亚560型”船舶;推进长江、汉江标准化船队建设,新增6艘“汉海1140型”船舶和9艘“汉江80型”船舶。
  建设外畅内联陆运大通道
  扩大中欧班列服务范围。
  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武汉至合肥段和武汉枢纽直通线。
  形成“两纵(京广、京九西通道)两横(沪渝蓉、沪汉蓉)两对角(福银、胶贵)”12方向“超米字型”对外高铁网络。
  建成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至河口段、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武汉至鄂州段、武汉硚口至孝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新建武汉至天门、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
  形成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城市圈的“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
  建设多层次综合交通大枢纽
  围绕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吴家山铁路基地和阳逻国际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4大枢纽。
  1—2年,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实现运营合作对接。3—5年,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基本实现联动发展,国际航线覆盖率明显提升。
  完善1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枢纽。
  新建汉阳站、武汉天河站、长江新区站等,形成“五主(武汉站、汉口站、汉阳站、武汉天河站、武昌站)两辅(武汉东站、长江新区站)”客站格局。
  【 试点任务2 】
  建设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
  城市圈九城实现“一卡通刷”
  具体举措:
  深入推进公交一体化工作
  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定制公交为补充、水上公交为特色、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元交通网络。
  公共交通优惠换乘政策延伸至新城区(功能区)。
  建立全市统一的线网调度管理综合平台。实现城市圈九城“一卡通刷”。
  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实施“全方式、全市域”的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
  对现有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同时再设计施划一批公交专用道,力争单向里程达到300公里。
  未来五年,建设完成22个公交场站,新增公交停车位和充电桩1829个。
  到2025年,全面实现公交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占比达100%。
  完善公交发展机制和政策
  建立实施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
  新城区(功能区)智能化电子站牌信息管理接入全市统一平台。
  建立与岗位劳动强度、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相适应的公交职工工资增长机制。
  【 试点任务3 】
  建设多方协同应急物流分级体系
  一个平台三个系统三个机制
  具体举措:
  建设应急物资储备设施系统
  建设应急物流运力保障系统
  建设应急物流指挥调度系统
  建立应急物流分级响应机制
  建立应急运力征用补偿机制
  建立应急物流社会动员机制
  建设应急物流指挥协同平台
  【 试点任务4 】
  车路协同创新应用
  两年内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进社区
  具体举措:
  建设智慧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分期分批扩大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和示范应用道路范围,5年内累计开放测试道路不少于500公里。
  对武汉经开区不低于20个重点区域道路进行适度智能化改造。
  在武汉经开区选取3个封闭停车场进行智慧化示范建设。
  选取3个地下停车场、2个地面停车场开展AVP(自主代客泊车)示范。
  建设不低于130座5G宏站。
  建设车城网平台
  结合武汉市产业发展特点,搭建自动驾驶测试服务平台、车路协同模拟仿真平台。
  到2025年底,争取将车城网平台打造为城市级操作系统基础平台。
  探索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新模式
  示范一批智能公交、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物流应用场景。
  到2022年底,对武汉经开区236台存量公交车进行车路协同智能化改造。
  用2—3年时间建立全国范围最大、车辆最多、场景最丰富、技术最先进的自动驾驶研发示范运行基地和车队。
  探索全域自动驾驶汽车共享出行商业化运营。到2025年底,探索在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和“春笋”之间进行无人驾驶运行。
  两年内,引入物流企业在武汉经开区开展无人驾驶物流配送商业运营,在工业园区、高端社区、校园、办公园区实现无人驾驶物流配送及接驳等商业运营。
  到2025年底,依托武汉市丰富的高校资源和景区资源,逐步推广高校内物流配送、校园接驳和校园无人售卖等多场景应用,并逐步推动实现各景区的无人接驳及无人售卖等应用。
  (长江日报记者徐丹)
  【编辑:张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