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讨厌打卡,光谷IT博士创立一家不打卡的公司,用手机算力给汽车开“外挂”
2022-06-26 10:24:00 来源: 中国光谷


  在光谷,有这样一家科技公司,创立 8年来,公司门口的打卡机不为上班而设,而是为加班而设 。 员工 靠任务驱动。
  “以前我上班时最讨厌什么? 排行第一的就是打卡。” 公司创始人冉龙波说,创造一个 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能让大家更理解公司,
  这家企业鼓励学习、跨界。 公司前后4个前台,有3人转岗做了完全不同的职位: 测试、项目经理…… 只要 员工想学习新知识,考证、买课的 钱全部由公司报销。
  “公司文化很开放,只要你愿意学,公司愿意给你平台、给你时间去适应。” 冉龙波表示。


  ✱ 武汉卡比特信息有限公司 ( 资料图片 )
  武汉卡比特信息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专注于手机汽车互联软件开发业务。


  ✱ 卡比特旗下产品 ( 资料图片 )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安装一款软件,实现手机与汽车中控屏互联,让手机的算力、网络为汽车所用,以低成本高效提升车内信息化水平。 ”、冉龙波说。 如今,公司产品覆盖全球50多个车厂,累计有5000-6000万预装,应用于长城、吉利、比亚迪等多种品牌。 借手机算力, 给车载系统“开外挂”


  ✱卡比特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冉龙波
  采访现场,冉龙波演示了公司旗下拳头产品“亿连”,模拟手机与汽车中控屏互联的效果:当手机靠近汽车,蓝牙连上,手机就会投射到中控屏上,车主可以在屏幕自由滑动,选择地图导航APP、音乐APP等,对接十分顺滑。同时,手机还可以做其他事情,两者互不影响。
  在冉龙波看来,卡比特的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生命力持久。
  大规模生产的汽车产品,在成本控制下,车载系统硬件算力有限,芯片也落后消费电子芯片约5-8年,同时,汽车软件的收费已成大趋势。 这给了低成本高效的卡比特产品以生存空间。 “相当于利用手机做了个虚拟主机、虚拟硬件,可以大大提高车机的信息化水平。 ”
  同时,手机“借屏”的方式也更安全。车载系统更新和连接网络,万一有漏洞,遭遇入侵会非常危险。通过手机互联,相当于用物理方式做了隔离。它只是借用了汽车的屏幕,用的是手机系统,对驾驶系统没有影响。
  与业内同行相比,卡比特的竞争力在于产品的兼容性。不管是苹果还是安卓,不论手机什么型号,手机拿过来就能跟车机适配,实现互联。“这个需要积累,我们起步早,坚持做这个事情做了8年。”冉龙波说。
  厚积薄发,是卡比特的节奏。
  起初,卡比特只做汽车后装市场,提升车载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不到三年,卡比特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时机成熟,2018年, 冉龙波带领团队进军前装市场。前装的要求更严格,但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和口碑,卡比特一年谈下十几个车厂。
  在互联软件基础上,卡比特孵化了一个新公司— —武汉云片松科技有限公司,专攻两轮车的高端仪表,提供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我们发现两轮车的仪表智能化水平低,很多中高端摩托车追求酷炫、功 能强大,又要成本低,因此可以把手机车机互联技术融进来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 卡 比特 旗下两轮车仪表投屏 产品(资料图片)
  整个两轮车市场,高端仪表的份额很低,大概在5%左右,云片松相当于开创了一个新品类。
  去年,云片松营收不到300万,今年已增至2000万左右。
  未来,云片松还将进一步研发高端汽车仪表,“在汽车领域,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不要那么多屏幕,让中控屏和仪表合二为一。”


  ✱卡比特研发的两轮车的高端仪表
  讨厌 上班打卡, 就开了一家不打卡的公司
  卡比特位于武汉软件新城,创始团队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几位同班同学。 创业之前,冉龙波在车联网行业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了10 余年。工作之余读了个博,毕业后应同学邀请,十几个人一起创业成立卡比特。 成立仅3月,卡比特积累起10万用户量,获得了奇虎360的6000万 独家投资。
  2014年时,卡比特的团队蜗居在华中科技大学对面小区一个三居室里,奇虎360的董事长周鸿祎来了,评价了一句:“马云当年也是在小房子里干出了大事业。”
  开放是企业一以贯之的精神文化。
  公司成立第一天,创始团队聚在一起讨论:“以前上班时最讨厌什么事?”排行第一的就是打卡。公司打卡机不为上班而设,而是为加班而设,给加班的员工一些补助。
  冉龙波说:“该加班加班,该休息休息。”
  在公司,转岗、提升自己都是被鼓励的事。
  项目经理冯玲2015年加入卡比特,本科学英语,应聘的是前台,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扩张,她抓住机会,转岗做采购,不断成长后,她又转岗到项目经理,2年来推进了20多个项目,薪资翻倍。


  ✱项目经理冯玲
  转岗过程中,部门领导会亲 自带,同事也乐于教,这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而公司高层的鼓励也给了员工极大的信心,冯玲说: “虽然新工作会更累更难,但我喜欢挑战,也想要进步。 除了代码我不能写,其他我都可以学。 ”
  目前,公司团队已扩张至100人左右,员工大多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平均年龄30岁左右。
  采写 摄影 | 黄安琪
  编辑 | 彭翠琳
  编审 | 康鹏
  审核 | 翟磊
  出品 | 光谷融媒体中心


  更多阅读 (点击图片可查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