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在冰冷的污水中做调试,工作11年的他练就一身“真功夫”
2018-09-10 22:07: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0日讯 9月10日晚上,张元亮比平常提前近一个小时召开夜班施工部署会议,为当晚的换轨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虽然一切工作程序他已经滚瓜烂熟,所有数据演算过无数次,但他还是想再仔细过一遍,做到万无一失。


  施工前,给轨道接地线,确保安全。摄影 通讯员产启斗
  今年33岁的张元亮在地铁里工作了11年,是地铁2号线信号北延线工区长,从一名普通的信号工成长为工作中的佼佼者,是“一定要对地铁乘客负责”的责任心一直在激励着他。
  一位老奶奶的饭盒时刻提醒他的工作职责
  地铁信号检修工作都是在零点以后进行。检修内容日复一日,但正是这看上去枯燥的工作,却关系着地铁第二天能否将每位乘客准时准点安全送往目的地。据了解,一名信号维修工一个晚上要走6公里,仔细检查300多个设备,不容一点马虎。


  按照张元亮任务分工 金银潭站信号工班成员进行换轨前的准备工作。摄影 通讯员产启斗
  张元亮清楚记得在2010年的一天,由于一个小小信号故障,造成了当时1号线一列车的短暂停靠。正在值班的张元亮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事发现场,当他走过现场站台时,留意到一位因故障被耽误赶车的老奶奶手里拿着饭盒,神情焦急,后来了解到这位老奶奶急着要为上高三的孙子送晚自习前的晚饭。这让张元亮第一次体会到,自己的工作可不是简简单单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是对百万市民出行保证的使命。
  从此以后,他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每一次维护都按最高标准严格执行,大到一台机柜、小到一颗螺母,反复细致地操作,甚至制定了严苛的自我标准,“老奶奶手里的饭盒、脸上的焦急,我一直记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职责,就是保障百万市民的准点安全出行,不容丝毫马虎。”
  工作11年,记了厚厚11本笔记
  在地铁信号工里,张元亮是个多面手,曾在信号正线工班、车载工班、中心控制工班、车辆段工班等多个不同岗位“摸爬滚打”。 但早已练就一身“真功夫”却不敢有一丝松懈。


  工作前清点工具器材。摄影 通讯员产启斗
  进入地铁11年,他在检修岗位上奋战了1500多个昼夜,完成转辙机检修工作4000余次,信号机检修工作2000余次,参与大小设备更换工作300余次,隐患排查整治达上百次,由于对设备的反复检修与研究,至今已总结出多种高效的检修方法,并得到公司内部推广。
  虽是老师傅,但遇到不会不懂的问题依旧向身边人请教或翻书本找答案,和大伙一起共同讨论专研工作难题,找出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上了11年班,他留下了11本厚厚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也成了他身边同事的工作宝典。
  冬季冰水里做调试,发明成果全线推广
  2014年至2015年,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因连续暴雨导致区间出现雨水倒灌的险情,加之该地段在施工建设前就属于低洼沼泽地势,金银潭关键信号设备——“道岔”区域的积水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处理。员工只能每晚用水瓢和水桶等简易工具清理区域积水,效率极低。每次大雨过后,产生的大量积水也对设备影响极大。
  张元亮和同事一起想办法,想利用排水泵和感应电路自动完成道岔区域积水的清理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在冬季冰冷的污水中反复调试。历经3个月,终于完成了小型自吸泵系统的调试,设备积水问题得到一定控制。为彻底解决金银潭积水问题,张元亮被授命牵头真空泵系统的研发,研制出更专业的排水设备。 因为有了小型自吸泵的经验,张元亮大胆参与设计工作,与真空泵厂家技术人员充分交流,交换意见,很快便完成了第一代真空泵的设计安装工作。接着,为了减少故障率,他又与厂家技术人员实地勘测,反复验证。2015年底,经过升级改良的真空抽水泵系统终于完成,彻底解决了金银潭道岔区域的积水“隐疾”,并向全线逐步推广。
  11年的工作经验,凭着坚持和执着,张元亮不仅个人在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为信号专业带出了多位技术骨干。在目前已开通的地铁线路中,每条线至少有一位班组长成长于他所带的工班。然而,他认为确保载着乘客的列车每一分每一秒地平安准点到达,才是一个地铁信号工最大的光荣。(记者郭佳 通讯员曾斯 产启斗)
  【编辑:叶子】
  (作者:郭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