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造”中马友谊大桥今通车 ,连起马尔代夫首都和机场
2018-08-30 15:11:00 来源: 长江日报


  航拍中马友谊大桥 通讯员徐付迪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30日讯 马尔代夫当地时间8月30日晚,由中国援建、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总承包承建、中铁大桥院勘察设计的中马友谊大桥将通车。这座被马尔代夫人民称为“希望和梦想之桥”的大桥,首次实现了首都马累岛和机场岛之间的陆路交通,结束了当地民众只能靠轮渡来往于两岛间的历史。从空中俯瞰,已建成的大桥状如一湾优美彩虹,将两座岛屿紧紧相连。
  挑战“恶魔之海”,攻克三大世界技术难题,经受百年风雨浪涌考验


  航拍 通讯员徐付迪 摄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由多个小岛组成,首都马累面积1.8平方公里,国际机场建在另外一座岛上。当地居民和外国游客来往于首都和机场之间,只能通过坐船的方式。
  中马友谊大桥是马尔代夫的第一座大桥,全长2公里,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2018年7月9日全线贯通。
  8月28日,长江日报记者抵达马累岛,从码头沿海边步行前往中马友谊大桥。远远望去,只见大桥主跨的孔洞呈扇形,犹如徐徐打开的“海贝”。步行10分钟后,到达上桥处,一座极具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桥头建筑映入眼帘,设计加入了穹顶、拱门、廊柱等元素。


  中马友谊大桥 通讯员徐付迪 摄
  马尔代夫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岛国,多孔洞、易碎、承载力不均等珊瑚礁灰岩特有性质,决定了大桥的“世界级”难度和风险。
  作为承建方,中交二航局该项目总工程师程多云介绍,中马友谊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在远洋深海珊瑚礁地质条件下建设的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是100年,必须要让它经受住百年风雨浪涌的侵蚀考验,建设过程需克服三大世界技术难题。
  首先是远洋深海珊瑚礁地质。大桥引桥栈桥钢管桩刚开始施沉就“折戟沉沙”。项目部与远在武汉的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联合组建项目技术团队,探索出新技术方案,解决了大直径钢护筒定位及沉桩过程的系统结构安全难题。
  第二个技术难题就是深水长周期波。这里常年无风涌浪三四米,让大型起重船摇晃强烈,14秒的长周期波更是世界罕见,必须压制住长达250米的波长让船体平稳,才能正常施工。
  第三个技术难题就是高盐腐蚀。施工海域高温、高湿,海水含盐量高达33‰,桥梁结构处于腐蚀严重环境中。建设团队给桥梁重要部位采用环氧钢筋,阻止高盐腐蚀。
  当地专门修建看桥观景平台,民众感谢中国人帮他们圆梦


  马尔代夫年轻人用手机拍摄中马友谊大桥 记者陶常宁 摄
  大桥建设历时33个月,观桥已成为马尔代夫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地政府还专门在海边修建了一座观景平台,配备望远镜,供民众欣赏大桥。每天都有很多当地人在海边远眺正在“成长”的大桥。“桥”俨然已是马尔代夫社会最热门的话题。
  8月29日清晨7时许,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岛的海边逐渐热闹起来,记者路遇一对年轻人Nafha和Gasim,他们是马累当地人,问及是否期待中马友谊大桥通车,他们笑着点头称“是”。Gasim说:“这是一座连接中马人民友谊的桥梁,它连接起了两座岛,将为马尔代夫经济带来很大的发展。”
  观景平台周边,是马累人气最旺的地方。Maanih、Monamcd、Snarawaan三名当地年轻人正在这里玩耍,他们说经常来这里看桥。“原来我们只能坐轮渡从马累去机场,需要10到15分钟,大桥通车后,最快只需5分钟。”
  29日傍晚,长江日报记者再次来到观景平台,这里比早上更加热闹。由于30日将要举行通车仪式,海边正在布置仪式现场。当地群众兴致勃勃地用手机拍桥,或是站在岸堤上和大桥合影。夜幕降临,大桥上“CHINA-MALDIVES EVERLASTING FRIENDSHIP”(中马友谊永恒)的霓虹灯带亮起,象征两国人民的友谊因为这座桥更加坚固。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2018年5月,马尔代夫驻华大使费萨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马尔代夫开启一系列基础设施发展工程后,我们已亲眼看到中国企业的能力,尤其在中马友谊大桥项目中,我们看到中国公司使用的技术、设备都是世界级的。这也是马代人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技术被应用于自己国家的工程上,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建设大工程的能力让我们钦佩。”
  300多名外籍员工参与大桥建设 , 孟加拉小伙跟着中国师傅成长


  中马友谊大桥 通讯员徐付迪 摄
  在马尔代夫,很多人会用中文说“你好”“谢谢”。当地民众还把到大桥项目部工作视为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阿米拉是马尔代夫人,她曾在中国留学,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流利,目前在项目部担任人力资源主管,负责300多名外籍员工的管理工作。
  29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大桥项目部见到了阿米拉。“我2017年1月到项目部工作,当初选择学中文是因为中文越来越普及,马尔代夫响应了‘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机遇。”据了解,因为阿米拉老家在阿杜岛,但现在她在马累岛工作,所以她准备在胡鲁马累岛买房。
  “30日,我们的大桥就要通车了,我感觉很开心、很自豪。大桥会带给我们很多方便。如果遇上风浪很大的时候,坐船不安全,可以从大桥过。”阿米拉说。
  在项目部,还有很多来自孟加拉、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外籍员工,21岁的亚新就是其中一位。亚新是孟加拉人,2016年5月到大桥项目部工作。“我家里有9个人,我一个人工作,我是家中的老大。”年轻的亚新聪明、好学,到项目部后不断学习,电工班班长毛兴奎成了他的电工师傅,教他学电路板构成,学绘制电路图,学习拆解各种大小电器。“我现在还会电焊、会开搅拌车,还会修空调和绑钢筋。”亚新笑说,这些都是中国师傅教他的。
  经过两年多时间,亚新从一名普通的外籍工人成长为优秀的班组长。今年3月,亚新因表现突出,被中交二航局二公司评为优秀外籍员工,并到中国领奖。亚新的微信头像就是在中国领奖的画面。“中国企业好,我们在工地吃得好,住得好,每个房间有空调,工资每月按时发。”亚新笑说,工地的同事就像他的家人,还教会了他唱中国歌《茉莉花》。 (特派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陈同尧 王超 杜才良)
  【编辑:符樱】
  (作者:陶常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