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海外病人跨洋就诊,非遗项目程氏正骨术却难觅传人
2018-08-23 21:15:00 来源: 长江日报


  程升旗使用龙头凳给病人进行腰椎治疗 通讯员程书雄 摄


  程升旗使用特殊手法为病人治病 通讯员程书雄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3日讯(记者李亦中 通讯员程书雄) 23日上午9时许,72岁的赵爷爷正在新洲汪集街孔埠社区程声旗中医骨伤科诊所接受治疗。最近5个月,赵爷爷每隔2天就要从邾城坐车,赶来就诊。1年前,赵爷爷突然中风,左半身几乎不能动弹,在医院康复治疗效果不理想,慕名找到这家诊所。
  将近2个小时的康复治疗结束,赵爷爷舒展着左臂和左腿,向长江日报记者展示:“跟正常人一样了。多亏了程先生,不然,我可能还躺在床上。”
  “程先生”是病人们对程声旗的尊称。在孔埠,居民们喊程声旗也习惯喊“程先生”,而不喊“程医生”。
  临走时,赵爷爷还向记者夸赞程声旗:“程先生的正骨、推拿术,方圆百里,算得一绝。但程先生也快60岁了,要是能早点找个传人就好了。”
  海内外华人慕名就诊,小诊所年接诊量近4000人次
  程声旗中医骨伤科诊所在汪集孔埠,开设已有25年,“镇所之宝”便是流传了200多年、远近闻名的“程氏正骨术”。今年57岁的程声旗是程氏正骨术传人之一,也是小诊所里唯一的医生。
  接诊室内的一面墙壁上,挂满了病人赠送的锦旗和牌匾。每一面锦旗,每一幅牌匾,仿佛都在讲述一个个关于程声旗高超医术、高尚医德的故事。
  家住武昌东湖景园的叶女士,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生活不能自理。在武汉多家大医院住院治疗,收效甚微;在武汉某医院教授工作室治疗22次,每次花费600元,仍不见好转。
  今年1月,叶女士找到程声旗诊所。“到程先生诊所的那天,两个家属架着我进的诊室,当天治疗结束,我就能下地走路了。”叶女士回忆第一次诊治的情形,记忆犹新。
  通过独特的正脊手法结合针灸治疗,7次诊治后,叶女士的腰腿疼消失了。“至今没复发。前后仅花了1000多元,还不及武汉大医院一个零头。”叶女士十分激动,给程声旗送来了锦旗,还介绍了几名病友到程声旗诊所。
  70多岁的美籍华人周奶奶,膝关节疼痛多年,严重时不能走路,在美国年年诊治也没见效。听新洲亲戚介绍程声旗后,前不久以探亲为名,不远长途跋涉,特意从美国赶过来。仅仅治疗3次,花了500多元,周奶奶病情大为好转:“这几年,腿脚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
  离开新洲回美前,她执意给程声旗送来1000元酬金:“你的技术远远不只这个价。”
  程声旗诊所声名远播,省内外、海内外慕名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年接诊量近4000人次。这几乎是这家小诊所能容纳的最大接诊量了。
  程氏正骨术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却难觅传人
  26岁那年,程声旗师从叔父程金良学习程氏正骨术,从此,与堂弟程浩一起成为程氏正骨术的第九代传人。程氏正骨术擅长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等疾病。
  7年后,程声旗出师,在孔埠开设程声旗中医骨伤科诊所。
  程氏正骨术的精髓在于“点穴按摩,以指代针”。 在继承祖传医术的基础上,程声旗不断创新,坚持练功习武以及中医内科知识的学习,将传统武术手法与中医内外兼治、调理等方法融为一体,形成更能彰显“以指代针”特点的独特正骨、康复治疗手法。
  去年,他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有“国医大师”之称的周超凡教授门下,学习中医内科,成为周超凡门下唯一一名仅有中专文凭的学生。
  持之以恒的理论“充电”与临床实践,程声旗将程氏正骨术施展得淋漓尽致,成为远近闻名的“程先生”。
  2017年,程氏正骨术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些年,程声旗先后受邀到马来西亚、泰国、文莱、日本等国参加学术交流。
  这些交流活动有益于程声旗医术的提高,但同时,参加活动期间,他的诊所不得不闭门歇业,病人们怕耽误治疗,纷纷劝他早点找个传人。
  “其实,5年前,我就开始物色程氏正骨术的第十代传人。毕竟年岁不饶人。”程声旗介绍,一开始,他希望传人是自己的儿子,但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儿子嫌这工作“薪水太低”;同族晚辈中,有一人对程氏正骨术颇感兴趣,跟着学过一段时间,觉得太难了,无奈放弃。
  物色传人屡屡碰壁,程声旗渐渐降低了对传人的门槛:从必须是家族中人,到“只要姓程就行”,如今,程声旗说,传人条件只有两条:一是有一定中医基础,二是热爱这份工作。
  今年春节过后,一位安陆的小伙子赶来拜师学艺,但因为没有任何中医基础,担心他将来拿不到执业资格证,学了不到半个月,程声旗劝其另谋打算。江西一位小伙子打来电话,希望拜师,同样因为没中医基础,被程声旗劝退。
  5年过去,程声旗依然在苦苦寻找合适的传人。
  而另一位传承人程浩受聘于仓埠中心医院,尚未物色传人。
  专家建议:培养群体传承人,增强传承后劲
  程氏正骨术难觅传人的现状,引起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新洲区文化馆的重视。
  武汉市非遗文化保护方面的专家、新洲区文化馆副馆长占霜若介绍,从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角度而言,每一个非遗项目都应尽一切可能培养合适传人。但一些非遗项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人继承的现象,也并非鲜见,新洲“皮影戏”就是一例。作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除了积极拓展传承渠道,就是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为即将失传的非遗项目保存好完整的资料。
  “但程氏正骨术不一样,它有着广阔的市场。”占霜若说,程氏正骨术传承200余年,医武结合,历史悠久,因独特手法,疗程短、疗效好、费用低,深受省内外患者欢迎,影响深远。作为市级非遗项目,程氏正骨术不论在艺术性还是在科学性上,都有其独到之处。这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如果失传,将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也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的一大损失。
  占霜若建议,程氏正骨术的传承,可以走“蔡林记热干面”的传承之路,即培养群体性传承人,增强传承后劲。在保护非遗项目申请人利益前提下,一方面,通过卫生部门,招收医学院大专院校学生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聘请程声旗到大中型医院去授课、讲座,甚至从业。
  据了解,新洲文化馆区已对程氏正骨术现存传承人、技术特点做出文字、摄影记录,并建立档案保存。
  新洲区文化馆还计划建立传承基地,力争招收具有一定医学基础的学员,培养专业人才;不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与省内外专科医院合作交流,探讨技术,扩大影响,使程氏正骨术不断传承,发扬光大,从而为更多患者服务。
  【编辑:金鑫】
  (作者:李亦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