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所有利润攻关,高德红外终掌握“中国红外芯”
2018-08-22 17:47: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1日讯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出现了一批科技创业者。与改革开放初期从事的商业领域创业不同,“第二波”企业创办者都是用自己的技术和所学进行科技创业,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见证并参与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波企业创办。
  “就我个人而言,见证了国家不够关注民营企业到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也见证了一些民营企业从经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转变。我既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改革的获益者。”近日,黄立向长江日报记者回忆了自己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创业之路。
  丢掉铁饭碗下海创业
  黄立出生于1963年,1980年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7年之后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校期间,黄立就对科研产生了浓厚兴趣,曾经在老师的指导下研制了“卫星直播接收机”,还获过奖,在当时就读的80级无线电系小有名气。正是凭借这个基础,黄立毕业后进入湖北省电力实验研究所,成为一名工程师。


  黄立 记者肖僖 摄
  在湖北电力实验研究所工作了十多年后,1999年,黄立舍弃优厚的待遇和稳定工作决定辞职下海。
  “我离开研究所主要考虑的是,在我生命最重要或者是最有能力的阶段,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黄立回忆,当时创业的氛围还是蛮浓厚的,自己辞职下海并不特别,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技术人员下海独立创业的很多。
  “当时整个‘第二波企业’创办人都有一个情怀,觉得自己不是单纯地像早期下海的那一波人一样做常规的商业,更多的是带着自己的技术、带着自己的所学来创业。”
  投入全部利润攻关中国红外芯
  黄立说,在创业早期,他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来自于资金方面。自己在国有企业工作了十多年,当时注册资金是自己积累下来的30万元工资。30万元做高科技行业显然是非常少的,所以只能完全靠技术,不断地做产品、卖产品,来积累资金。
  “企业的长远发展,靠的还是核心竞争力,有护城河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黄立认为高德红外要做一个产业链,公司上下都觉得他有些异想天开。因为红外设备的核心是红外探测器芯片,这个技术一直被西方垄断,要做产业链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意味着必须做出中国红外芯。


  黄立 记者肖僖 摄
  2009年,黄立带领科研团队开始自主研发探测器。黄立说,自己本身学的就是红外和光电子这方面,所以在技术上他是公司的引导者。但是,探测器涉及几十个专业,专业跨度很大。黄立开始引进高端人才、购买顶尖设备,到后来企业的全部利润投进去了,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也投进去了,技术攻关背水一战。
  “找遍了能找的资料也没找到氧化钒配比,只能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制造,花了两年的时间,做了1000多次试验才终于找到。”黄立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2年红外芯片样品出世的时候,黄立又发现没有陶瓷封装技术,只能继续自主研发,最后才成功,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家掌握陶瓷封装技术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红外芯片生产线的企业。


  黄立 记者肖僖 摄
  黄立介绍,到2017年,公司总共投入超过20亿元,300余名科研人员,用8年的时间完成了技术突破,使得我们国家的红外水平超过欧洲,与美国同步。
  “有人认为我们为了研发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的核心技术只投入不盈利有些疯狂,但在我看来这是必须的。”黄立坦言,红外技术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巨大市场,其中最核心的技术在探测器上,它是将红外线转化成电子图像的关键器械。刚开始他们没有条件,只能想办法到国外买器件,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人家不卖给你,公司可能就完蛋,更不要说实现产业链生产。
  “现在我们不仅走在世界前列,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黄立高兴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们一直在积攒技术力量,特别是在2010年公司上市后,有了资本市场的支持,他们就更有底气了。(记者杨佳峰 实习生庞洁 李雨凝)
  【编辑:刘思】
  (作者:杨佳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