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高校师生谱写动人村歌 爱心洒满四川贫困山区
2018-08-16 12:09:00 来源: 汉网

长江网讯(通讯员 张利 王晓云 )“摘把野花放床头,带走柏香的愁,插枝绿叶山间走,带走柏香的忧……”悠悠的民谣歌声带着对大山深处柏香村的祝福和希冀,这是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赴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队员、网络新媒体1171班大一学生艾佳恒为此次暑期支教地点——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柏香村创作的原创歌曲——《柏香》。

此歌曲共333字,全长约4分钟,作词和作曲均由艾佳恒同学一人完成。他说:“这首歌是在今年暑期柏香村支教期间写的。柏香村非常美,孩子们非常可爱,我想写首歌送给他们。歌曲主要描写了柏香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表达我的不舍和祝福。希望柏香村越来越美,孩子们越来越幸福。”该歌曲受到了孩子们和其他村民的喜爱,柏香村徐亚雄书记在听完歌曲以后表示,“这首原创的歌曲很好听,歌词很有意义,我们村里面终于有村歌了。”

该校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继2017年7月在柏香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后,今年7月13日至24日又前往柏香村继续开展以支教活动为主的一系列暑期实践活动。40名柏香村留守儿童与武汉华夏理工学院11名支教师生共同谱写盛夏“圆舞曲”,一起共度浓情夏日。

学校公益项目“生活美·加油站”走进大山合办留守儿童夏令营

今年的支教以软陶课、剪纸课、绘画课、音乐课、舞蹈课等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为主,同时配合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等相关活动。7月16日,清晨的马边柏香村有着些许凉意,远处的群山还是烟雾缭绕的样子,小朋友们不惧遥远的路程,翻过高山提前来到了上课的地方。为了让课程开展更加顺利,李娇老师提前一天精心制作好了示例作品——一个萌萌哒的甜甜圈。支教的学生们也一起帮忙,准备好了授课所需要的黏土、纸盘等材料,期待给小朋友们带来惊喜。

软陶课程中,李娇老师首先向孩子们展示了提前一天精心制作好的示例作品——一个萌萌哒的“甜甜圈”。看到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甜甜圈模型,大山里的孩子们都发出了赞叹的呼声。接下来李娇老师讲了一个关于甜甜圈如何命名的小故事,随后生动地讲解软陶模型的制作过程。孩子们手中拿着黏土泥、纸盘等材料,跟着李娇老师的步骤将甜甜圈做成型,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出了各种千奇百怪、新奇有趣的造型。对于一些特别小的孩子,李娇老师和支教的学生们都单独悉心一一指导。课后,孩子们和支教老师们拿着做好的甜甜圈一起开心地合了影。

对于本次软陶课,李娇老师表示,软陶课是我校“生活美·加油站”中一门十分受欢迎的课程,希望本次“生活美·加油站”夏令营能将爱和创意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课程中找到自信,在生活中发现美,在人生道路上发出自己的光芒。

大山孩子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在陪伴孩子们的这些时光里,面对支教的老师们带给他们的欢乐,孩子们也以最朴素的方式予以回报。“哥哥你们饿了吗?我去我们家玉米地掰几个玉米给你们吃吧!”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发生在孩子们和支教老师之间。一些当地土生土长的花儿和果子,在他们单纯的小世界里,是对喜欢和感激之情最好的传递。

支教队成员在柏香村走访调研时正好与几个小孩子回家同路,一路上孩子们向老师们介绍了山上许多新奇的东西,并热情地采摘送给小老师们。“你尝尝,这朵花儿的茎里有甜汁可以吸,真的不骗你。”名叫阿罗左玲的小女孩拿起刚采的一束花递给了小老师,看到这些哥哥姐姐十分喜欢后,她又跑去林子里的灌木丛中找了好几捧花儿递过来,自己则开心又害羞地跑开了。柏香村的路边种了许多核桃树,一个个青绿色的大果子挂在叶间十分可爱,同行的娄者丹惹小小的个子,还是奋力跳跃起来摘到一个果子。“这个果子要摔开剥皮才能吃,我来帮你剥一个,喏,拿去。”他熟练剥开一块果肉递给支教老师们便又爬上树摘果子。

孩子们上下学要走不少崎岖的山路,支教的小老师们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有时会护送他们回家。这一简单的举动使孩子们开心又感激,一起回到家后,孩子们热情地邀请小老师们在家多坐坐,并跑去摘下自家种的水果装好让小老师带走。“你不把果子带走我就住树上了!”这是13岁的吉为彝布和曲布将山梨送给小老师后爬上树所说的话,他们的坚持令支教队的老师们忍不住想笑但又感动。

孩子们平时还会帮支教的小姐姐们编当地别致的发辫,或者爬到山上摘最美丽的花朵送给老师。孩子们还到溪边捉来螃蟹送给支教老师,说代表了“谢谢”之意,他们的双腿因为在淤泥中捉螃蟹沾满了泥浆,但是当他们将裹着螃蟹的叶团送到支教老师手中时,脸上的笑容依然明亮而动人。他们每一次递出的小手,都承载着一份天真淳朴的感情。

在暑期支教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很多孩子会仰头问:“老师,你们能不走吗?”“老师,你们明年还来吗?”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支教老师们都会语塞,因为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回答才不会让孩子们感到失落。短短的相互陪伴会是孩子和老师们彼此之间最美好的回忆。艾佳恒在支教的结业典礼上对孩子们说,“我希望明年还能来陪你们,如果明年来不了,毕业以后我绝对会回来看你们的。”

  倾听留守儿童的梦想,守护心愿

“溪流石间的细浪,雨后路旁的泥塘,它带不走的是,无边无际的梦想柏香……”苍松翠柏,鸟语花香。在充满树木、溪流、蝉鸣的柏香村,生活着一群可爱又朴实的孩子们,他们可以接受新鲜的事物,能够热情地地待外来客。在课堂上他们会展现出他们最积极最好学的一面,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在深山高林里他们会展现他们智慧又聪明的一面,向老师们介绍沿途的各种动植物;在闲谈时他们会说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言语,只因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必须要独挡一面。本该无忧无虑的他们,却早早地认清生活,在懵懂无知的时候,就要承受来自生活的压力。

在支教队精准扶贫调研中,他们了解到全村共256户,贫困户133户,虽然经过大力度的政府扶贫支持和村民的勤劳努力,全村已于2017年下半年实现脱贫。但是目前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仍然较低,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地打工挣钱,村里留下了很多留守儿童。支教队其中一项活动是了解孩子们的心愿。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孩子们的心愿是给远方的父母写一封信。8岁的帕查卓琳家里一共有七口人,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几天,她和弟弟妹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当支教队问起是否想父母时,她只是说了一声“想”,声音不重,却直击人心。她说她最大的愿望是想给爸爸妈妈写封信,希望他们能经常回来。”10岁的阿罗左玲在支教队老师要离开时哭得最伤心。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走了,爸爸再婚了,她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经济来源靠爷爷一年采一个多月的茶叶,平常做一些散工为生。她说想写信给远方的妈妈告诉妈妈想要一个机器人和一本绘画册。朴素的心愿让支教队员们都禁不住泪流。支教队指导老师杨洋说:“我们近两年都在柏香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安排了丰富有趣的课程和课余活动,希望能给柏香村的孩子们一点点的陪伴,帮助他们释放天性,就像小艾的歌曲中唱到的,希望我们能‘带走柏香的忧’。”

朋辈引领,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就别走了,留下吧,就回来吧,回来吧,有人在等,有人在等……”《柏香》这首歌不仅体现出孩子对老师们的不舍,也表达出支教队成员们对柏香村的依依不舍和美好祝福。此次的柏香村夏令营也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风采,开展了“朋辈引领计划”,由大学生和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共同学习和生活,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辅导,从精神方面关爱和引导在教育阶段的孩子们。

在今年留守儿童的夏令营结业典礼上,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娇为柏香村授予“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称号,并表示“艺术学院将定期组织暑期实践活动,为柏香村的建设尤其是柏香村孩子们的成长助力”。同时,柏香村村委会也授予李娇老师和杨洋老师为柏香村“荣誉村民”称号,相信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为以后的活动开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摘把野花放床头,带走柏香的愁,插枝绿叶山间走,带走柏香的忧……”该校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娇希望华夏和柏香的友谊之歌——《柏香》一直能够传唱在柏香村的山林之间,也希望柏香村山更美,花更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