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奖”得主张执浩:获奖是对我坚持的诗歌美学的肯定
2018-08-11 22:33: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张执浩(资料图)

长江网8月1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周满珍)11日中午,张执浩刚在中国作家网上得知自己获得“鲁奖”的消息,“鲁奖”办公室的通知电话、文学同仁的祝贺电话就陆续打进来。欣悦之余,他向长江日报记者感叹:“获奖的最大意义,是对我这么多年来坚持的诗歌写作美学的肯定,我期待以我和李修文获奖为契机,武汉乃至湖北文学能回归到更饱满的状态,开辟一种新的文学气象。”

张执浩是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汉诗》执行主编。著有《苦于赞美》《动物之心》《撞身取暖》《宽阔》《高原上的野花》等多部诗集,曾获中国年度诗歌奖、人民文学奖、十月年度诗歌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陈子昂诗歌奖等奖项。

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高原上的野花》出版于2017年底,收录了张执浩1990-2017年创作的诗歌,其中大部分为2013年广受好评、屡获大奖的诗集《宽阔》出版之后所作。张执浩视其为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本诗集,“我的诗歌观念、诗歌美学,在这本诗集里第一次得到完整呈现。”

张执浩这几年刻意通过诗歌创作印证、努力营造的诗歌美学,早在获奖之前,就获得业内肯定。其一是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诗歌创作的源泉,目击成诗,脱口而出,从随手可见的速写短章中,唤醒被大家遗忘的情感,复活诗歌直面生活的能力;其二是在诗意边缘化和诗意丧失的时代,让诗歌具有亲和力,从貌似鸡毛蒜皮的叙事中,释放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为了让整体审美趋于成熟,张执浩刻意与诗坛千人一面的写作模式拉开距离,将诗歌作为声音的艺术,而非思想的载体,将诗和生活过得热气腾腾。他还在日常生活中毫无诗意的地方,捕捉并释放诗意,让诗意的生活和飞扬的人生水乳交融。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诗人合一,读诗如见其人”。

“我愿意/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我愿意/终日涕泪横流/以此表达我真的愿意/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谈到兴起,张执浩在电话那头朗诵起和诗集同名的诗作《高原上的野花》,“这首诗创作于2003年,早早暗示了我的诗歌美学走向和人生走向,热烈中带着隐忍。”在对生活的深情凝望里,在对命运的顺从里,张执浩一直塑造着自己的诗歌美学。

本次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李修文,与张执浩同是武汉作家,也是“荆门老乡”。张执浩认为,一个“60后”与一个“70后”同时获得“鲁奖”肯定,这对过去以“50后”为主流的湖北文坛带来启示意义,“新一代文学群体正在形成,湖北文学将进入新的时代。”

编辑:谢源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