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大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以长江经济带引领高质量发展系列之五
2018-08-08 09:07: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方世南

  长江的生态环境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状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长江生态环境兴,则国家文明兴;长江生态环境衰,则国家文明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以绿色生态引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的新发展理念。

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生态问题从来都不是孤零零的自然环境问题,而是与执政理念、执政使命、执政宗旨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

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要从生态与经济结合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价值。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大举措。一方面有助于通过加快经济活动生态化步伐,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现代绿色产业长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优质增长;另一方面,有助于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整个中国总体生态功能格局安全稳定的坚强生态主轴。

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任务。生态文化是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强大软实力。挖掘、传承和弘扬长江生态文化对于推进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观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孙子的“上善若水”等生态思想,都闪耀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都体现了鲜明的长江生态文化。推进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生态文化的繁荣兴盛,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的生态文化软实力。

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任务。民生问题是重大社会问题,民生既包括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条件的经济民生,又包括让人民群众享有充分民主的政治民生,还包括保障人民群众生态权益的生态民生。人民群众要吃饱,还要吃好,空气要优质,食品要安全,水要干净。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会提出更高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是以实际行动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主要路径

许多人认为长江无限长和无限大,具有巨大的藏垢纳污空间容量和巨大的自我净化能力,即使污染一点儿对长江不会构成威胁,因此,污染积少成多,逐渐形成目前许多地方积重难返的生态危机。将长江当作一块公有地,也是重大的认识误区,导致一些地方出于利己心态,放大对长江生态资源索取的义务,而推卸保护长江的生态责任,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牺牲整体利益。不科学的政绩观,不顾及长江生态资源的承载力的盲目发展,更是引起长江生态危机的重大原因。

在长江国土空间产业规划布局和生态红线划定等方面,需要科学的布局谋篇。在生态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建立区域内以及跨区域、跨省份的对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监管责任分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污染物排放交易与污染责任保险、水环境质量统一评价、产业结构调整、纠纷处理机制、水污染事故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等方面的长江生态保护协商联动机制。由于一些地方将生态文明法规制度当作纸老虎和稻草人,使部分地区城镇开发建设严重挤占江河湖库生态空间,沿江化工行业环境风险隐患突出,污染物的排放基数大,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国的43%、37%和43%,饮用水安全的保障任务艰巨繁重,生态功能退化严重,对守住环境安全的底线构成巨大挑战,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格外突出。

要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保驾护航,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目前迫切需要构建的制度有:其一,长江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积极发起和参与跨界断面水质考核,推动协同治理,以生态承载力为底线,进一步优化产业开发格局,严格保护一江清水,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廊道。其二,产业绿色生态化改造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快建立健全促进产业绿色生态化改造的管控机制,建立区域之间合力推进产业绿色生态化改造的内生动力机制,增强区域产业绿色生态化改造的创新能力,用经济手段促进形成产业绿色生态化改造的利益补偿机制。其三,构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环保监控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登记监测制度,完善污染源实时监控系统,建立健全长效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其四,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法制硬性约束机制,建立长江经济带危险物质泄漏事故的报告制度和应急计划制度,一体化解决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生态环境风险。其五,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资金保障机制,建立长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加快建立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治理基金,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其六,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森林、湿地、农业、矿产、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保护的生态补偿制度。

要构建党政、企业、公民集体行动的绿色发展实践共同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将生态环境问题当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促进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转换,当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和生态为民。企业要当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生力军,自觉地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切实履行为环境保护尽责尽力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公民要自觉地形成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将人们承担绿色发展的责任生活化、实践化、具体化。努力把长江岸线建设成为高水平的黄金经济带、生态屏障带、文化旅游带、生态文明教育带。

方世南(作者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宋清影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