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指导思想、实践路径和根本目标,成为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
长江经济带需要并有条件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为引领的全方位发展。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更要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绿色导向作为基本前提,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以绿色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沿江各地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辩证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长江干流长度长、流域面积大、生态资源丰富,只要沿江各地共同建设好上游的生态屏障,保护好中下游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肾脏”,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长江经济带将是全国最有条件形成绿色发展示范的区域。
以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沿江各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新经济、大力培育新动能,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长江经济带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沿江各主要中心城市科教基础好,拥有众多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对创新人才、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较强,如果能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一定能助推整个国家在科技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以开放作为发展的外联支撑。当前长三角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较高,但长江经济带各内陆省市还存在依赖传统资源禀赋引资、简单复制沿海开放经验等问题。过去40年长江经济带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只要长三角继续发挥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并带动沿江内陆重点城市群和沿边地区借助“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交汇区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使长江经济带在国家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
以协调作为发展的聚合路径。长江经济带地跨东、中、西部的九省二市,地理空间跨度和地区经济差距都较大,城市群之间缺乏协同,中心城市对外围腹地带动力不足。经济带内既有多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引领地位的城市群,又有三峡库区、中部蓄滞洪区等欠发达甚至贫困地区,必须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都有较强区域影响力,只要树立“一盘棋”思想,通过基础设施全域贯通、要素流动互补余缺、产业集群前后关联,积极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将可以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
以共享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当前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有待改善,部分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还较为繁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长江经济带以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聚焦民生改善重点问题,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明显提高,只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必定能让广大人民更好共享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成果。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围绕新发展理念的五个维度实现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立足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上中下游联动,从源头上系统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空间管控单元,划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下决心把长江沿岸有污染的企业都搬出去。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深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使长江流域的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以创新驱动引领全国转型发展。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高校与科研院所众多的科教优势,依托沿江各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人才要素集聚高地、创新型企业集聚高地,真正形成产学研的融合发展。建立起创新平台、学研机构、市场主体等多层面的区际对接机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创新攻关和高技术的推广应用,掌握科技竞争主动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传统落后产能,积极稳妥化解旧发展动能、变革旧发展模式,以创新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壮大新发展动能、探索新发展路径。
完善开放布局提升全球影响力。更好借助长江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在国内主要交汇地带的综合优势,将长江经济带自身发展同“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融合,将促进经济带内区域协调发展同参与构建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有机融合。进一步巩固提升长三角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引领地位,提高沿江内陆重点城市群的开放层次,支持沿边地区扩大开放,形成“‘一路’—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上游沿边地区—‘一带’”的开放布局,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提升全球影响力。
促进东中西互动合作协调发展。牢固树立长江经济带发展“一盘棋”思想,完善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协调解决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重大问题。重点完善沿江综合通道体系,优化沿江港口布局、提高岸线使用效率,发挥好黄金水道的内河航运功能;加快贯通沿江高铁,适当织密沿线高速公路网络,缩短上中下游人员往来交流的时空距离;研究沿江重载铁路的可行性,破解三峡船闸“肠梗阻”问题。以交通互联促进经济互动,构建产业分工、协同创新、统一市场体系,更好实现既平衡又充分的区域协调发展。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在发展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使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到沿江人民。通过推动经济带整体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品质,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重点关注长江经济带内欠发达、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民生问题,发挥相关农村地区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沿江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通过区域联动、互帮互助,协同推进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确保各地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尹虹潘 (作者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