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全景聚焦 生态理念完整嵌入武汉高质量发展
2018-08-05 08:41: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4日,采访团在东湖高新区参观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激光焊接技术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烽火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向采访团介绍企业整体情况及科技创新情况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采访团在青山区青和居社区采访,了解棚户区变迁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采访团记者走进武汉新港阳逻港区采访 长江日报记者记者刘斌 摄

  昨日的武汉,成了全国的新闻中心。

  (长江日报记者李锐 汪文汉 见习记者潘露 通讯员熊欢 彭亚楠 实习生章莹 李翠婷 本版统筹赵代君)由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昨天抵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家中央媒体和沿线11省市主流媒体140余名记者兵分四路,深入我市江滩、绿道、高新园区等地采访,全媒体聚焦长江大保护下的武汉高质量发展经验。

  中央电视台在长江报道船上设立演播室,主持人潘涛与武汉曲艺家、作家何祚欢、特约评论员杨禹以《江·城·人:相依存, 共发展》为主题,共话武汉。“我们不光是更好的江更好的城的受益者,我们还是更好的江更好的城的建设者维护者”,鲜明的主题和江城特色的精彩视频画面吸引了许多关心武汉的观众。19时央视《新闻联播》则以《武汉光谷:以创新创造发展新机遇》为题进行了报道,时长2分51秒。报道说,武汉是长江的水运中枢,如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改变旧有发展模式,将生态理念完整内嵌到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逻辑中,武汉光谷正在尝试一条以绿色、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路子。

  创新

  创造

  人才驱动激发自主创新

  高科技企业成光谷制胜法宝

  昨日一大早,采访团有一路记者来到东湖高新区,逐一参观采访武汉华星光电、国家存储器项目、武汉锐科激光和烽火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聚焦光谷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并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留下高质量发展的殷殷嘱托。总书记在东湖高新区等地调研时强调,武汉要大胆创新,把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于高质量发展。

  “工业粮食”芯片在光谷加速自主研发、生产

  光谷瞄准核心技术,争做湖北武汉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4月11日,国家存储器基地的无尘洁净机房,启动芯片生产机台搬入安装调试。

  “中国首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预计将于明年第二季度在武汉光谷实现量产。”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刁石京面对媒体提问如是回答。

  谈到如何切实落实高质量发展,刁石京说,我们要以创新为核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工应用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持续高速发展。“芯片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工业粮食’,正在光谷加速自主研发、生产,力争10年后,不惧国外存储芯片巨头的竞争。”

  研发员工超过35%

  在烽火科技的展厅内,一面巨大的“专利墙”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烽火科技集团是‘中国专利金奖’获得者,累计申请专利4000多项,授权含国际专利在内的2000多项。”烽火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向采访团说道。总书记两次调研武汉光谷,为高科技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集团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中,从事产品和方案研发员工超过35%。”余少华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烽火科技集团通过引进顶尖专家、维护知识产权、加大研发投入真正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2000年的252亿到2017年的1.2万亿,武汉的高科技产业显示出惊人的发展活力。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自主创新技术显得尤为珍贵,”浙江日报记者陈佳莹说,“像烽火科技这样‘国之重器’式企业,称得上是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在未来竞争中,这些高科技企业必将成为光谷武汉的制胜法宝。”

  第6代柔性显示面板2020年大规模量产

  7月20日,新组建的中国信科集团在汉挂牌。这标志着光谷将加速成为我国5G产业重要增长极。

  除了国家存储基地、烽火科技等“国之重器”,在光谷自主创新的民营企业名单也在增加。武汉华星光电的厂房内,投片、清洗、烘烤等诸多单元次第排列,通过全自动的机器人进行智能化生产,偌大的车间内几乎看不见人。

  2017年3月底,华星光电第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t4)签约落户武汉,总投资350亿元。t4项目的进展成为采访团所关心的问题。“t4项目将于2020年进行大规模量产”,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回答说。

  当谈到高质量发展经验,赵军认为,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是核心,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调整要素配量,提高创新能力的比重则至关重要。截至2018年7月,武汉华星光电中国专利已申请3923件,居湖北省第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尧遥表示,华星光电的面板产品工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通过这次采访,我近距离接触到了许多平常见不到的高科技企业,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光谷的科技实力,说明武汉这些年来的确发展很快。”

  “探寻光谷稳步取得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经验,正是此次采访之行的目的。”中国日报记者邢奕说。

  绿水

  青山

  目睹棚户区沧桑巨变,采访团成员感慨——

  “武汉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日,采访团有一路记者先后来到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戴家湖公园和东湖绿道,深入探访我市棚户区改造及生态环境建设。

  目睹沧桑巨变,采访团成员纷纷感慨:“不论是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还是恢复绿水青山造福于民,武汉都真正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工人村棚户区沧桑巨变

  “往日的工人村,硬像个大破窑,华中最大的棚户区,住得人发毛……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青山碧水映蓝天,红花配绿草。”在青和居社区便民服务大厅,76岁的吴传发老人为采访团表演湖北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引来阵阵掌声。“这是我们棚户区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吴传发老人动情地说道。

  工人村棚户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从2007年至2016年,历经10年棚改,1.3万余户、4万余名棚户区居民告别低矮拥挤的棚户,住进现代化小区,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人村街党工委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起,社区通过打造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四点半学校等五大红色服务载体,构建自治、德治、法治与服务一体化的“三治一服务”体系,让居民生活得安心、舒心、放心、开心。

  人民日报记者范昊天说,社区是基层基础,青和居作为棚改社区,在党建引领下的居住环境之变、生态环境之变、人文环境之变和服务环境之变,让我印象深刻,也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说到的“沧桑巨变,恍如隔世”有了切身体会。

  煤灰山蝶变生态绿肺

  71岁的胡昇老人在戴家湖公园园史馆向采访团记者介绍,在上世纪50年代,戴家湖还是个千亩水面的天然湖泊,但随着戴家湖成为热电厂粉煤灰消纳场,它渐渐被填平,后来成为高出地面20多米的“戴家山”。之后,“戴家山”又因粉煤灰可做砖而被挖空,渐渐成为垃圾堆,直到2013年12月,戴家湖公园启动建设。2015年5月1日,戴家湖公园开园,成为周边10余万居民健身休憩的好去处,也成为武汉东部的一大片绿肺。

  “戴家湖的演变轨迹,是我们发展理念逐步转变的缩影。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意识到永续发展的重要,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了不二选择。”经济日报记者温济聪说,“从戴家湖命运变迁,可以看出武汉的确称得上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代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胡昇老人讲到戴家湖命运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眼圈都红了,他是带着感情在跟我们讲。”上海东方卫视记者陈瑞说,“戴家湖是中国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真羡慕武汉人有东湖绿道”

  “没想到在武汉城市中心,还有这样美的绿道,真是羡慕武汉人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兆国体验东湖绿道后说道,“水体和植物都没有受到污染,保护得很好。绿道沿线布置了很多雕塑,文化气息浓厚。”

  工作人员介绍,东湖绿道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让市民游客“慢享生活”,成为武汉打造“宜居城市”的闪亮名片。

  北京市民刘芸趁着暑假带着两个孩子来武汉旅游,她对采访团记者说:“东湖绿道将湖光山色与人文气息完美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绝佳的放松休闲空间。绿道里禁止机动车通行,既安全又环保。”

  中国青年报记者李翀说:“当我行走在东湖绿道上,远眺碧波万顷的湖面,呼吸清新空气,让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武汉!”

  航运

  中心

  采访团成员走进武汉新港

  黄金水道的黄金价值正在实现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首站冒雨来到武汉新港阳逻港区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为黄金水道。”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5周年之际,昨日,采访团有近30名记者先后走进阳逻港铁水联运货场、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园区、阳逻港一、二、三期码头,重点探访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推动高质量发展。

  铁水联运实现黄金水道的黄金价值

  上午9时10分,采访团一行来到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货场,这里占地近400亩,与3条铁路线连通的货场一片繁忙景象。

  2016年,阳逻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纳入国家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当年6月29日,铁水联运工程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去年12月28日投入运营,打通了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

  长江新丝路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政介绍,铁水联运一期工程将巩固做强两条物流大通道:贯通东北粮食基地经武汉发往西南方向大通道;将原有新疆物资经天津发往东南方向的货运通道引流经武汉发往东南,形成“新疆—武汉—东南”双向对流的铁水联运通道,“2018年将完成3万标箱。”

  中新社海外中心记者万淑艳一直很关注铁水联运示范工程,她高兴地说,“货到武汉自然活,武汉通过铁水联运把东部的货物运到西部,提高了效率,真正实现了黄金水道的黄金价值。”

  四大服务平台助力长江航运中心腾飞

  上午9时40分,采访团一行来到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阳逻园区。

  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于2016年3月获国务院批复设立,2017年8月9日,封关运行,实现阳逻港、中欧(武汉)班列、天河机场三大国际物流通道的互联互通。同时,阳逻港国家进口肉类、粮食、水果指定口岸等三大口岸投入运营,成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的新动能。

  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阳逻园区公司董事长邹德斌说,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上半年完成进出口总货值5.36亿美元,占年度目标8亿美元的67.8%。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振兴介绍,5年来,武汉新港通过构筑四大航运服务功能平台,不断提升武汉航运中心的服务软实力。

  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刘勤兵说,他10多年前就在武汉读书,那时看到的阳逻还是菜地和农舍,如今已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10年来武汉抓住发展的黄金期,真正成了东方的“芝加哥”。

  “一港一主体”开启阳逻港高质量发展

  “阳逻港,靠长江,从上游往下游方向,依次并排的是阳逻港二期码头、阳逻港一期码头和阳逻港三期码头”,3个码头不按顺序排列,让采访团十分晕头。武汉港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3个码头已经开始整合。

  今年6月17日,武汉市政府会议提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建设,要在顶层设计上严格落实“一城一港一主体”的模式,解决好组建港口联合体、完善多式联运体系等关键问题。7月15日,武汉港航发展集团与卓尔控股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成立一家统一运营公司。

  武汉新港委负责人介绍,通过整合,将加快阳逻港发展步伐,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中国日报记者刘坤认为,这一做法非常好。如果任由众多码头企业零散开发、相互竞争,只会导致岸线资源浪费,影响经济效益,降低服务品质。全国各地港口资源整合渐成燎原态势,成为推进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港口转型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武汉3个码头的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港区物流运输成本,让港口企业充分享受生态长江发展机遇。

  岸电设施让码头告别柴油味

  上午11时10分,采访团一行来到阳逻港三期码头,一艘集装箱轮船靠岸,马达轰鸣,当接上码头上智能岸电箱电源后,马达声立即停止,烟筒烟雾立即消失,船上设施照常运转。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长江大保护”重要指示,今年6月17日武汉市政府会议提出,立足生态长江、绿色港航的总体要求,以减少船舶排放为重点,加快推进港口岸电建设。岸电设施,就是用岸基电源替代船上柴油机发电,以减少船舶在港口停泊时的污染排放。

  目前,在阳逻港区已安装14台智能岸电箱、电缆自动提升装置、改造岸电插座。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称,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可节约能源费用30%左右,降低港口污染15%以上,经济性和环保效益凸显。

  中国青年报记者宁迪说,最吸引她的是岸电设施。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讲这个是符合现在发展的。通过岸电设施来控制住一定污染物的排放,即使有困难但是还是努力寻找新技术来保护生态环境。

  责编:李智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