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8月1日讯(记者钟磬如)和利汽水厂作为汉口老汽水的肇始,在上世纪40年代华商时期曾有过一段辉煌,当时经营汽水厂的是汉口商人刘耀堂。7月初,长江日报联手“知音号”共同发起的回望百年“气度”——和利汽水老物件、老故事征集活动,寻找当年在和利汽水厂、武汉饮料二厂工作过的老员工和家属,引发广泛关注。
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刘氏家族全家福,图中端坐怀抱白衣幼儿的长者为刘耀堂。刘耀堂曾孙刘星泰 供图
刘耀堂的曾孙刘星泰先生得知消息,于7月30日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了曾祖父和祖父当年生活的点滴往事,并提供多张刘氏家族照片。
《武汉市志 人物志》中对刘耀堂有专门的一篇记载,他祖籍新洲,幼年家贫,13岁离家来汉谋生,经历颇丰:当过学徒、戏园茶房、水上巡查队副队长,后来开办华中旅馆,经营过汉口大舞台,走南闯北在镇江、扬州、徐州等地经营工商,先后开办过米厂、煤号、钱庄,在重庆时还投资创办长江、川鄂两个实业公司。1950年还在汉创办和利制线厂,产品一度非常畅销。
在刘耀堂多年的经营中,和利汽水厂是一段重要的经历。据史料记载,1938年,刘耀堂以银元16.7万从英商手中购置了和利汽水厂。随后武汉沦陷,工厂停工。抗战胜利后,刘耀堂长子刘楚才从重庆返回武汉,担任和利汽水厂经理。刘耀堂次年也回汉租赁和利冰厂,更新设备,扩大品种。
经营汽水厂期间,刘氏父子试制成功了“维他可乐”等饮品,畅销华中各地。和利汽水的年产量一度增长到历史最高,其市场受欢迎程度盖过了当时武汉的另两家汽水品牌“赞育”和“汉皋”,可谓当时汉口的“饮料大王”。在饮料的经营方面,刘氏父子还颇有头脑和眼光。刘星泰告诉 长江日报记者,刚收购和利汽水厂时,刘楚才还曾联系过美国的“百事可乐”公司,试图引进,但因国内战乱未能成功。
家中生意做得如此大,刘耀堂在生活中却一直保持简朴、实干、助人的作风。刘星泰向长江日报记者展示了一张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全家福,刘耀堂和夫人身着布衣,端坐中央,两个儿子刘楚才、刘汉才各自携妻子和孩子站立两旁。“曾祖父直到晚年也保持着比较简朴的生活,饮食上两位老人最爱吃的菜是雪里蕻炒肉。据我父亲回忆,曾祖父不常提及自己的生意经历,却很注重儿孙的教育,他认为留给后辈最好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培养孩子们勤学、好学的生活态度,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刘耀堂还注重对孙辈因材施教,刘星泰的父亲刘美斌自小爱好文艺,刘耀堂在经营汉口大舞台期间,常带着孙子刘美斌前往看演出,并进行讲解。
1952年,刘耀堂接受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其经营的工厂全部转入公私合营。刘耀堂携全家居住在蔡锷路八大家的老宅里,直至去世。其两个儿子后来也从事教育工作。长子刘楚才毕业于金陵大学,英文极好,后在武汉十六中担任教师。次子刘汉才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留校任教。
刘星泰说:“曾祖父和祖父的经历留给我们的是一笔财富,如今他们经营过的和利汽水重回人们的视野,家人备感亲切,和利汽水的重新归来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段城市记忆。”
回望百年“气度”——和利汽水老物件、老故事征集活动自3月28日启动以来,经过4个多月的征集,共找到和利冰厂、和利汽水厂相关老物件近40件,至此征集活动圆满结束。长江日报记者通过走访收藏家、和利汽水厂研究者、武汉本地作家等人士,从他们的研究、讲述和回忆中,对和利汽水厂的历史以及它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等做出系列报道。“知音号”将对热心参与征集活动的市民进行奖励。
责编:宋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