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7月2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李亚茹)“一味以票房论英雄,论成败,将电影当成生意做,紧盯着观众的眼球而非他们的心灵,忽视对观众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提升,最终会毁了中国电影,因为再多的票房买不回那些低俗、恶俗电影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污染和价值观的破坏。”28日,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黄献文在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带来名为《中国电影路在何方》的讲座,他认为,拯救中国电影是一个系统而浩大的工程,需要高层的强力倡导,有关部门的政策护航,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合力和市场的规范共同完成。
黄献文认为,人文精神的衰退、价值观的紊乱和文学性的缺失使当下不少国产电影普遍缺乏灵魂,逐渐偏离了艺术表现真善美的正途。“愈烂愈看、愈看愈烂竟成为这个行业与这个时代最为吊诡的文化景观”,“艺术不再是陶冶灵魂、认知世界、阐释人生和表达理想的一种美学,而变成了一种精神快餐,它只需要提供一种‘吃’的快感,一种立即消失的热能,而不需要提供促使身体发育、健康、成长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而造成当下中国电影浅薄低俗乱象的症结,在于价值失范、“娱乐至死”“受众为王”。当下电影市场上,资本的逐利性显露无遗,一味的迎合,而不是引领,制造出一大批欣赏趣味平庸甚至低俗的观众,这批观众反过来要求创作出更平庸低俗的电影,恶性偱环,无休无止。
他批评近年来数量上大幅攀升的中小成本喜剧电影“缺乏喜剧精神”:它们不去关心人们的心灵滋养,而是关心“包袱”抖得是否合适,笑点是否饱满,观众的欲望是否被银幕撩起并从中得到满足,以劣质的笑料和单一的戏仿,“输入低贱的价值观”。结果是造成了电影市场山寨成风的恶性竞争,极大地拉低观众的审美品味。一个时代如果过分喜剧化,社会心理会趋于麻木和慵懒。而为了拼笑点将喜剧转变成戏耍甚至恶搞,会将人类和我们这个民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价值观消解得体无完肤。崇高将被削平,英雄被解构,深层指涉缺失,人类心灵向上的维度将被抑制。
黄献文呼吁,拯救中国电影除了高层的倡导,国家还需从体制上规范电影市场,打破全盘商品化、娱乐化和唯市场决定论的创作怪圈,清理中国电影制作界的乱象,在制片、发行、放映三个阶段严格把关,让“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的倡导得到体制和制度上的保证。而电影人是电影振兴的担当,“一些有良知有担当、甘于寂寞的导演要像本雅明笔下的‘拾荒者’一样,在后现代社会的碎片和废墟中挖掘人类固有的精神力量,成为文化的传承者、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和现代性废墟的拾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