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7月26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毛茵)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可说起上学她就烦,甚至对家人以死相威胁。这孩子究竟怎么啦?上周,爸爸拨通了武汉晚报心理会客室的电话(027-82421587)求助。
小丽今年20岁,去年考上武汉某二本大学。看见别人三三两两有说有笑从身边走过,她觉得是在背后议论她;听到大家在寝室谈电影谈明星谈旅游,她完全插不上嘴,恨不得找地缝钻进去。刚开学2个月,她就从学校跑回家,声称自己在学校呆不下去。家里人以为她只是闹情绪不想去上学,就给她办了休学。今年眼看新学年快到了,听到说要她回学校,小丽咬牙切齿地说“谁逼我上学我就死给谁看!”
小丽爸爸在电话中充满自责:“我和她妈妈在她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离婚了,小丽跟着我一起生活。我常年出差,对孩子关心太少……”小丽从出生就是奶奶带,生活起居都由奶奶安排。奶奶对小丽关怀入微,她会严格要求小丽每天吃多少饭,穿什么衣服,看什么书,连看什么剧都要严格把控。因为担心别人会欺负小丽,从不允许小丽跟同学出去玩。小丽上高中了,奶奶还天天去学校接送她。
自从父母离婚之后,小丽就很少跟妈妈见面,因为奶奶不允许妈妈来找她。有几次妈妈偷偷到学校看她,小丽提心吊胆的,生怕被奶奶发现。十几年来,小丽只见过妈妈五六次。
小丽几乎没有闺蜜好友,更没有和男生讲过什么话。从小奶奶给她的教育就是:“你妈妈就是被坏男人勾走的,你必须做个本分的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师郑荣分析,2-3岁左右是自主性逐渐发展的阶段,孩子喜欢说“不”,会尝试反抗父母,不愿意吃饭等。小丽从小到大对现实世界的唯一理解来自奶奶的解读。从小生活在奶奶的保护下,她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只能听从奶奶的安排,如同生活在“真空”中。当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小丽进入大学不得不和现实世界接触时,就会很容易受挫。所以,“真空里的花朵”小丽对于现实世界的感受必然是很矛盾的,可能会有获得自由的狂喜,但是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惶惶不安,自然就很容易退缩,产生不想上学的想法。
郑荣说,发展出自主性的孩子,才会对自己有自信,才会理解外界环境,敢于去和真实的外界接触。小丽要真正回归现实生活,必须通过心理治疗补上童年“自我成长”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