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自然日2018全球总决赛"在汉落幕 中外师生"大开脑洞"
2018-07-25 08:41: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颁奖典礼现场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摄

长江网讯(长江日报记者周满珍通讯员邓志强) 24日,“环球自然日2018全球总决赛”颁奖典礼在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举行。在过去五天里,来自国内外逾500支参赛队的2000余名师生齐聚这里,携带各种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创新作品展开激烈PK。经过展示与专家评审,“环球自然日2018全球总决赛”知识挑战赛共有381支参赛队获奖,其中一等奖128名,二等奖127名,三等奖126名;科普绘画共有122支参赛队获奖,其中一等奖42名,二等奖41名,三等奖39名。胜出参赛队将获得“肯尼斯·贝林探索之旅”的旅行资助,2018年的旅行活动将前往美国进行。

  武汉总决赛引来国际自然界大咖

为激发中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分析和交往能力,并且提升大众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2012年,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贝林在中国创办了“环球自然日——青少年科学知识挑战活动”,迄今已经持续举办了七届,累计参赛团队逾2万支,影响数十万家庭,数百万师生。继重庆、上海等城市之后,“环球自然日全球总决赛”今年首次移师武汉,也创下了该项赛事开赛以来参赛团队与人数最多的纪录。

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环球自然日全球总决赛”每年的举办地由中国各大城市申请。武汉长江文明馆递交申办2018总决赛的申请后,经组委会考察,武汉交通便利,武汉园博园和长江文明馆的场馆条件、活动空间、组织能力均符合要求。尤其是在本月,全球首座以大河为主题背景的博物馆——武汉自然博物馆·贝林大河生命馆在武汉园博园正式开馆,其中展出了大批由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捐赠的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因此,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将“环球自然日2018全球总决赛”放在武汉进行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据透露,在武汉举行的总决赛吸引了很多国际自然界大咖。除了担纲评委,他们来武汉前也做足了功课,来自澳洲的古生物化石专家、澳洲恐龙博物馆馆长汤姆·卡皮坦利,不顾武汉连日高温,兴致勃勃去了东湖、黄鹤楼、龟山等,专门观摩武汉水文地貌。

  南非高中生夸武汉“创意氛围非常棒”

“环球自然日”活动每年设定一个主题,由参赛选手自定选题方向,然后通过展览、表演及绘画作品的形式表达他们对创新的理解,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今年的活动以“过去,现在,未来——把握创新的来龙去脉”为主题,500多支参赛团队以创新的思维和多样的手法,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其中有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作品,如“水的校园之旅——从过去、现在到未来”,有反映科技的作品,如“照明的革命”“移动的电厂”等,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新颖,生动活泼。

来自常青实验小学的陈思睿是第一次参赛,却凭借作品《谍海无涯——通讯保密》获得总决赛一等奖。在这件事关古代、现代、未来保密技术的作品里,陈思睿和小伙伴从研究古希腊时代斯巴达截获雅典传递信息的“斯巴达密棒”,到探索最新的量子通信,收获满满。她认为自己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实物制作的窍门、和团队交流的技巧,“比起上培优课,收获大很多很多。”

12岁的北京小姑娘李明翰和搭档王祺从2014年开始参加“环球自然日”活动,五年中已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今年8月还将和美国同学组队,参加洛杉矶冠军挑战赛。李明翰告诉记者,为了准备参赛作品《谈菽说豆》,除了查阅资料,实地探访,了解菽和豆的生长环境、营养价值、历史发展以及对人类社会发挥的作用等,她还亲手种植了大豆,制作大豆蜡烛、豆腐脑、豆浆等,并结合微信问卷调查、请教农科院专家等,才最终完成了创作。李明翰很喜欢参加这类活动,“每参加一次比赛,就是踏上一次科学探索的旅程。此外,还可以观摩其他参赛队伍的作品,看到好多表演、展览、绘画,又学又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此次决赛共有77名外国选手参加。来自南非的两位高中生乔舒亚·斯特恩和凯德·索普松评价此次武汉之行“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创意氛围非常棒!”他们合作的参赛作品《鸵鸟工厂》更为关照现实,在他们眼里,随着南非的发展,鸵鸟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作用,比如可以制作成羽毛、皮革,营养丰富的鸵鸟肉甚至可以替代牛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