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7月23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郭佳 柏霜 张晟)18日7时10分,家住黄陂区前川街的刘建力像平时一样,准时来到轨道交通1号线汉口北站,约45分钟,就能抵达1号线利济北路站附近的工作单位。
随着地铁网越织越密,家住在蔡甸、黄陂和新洲等新城区的市民进出主城区所需时间越来越短。与这种便捷相对应的,就是连接新城区的多座地铁站出现了每年持续增长的潮汐客流,早晚乘地铁上下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地铁拉开了城市骨架。武汉地铁集团有关人士介绍,随着未来地铁小镇从规划变为现实,地铁对市民生活、对城市面貌的改变将更为深刻,“人追着地铁安家”将更加常见。
晚高峰时的1号线汉口北站 记者 苗剑 摄
住最远但上班却总是第一个到
刘建力说,别看他住在黄陂前川,但几乎天天都是单位第一个打卡上班的人。“我们公司上班时间是8点半,我总是提前到。”
刘建力的通勤工具是K3公交和1号线。K3公交是和1号线无缝对接的黄陂公交线路,黄陂居民亲热地称它为“快3”。仅需半个小时,就能把黄陂前川居民送至汉口北地铁站。
“我身边这样出门的人越来越多了。”刘建力说,没1号线的时候去市中心办事,花掉一天时间很正常,更别提每天到市中心上班了。如今,他晚上7点多就能到家,还能接到刚下晚自习的女儿。
刘建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时间上来说,他早上6时40分登上K3,7时10分就能到达汉口北站。7时15分,他就能坐上1号线,约45分钟后到达利济北路站,8时5分走进公司大门。“因为在起点站乘车,1号线上肯定有座位,舒舒服服坐到公司。”刘建力说,这样的通勤方式花费也不多,K3公交费3.3元,地铁刷卡3.6元,一天往返不超过15元,“如果开车,这15元,连停车费都不够”。
对接新城区车站成区域交通枢纽
晚高峰时的1号线汉口北站 记者 苗剑 摄
除了汉口北站以外,武汉地铁还有几座对接新城区的车站也成了区域性的交通枢纽,成为周边居民出行的首选。武汉地铁运营公司统计数据显示,4号线黄金口站和机场线盘龙城站等,客流都明显增加。其中,黄金口站客流较2015年同期增长3倍,盘龙城站客流在过去的一年里也增加了四成多,当前客流相比去年初增加近1倍。
记者在探访时发现,客流上涨与车站周边交通和居住等环境改善不无关系。比如,黄金口站周边道路四通八达,小区林立,商铺、超市和饭店也接连开业,相比2014年12月该站刚开通运营时发生了巨变。
家住蔡甸区蔡甸广场的金凡在武昌青鱼嘴附近工作,每天下午他坐地铁4号线到黄金口站下车,出站后就搭乘270路公交车,只需二十几分钟便可到家。
2015年,黄金口站客流总数是全站区5座车站中的倒数第二,而现在它仅次于王家湾,客流总数位列站区第二,从蔡甸而来的上班流贡献最大。
不少乘客表示,武汉地铁越来越密后,距离不再是问题,安居和乐业可以兼顾,有人甚至说,想跳槽时,公司附近有没有地铁更成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地铁小镇向市民提供新地铁产品
建设中的地铁纸坊线地铁小镇站 记者李永刚 摄(资料图)
城市随地铁而发展,生活因地铁而改变。近年来,武汉市地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运营里程持续提升,形成了穿越两江、环通三镇、连接新城的地铁网络,给城市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目前,武汉地铁运营里程237公里,日客运最高量达到351.42万乘次,地铁将人们快速地送达目的地,对新城区居民而言,时空概念因地铁不断刷新。
“这个城市在不断变大,而从出行时间大大缩短来看,城市又因地铁而变‘小’。我可以跨越大半个武汉来上班,周末一家人出门,坐上地铁就能去很多地方。”刘建力笑着说。
对地铁未来的发展规划,武汉还有大手笔。武汉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东京、伦敦、香港等世界级地铁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TOD模式)在实践中已获得成功,这种模式也将运用在武汉地铁小镇的开发和建设中,将为武汉市民提供新的地铁产品。
武汉市已规划多个地铁小镇,而小镇的核心区之一就是地铁站。其中,位于黄家湖畔的黄家湖地铁小镇建设进展相对较快,小镇出入口处一个地下商业街目前已开工建设。据介绍,剩余的地铁小镇正处于方案的设计与论证阶段,将在条件具备后尽快开工建设。
今年底,随着纸坊线的开通,武汉市民将发现终点站名为青龙山地铁小镇站。该站就是未来青龙山地铁小镇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对外联络的交通中心。未来青龙山地铁小镇建成后,市民从该小镇坐上纸坊线和7号线,1小时左右即可抵达武昌中心地区。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这为武汉地铁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武汉还将开通7号线和纸坊线等新线路,武汉市民将享受到地铁带来的更多出行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