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讲述赵建国的真情故事:“从未见过离病人这么近的医生”
2018-07-10 10:51:00 来源: 汉网-武汉晚报

手术台上,赵建国会想尽办法达到患者提出的要求

做了11个小时手术的赵建国,一回到病房就接着查房

长江网7月10日讯 “对患者尽职尽责,为我们早日根治病痛,放弃自己的午休时间加班加点做手术。谢谢好医生赵建国。”

“赵主任医术高超,对患者认真负责有耐心,待患者和蔼亲切像家人,对病情解释通俗易懂,我们信赖他。”

“术前开导有方,术中技术精湛,术后关心备至,成为他的病人是件幸事,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患癌是不幸的,治病遇到赵建国这样的好医生是患者最大的幸运。”

……

9日,武汉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主任赵建国,坚持10年为890位患者病人建“乳癌档案”的报道见报后,读者网友点赞他是“最有人性的医者”,反响最为强烈的是“乳癌档案”里的主角们和经他治疗的病人,不少人向武汉晚报记者讲述了他们与赵建国的“档案故事”。

  “心里有了底,我再也不怕了”

  【郑女士,汉口,47岁,乳腺癌8个月】

去年11月底,我在洗澡时无意中摸到左侧乳房有个肿块,第二天一早赶到医院,检查结果如五雷轰顶:双侧乳房都有。慌乱中,我想起身边好几个朋友找赵建国主任做过手术,肿瘤切得干净,伤口长得漂亮。我找到了他,当即被收治入院。

担心两边都是癌,我陷入了极端恐惧之中。赵主任每天一下手术,就到病房里找我聊天、谈心,为我加油鼓劲。“左侧90%的可能是恶性,右边感觉良性可能性较大。”一拿到检查结果,赵主任第一时间来到我的病床前。

两侧疑似肿瘤包块,手术一般都是分两次做。赵主任反复跟我商量、沟通,推敲手术方案,征求我的意见,最终决定同时做双侧:先将包块切除,术中快速病检,再决定是否做根治手术。结果与赵主任术前预料的完全一致,免除了我二次手术的痛苦。

早上7点半不到,赵主任就到病区了,晚上八九点他还在病区转。只要找他,他都会把问题耐心地解释清楚。赵主任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我深有体会:身边不少人都是糊里糊涂做完的治疗,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都说不清。我每次治疗前,赵主任都会明明白白告诉我可能会有哪些反应,出现后怎么办,为什么要用这些药、做这个检查。

心里有了底,我再也不怕了。7月3日,我做完了最后一个疗程化疗,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的那些朋友愿意一直“追随”赵主任了。

  “把自己交给他,我一百个放心”

  【姚奶奶,蔡甸,78岁,乳腺癌8年】

8年前,我被确诊为中晚期乳腺癌。当时原本打算去省部属医院做手术,专家都找好了,结果被侄女拦住了。她说市一医院赵建国主任手术做得好,对患者也好,找他没错。

手术后,我按时复诊,按时吃药,病情一直都很稳定。闯过了5年关,以为自己没事了,我懒得再去复查,自行停了药。半年后,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一齐朝我袭来,连路都走不了。家人再次将我送到市一医院,检查得知乳癌复发,还转移到了肺,我又一次绝望了。

“病情有点棘手,我们一起来努力。”赵建国的这句话,重新燃起了我生的希望。他给我做闭式引流,耐心跟我解释为什么不能一下把胸水都引流出来。

为了改善我的营养状况,他还给我制定了专门的营养食谱,每天都会抽空到床边,仔细询问我的情况。一周下来,引流出近3000毫升胸水,肺部压迫解除了,我也能下床了。

赵建国翻开我的“乳癌档案”,说我对内分泌治疗非常敏感,重新给我用了药。是赵主任给了我第3次生命,这两年半,我一直都很好。

之前也生病住过院,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过细、离病人这么近的医生,把自己交给他,我一百个放心!

  “每次住院,他像对家人一样嘘寒问暖”

【刘女士,武昌,45岁,乳腺癌3年】

刚确诊乳腺癌的那会儿,我是绝望的。身边有朋友得乳腺癌,看到她做完手术带了1个多月的引流管,伤口两个多月都没有长好,化疗每天要吐好多次,我觉得这样的治疗太痛苦了,自己肯定承受不住,一度决定放弃。亲戚向我推荐了赵建国主任,说找他做手术,恢复快、副反应轻。

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的。手术真的很顺利,3天就拔掉了引流管,半个月伤口就拆了线,两只胳膊活动一点也没受影响。化疗时,赵主任给我用了最先进的止吐方案,我根本没有发生呕吐。

第1个疗程的化疗结束后,赵主任给我建了“乳癌档案”。第3、6、9天复查的结果,他都会仔细比对着上一次的结果,并且到病床边俯身细细询问我身体上的各种反应和不适,来调整下次化疗的剂量。

赵主任和袁媛医生像对家人一样,每天嘘寒问暖。每一次住院,我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有了移动档案,在哪复查都方便”

【黎女士,浙江,27岁,母亲乳腺癌1年半】

我在医院实习时,赵主任和袁媛医生手把手地带教,我亲眼目睹他们对待每一位病人的认真负责。去年,赵主任给我的妈妈做了乳癌根治手术,我们全家亲身体会到了他的细致入微。

我是黄冈人,毕业后去了浙江,爸妈在山东烟台。去年元月,爸妈到浙江来玩,我带他们去做了个体检,没想到妈妈查出了乳腺癌。上班不方便请假,我想把妈妈托付给一个信任的医生,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赵建国主任。一商量,妈妈决定到武汉做手术。

妈妈从手术室里出来时,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妈妈告诉我,赵主任叮嘱护士帮她擦干净了身上的碘酒和血污,穿好了衣服。临出来前,赵主任还拉了拉她的衣领,帮她放下了脚腕处上卷的裤脚。妈妈感叹说,赵主任说话柔声细语,真是体贴。

化疗结束后,妈妈准备回烟台,赵主任给了她一个二维码,叮嘱她存在手机里。妈妈用手机一扫,一份看不懂的表格出现在屏幕上。赵主任说这是她的“乳癌档案”,里面详细记录着她的手术和化疗的全部信息,复查时只要扫给医生看,医生马上就能知道她的病情了。

我看过这份档案,尽管我也是学医的,但里面很多数据我也看不太懂,专业性很强。不过,我觉得这个二维码档案对患者来说真的太好了,尤其方便像我妈这样的外地病人复诊。你说病人自己哪里搞得清楚病情数据啊,时间长了、资料掉了怎么办?有了这份移动档案,在哪复查都方便了!

  “每天查房的时候,监督我吹气球”

【蔡先生,安徽,67岁,甲状腺癌2年】

两年前,我查出甲状腺癌,住进当地医院准备手术。检查说我有严重的慢阻肺,医生评估后认为风险太大,不敢给我做。我在网上查到武汉的赵建国主任和他的团队,慕名找上了门。

赵主任没有拒绝我。住进来后,他没有安排检查和手术,而是交给我一个任务:吹气球。他说,这是用来锻炼肺功能的。每天查房的时候,赵主任都会问我吹了气球没有,还让管床护士监督我。每天我还要做雾化治疗,他告诉我,把肺里的痰排干净,呼吸道处于相对洁净状态,能避免术后咳痰困难并减轻肺部感染的问题。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准备,赵主任评估我的肺部情况达标了,这才给我做了手术。术后1个小时,护士跑来把床头摇高了些;又过了1个小时,她又来摇高了一点;护士第3次来摇高的时候,我忍不住问她,才知道这是为了让伤口更好地引流,是赵主任给科室定下的“军规”。

我真的没想到,赵主任的工作会细致到不仅监督病人吹气球,甚至连摇杆摇多少圈,床头抬高多少度,他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术后第4天,我出了院,亲戚朋友都觉得这是个奇迹。不过仔细想想,在这样一个管理严格和规范的科室做手术,能这么快恢复,也不算是稀奇事了。(文/武汉晚报记者刘璇通讯员谢沛霖喻锎谯玲玲图/武汉晚报记者周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