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离世给带来孩子的伤痛 家长怎样帮助抚平?
2018-07-05 21:41: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7月5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毛茵)武汉晚报心理会客室热线(027-82421587)7月4日接到2个关于孩子面对亲人死亡后产生心理阴影的电话倾诉。一个男生目睹车祸经常呕吐,持续了半个月;一个女生因外婆去世精神恍惚,治疗后缓解。武汉市心理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李闻天说,孩子开始接触“死亡”这个概念时,需要心理疏导;尤其当恶性事件发生时,要有技巧地对孩子“说”。

东东今年8岁,上个月在奶奶送他上学的途中,一辆摩托车突然窜出,吓了祖孙俩一跳,幸亏避让及时躲过了。不料摩托车“轰” 地撞倒了一个老爷爷,就在离东东不到20米的地方。东东凑上去看,只见老爷爷满头是血倒在地上。奶奶急忙拉走了他。“老爷爷会死吗?”东东每天都在想这个问题,问奶奶问爸爸妈妈,他们都说“小孩子不管这些事”。奶奶打电话告诉武汉晚报心理会客室热线主持人,东东最近老是半夜惊醒,一身冷汗;而且这半个月以来,他经常吃了东西就说想吐,有时全部吐出来,到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毛病。

17岁女生晓杨(化名)小时候由外婆抚养长大,感情很深,小学四年级时才被父母接回家。她初三时外婆去世,父母怕她受不了就瞒着她,办丧事也没叫她去。她发现父母很久没带她去外婆家了,才知道外婆已经去世。一开始她觉得这个事情不是真实的,后来渐渐出现了解离症状,觉得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经常发呆,有时晕倒,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经过一年多的心理治疗,她渐渐面对和接受了外婆死亡的事实,走出阴影。她母亲致电心理会客室,感谢主持人一年前为她导医。

武汉市心理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李闻天说,孩子的同学、亲友突然离世,或周边发生人员伤亡的事件,是否告诉孩子、怎么说,常让家长纠结。孩子的承受力与复原力比想象的要强,甚至超过成年人。当创伤较大时,是否进行专业处理,结果大不一样。

人本身具有加工处理事件冲击的功能,也有自愈的能力。如果冲击过强,或受长期压力的影响,会导致原有功能受损、自愈能力下降。没有足够的外界资源支持,片面的、扭曲的信息、记忆,就会成为躯体记忆、内隐记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负性信念,整合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

李闻天告诉家长们 ,有机会说的时候要第一时间说。让孩子知道发生了什么,比如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结果(目前的情况)、大家的努力、预期(或可能的发展),以及注意事项。快讲结果, 慎讲原因(如果还没定论、还未公布)。

如何让孩子理解死亡呢?心理专家认为:对3~5岁的孩子,可以告诉他死亡只是一种离开。对5~9岁的孩子,让他明白死亡是被动发生的,有客观原因的。对于9岁以上的孩子,则要认识到死亡普遍,且无可避免。

李闻天说,孩子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与死亡相关的分离、未知、痛苦等等。要根据不同年龄,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与言语告诉他们真相。绘本是很好的信息传递途径之一。在孩子还没准备好面对时,强行让孩子面对会造成二次伤害。这不是勇敢,而是鲁莽。李闻天主任强调,死亡一定要讲,但要把握情形,看时机,有策略,有方法,在交流中评估对方的状态是否可以承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