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征兵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搞好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武汉警备区、市征兵办大胆积极探索创新征兵工作,先后组织预征大学生到驻汉部队参观、体验、邀请优秀现役官兵宣讲在部队成长经历、组织役前训练等方式,获得广大应征青年好评。为配合武汉征兵工作,给有志参军入伍青年提供真实的军营训练、生活,长江日报记者驱车来到黄石,零距离探访在此驻训的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在最炎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官兵训练强度大、熟练掌握新装备,展示了“水上劲旅”的精神风貌。
班长在门桥上对作业位置进行讲解 陆友朋摄
三代重舟入列三月
“水上劲旅”创新战法战斗力提升3倍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5日讯(特派记者董晓勋 通讯员程小冬)“三代重舟的入列,改变了以前训练靠官兵肩扛手抬的情况。经过全旅官兵3个月的研究、使用,作业时间相对79式特种舟桥提高了三倍多。”4日,在鄂东野外驻训的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技师靳浩雷说,目前外军公开资料显示,我军三代重舟在战技术性能、信息化水平方面同外军相比丝毫不逊色。
长江日报记者前往训练区时,行走在黄石长江江堤,极目远眺,一簇簇军用帐篷随着沿江公路蜿蜒零星分布在江堤两侧,迷彩色与草木葱郁的绿色给人视觉上的清凉。刚进入训练区,该旅排长邢志鹏一脚踩在温度接近60度的门桥钢板上下达指令:“作业开始!”
随着邢志鹏的一声令下,门桥两侧动力舟与桥跨迅速分离,穿钢索、定位、起支撑架……作业手操作有条不紊、娴熟准确。3分钟不到,两艘动力舟牢牢固定于两侧端桥节。
新装备首次架通长江(俯瞰) 陆友朋摄
“准备完毕!”班长赵晓芮向指挥员报告,操作手迅疾摁下操纵盒按钮,起端桥节、降支撑架、移舟、固定……作业流程一气呵成,随着最后一个作业步骤完成,整个门桥如同“变形金刚”一样横卧于长江之上。
“4分07秒,打破旅队记录!”
这是该旅“门桥结构形式转换”课目考核现场,该旅四营十二连邢志鹏带领所属人员创新战法训法,拿下全旅第一,创造了该课目训练成绩新纪录,得到了现场考官的高度赞扬。
这个成绩有多牛?新大纲规定完成此课目用时7分钟为满分,而这个连队在新装备列装不到3个月,人员配备和操作方法都处于磨合之中时,大胆创新训练方法,仅用时4分07秒就实现从带式门桥向分置式门桥的转换。
“如果只是默守陈规,采用老的训练方法是无论如何都达不到这个成绩的。”邢志鹏说,我们在原有训练方法的基础上,组织干部骨干深入研究影响训练水平提升的各个因素,在吃透装备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兵棋推演”的方式优化作业流程,顶着烈日进行一次次磨合训练,训练效果显著提升。短短三个月,该课目就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巨大突破。
指挥通信连两栖侦查车进行水下地形探测作业 李昂摄
练兵备战从难从严
把“战”字刻在心头砺剑锋
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是一支屡建奇功的“水上劲旅”,曾在九八抗洪中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旅”荣誉称号,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一年有4个月在外驻训。年初习主席发布开训动员令后,该旅党委以使命任务为牵引,组织官兵学讲话、明职责,激发爱军精武、履行使命的豪情,在练兵备战热潮中从难从严,始终把“战”字刻在心头砺剑锋。
新装备列装不到一个月即形成战斗力
3个月前,该旅装备“大换血”,一批新装备入列,看着新装备官兵们兴奋不已。如何让部队和新装备入列同步形成战斗力?这给官兵们带来新的考验。
长江日报记者在绵延数十公里的长江江岸灌木丛中看到,数百台重型装备、千余名官兵疏散隐蔽在此,一如火山爆发前的寂静。不抵近观察,根本看不出异样。
进行浮桥连接训练 陆友朋摄
“浮桥架设作业开始!”随着参谋长吴广的一声令下,一节节门桥刹时间从岸边隐蔽处快速驶出,一路马达轰鸣、劈波斩浪,直指预定渡场……
数个锚定舟载着巨大的铁锚率先驶入桥轴线,按要求,锚定门桥必须准确定位在指定位置,距中心点误差不得超过1米,否则可能造成整个浮桥架设失败。在湍急的江水中指挥一个庞然大物准确定位,谈何容易?长江日报记者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指挥员们泰然自若,一边观察门桥位置,一边指挥尾舟手调整门桥航速和角度,不一会儿,锚定舟全部定位成功。
“引入桥轴线!”前进、投锚、拉锚钢、连接、单双铁耳啮合,动作一气呵成,浮桥从两岸向中间合拢。最后一个驶入桥轴线的是四营的闭塞门桥,它平稳地向最后一个“缺口”驶去,门桥长廖九零沉着冷静、指挥娴熟,操作手默契配合,红绿旗挥舞间,闭塞门桥精准连接。
“浮桥闭塞成功!”清一色的新装备,实现了首次“一桥锁江”。
“三代重舟‘问世’以来,厂家都未曾进行过架通长江试验,装备的效能到底怎么样,他们也只从理论的角度进行验证。”该旅舟桥技师二级军士长靳浩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此次成功闭塞并架通长江,不仅验证了装备性能,更体现了旅党委大抓实战化的决心和效能,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同时提振了官兵的信心和士气。
抗洪网红“馒头哥”谢永富表示,新装备配置作业人员少,完成任务效率高,在未来的抗洪抢险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作为第一个整建制列装三代重舟的单位,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熟练掌握新装备,挑起架通长江的重担。
训练开始前组织口号练习提振士气 陆友朋摄
新装备的科技含量究竟高在哪?
长江日报记者驱车百余公里来到了该旅驻训场,采访了该旅舟桥技师靳浩雷。
“新装备大量采用电控、液压部件,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人员主要依靠遥控盒进行作业,操作简便,作业效率大大高。在场地适宜的情况下,单个结构物从运行状态结合成带式门桥仅需40分钟,即机动完成后40分钟即可开始漕渡任务,作业时间相对79式特种舟桥提高了三倍多,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器材运载车改用军用越野汽车底盘,越野性能强,可克服任务区内复杂地形。可在1日内机动至任务地域任何水域,做好遂行任务准备。门桥自带动力,具有我军其他舟桥装备无法比拟的优越水上机动性能。”靳浩雷对于这些打了20多年交道的“老伙计”了如指掌。
听着老班长诉说心爱的装备,靳浩雷的徒弟小王也忍不住插话:“我最感兴趣的是门桥推进器可在水面上进行360度全方位运动,可酷了!浮桥闭塞时可采取横向动力,有效降低了闭塞难度,缩短了作业时间。”
看着老靳和小王自豪的表情,长江日报记者也不禁心潮澎湃。
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装备如下饺子一般陆续列装部队,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与此同时,部队也迫切需要一大批知识青年来掌握新技术,驾驭新装备,让技术真正转化为战斗力。
旋紧液压油管 陆友朋摄
装备很先进,连队训练到底咋样?
绕过驻训营地的铁丝网,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了曾获得“抗洪抢险模范连”荣誉称号的四营十二连,与硕士连长孟令杰在树荫下盘膝对坐。
“新装备刚刚配发时,我很激动,想着终于‘鸟枪换炮’了,当时第一个钻进了尾舟驾驶室,迫不及待地感受了新装备带来的快感。”孟令杰被晒的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我特地查了一下外军先进的舟桥装备,与它们相比,我们的三代重舟在战技术性能、信息化水平方面丝毫不逊色。”
以前舟桥部队搞训练主要是靠肩扛手抬,1节桁架570公斤、1根横桁157公斤,1块大桥板78公斤,战士们平均每天训练负重量超过3吨,作业强度非常大。尤其在酷暑天气,室外气温37度,门桥上的温度能够高达60度,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换装之后战士们反映如何,训练搞得怎么样?”尽管在树荫下采访,长江日报记者衬衫的后背也已经完全被汗水浸透。
“甭提多高兴了!记得新装备来营的那一天,我们全连官兵敲锣打鼓去迎接,那阵势就像娶新娘子一样!”刚刚士兵提干回来的排长刘义勇开心地说,我当战士的时候,是个大铁铤手,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
“如果把老装备比作自行车,那么新装备就是摩托车。”刘排长谈到兴起,“噌”的一下站了起来,“我提干前和79式特种舟桥打了七年交道,对这个老朋友又爱又恨,爱是日久生情,恨是过于笨重。它对作业场地要求很高,部分装备必须吊装泛水,有时卸车结合作业就需要至少2小时;新装备使用液压翻转跳板,不需要专门构筑码头,半个小时内即可完成作业。”
孟令杰盯着过往的运载车,沉默了一会儿,说:“新装备刚刚配发时,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压力山大,因为全连上下没有人接触过,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为了解决基层在新装备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该旅依托最先换装的2个营组织了2期为期30天的新装备操作骨干集训,实现了新装备配发之前训练“小教员”已基本补充到位,而后再将现有装备打散均分至各营,解决训练急需。在训练进程上,该旅打破以往先营区静水训练、后江边应用训练的常规组训模式,新装备一到位就组织到长江上展开专业协同训练,官兵反映这种训练方式难度强度更大、实战化程度更高、战斗力生成更快。
孟令杰回忆,那段时间,干部骨干都是抱着教材加班加点学理论,组织训练前反复研究教案,训练结束后组织作业人员讨论发言,邀请厂家技术人员解疑答惑,有时为了理顺一个作业程序,大家争的面红耳赤,重难点训练科目被一步步攻克。
现地泛水结合是新装备训练的重点科目,为了搞好这个课目,进行训练的头天晚上,孟令杰都会召开“诸葛亮会”,将每名作业手的名字打印在小卡片上,根据作业流程和任务分工,进行一遍全要素推演,使每名作业手在训练开始前都能成为明白人。
“战士们现在训练劲头很足,幸福指数也很高。所有基础课目已基本熟练掌握,部分险难课目正在强化训练。在刚刚过去的半年军事训练考核中,连队拿到了两个课目的第一名。”孟连长谈起训练成绩,脸上满满的自豪。
从孟连长的眼神中,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了打赢的信心。作为随时准备执行任务的军人,他们无法选择时间、天气、任务,却勇于在接到任务时叫响看我的、跟我上。在全军大抓实战化训练的热潮下,始终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抓好新装备训练,目的就是为了在未来战场上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架,架则必通。
指挥通信连潜水班正在进行潜水作业(出水) 李昂摄
野战文化让驻训更有“味”
吃过晚饭,夜幕逐渐降临,江边显得格外宁静,涛涛的江水肆意地拍打着江滩。
而在各个驻训点的投影幕布前人头攒动、一片欢腾。官兵们簇拥在一起,欣赏着喜爱的大片,一天的疲惫化作阵阵爽朗的笑声,在空旷的江面上久久回荡……
前不久,野外驻训刚刚展开时,由于地域生疏、条件艰苦,加上天气变幻无常,官兵娱乐活动有限,该旅五营大学生士兵刘建国的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可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感到生活枯燥,训练提不起精神。作为训练小达人,从训练场上的“小老虎”到“小绵羊”的转变,引起了指导员程超的注意,他一方面立足连队实际,打造官兵喜闻乐见的训练和娱乐形式,一方面积极向机关建言献策。
课余生活 掰手腕 陆友朋摄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激发练兵热情的催化剂,官兵走到哪里,文化活动就要开展到哪里。”该旅政委罗词凤说。为了让文化活动更好地服务战斗力,该旅领导通过充分调研,采纳基层建议,迅速制定出一整套活跃练兵氛围的方案。
很快,一套套图书分发到连,一场场篮球足球友谊赛成为常态,一个个官兵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被搬上舞台巡回演出。饭堂内、帐篷前、床头上写满了各种提气鼓劲的话语,大的不过数尺见方,小的仅有巴掌大小。技术连副班长高双普说:“我写的励志话语虽不是很工整对仗,但我认为很贴近生活。”官兵练兵风采展板、励志格言、龙虎榜等元素也被充实进来。周末,帐篷内的简易木桌上扑克比赛如火如荼,营连干部骨干与战士们玩在一起,打成一片。
组织“快乐体能”释放心理压力 李昂摄
“驻训期间躺在闷热的帐篷里,有时会热的睡不着觉,又比较累,心情容易烦躁,现在有这么多文化活动,可以让心情找到宣泄的窗口,就好比‘知心姐姐’在身边一样,心情烦躁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刘建国说。
文娱活动是军人驻训时的精神武器,野战文化以激人之心、励人之气、强人之力的方式,有时会产生出比武器更锋利更持久的战斗力,能让官兵焕发出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斗志和智慧。采访期间,长江日报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那股浓浓的野味、战味和不怕辛苦、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责编: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