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眼下正是大学毕业季,高校毕业典礼和校长演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29日,广东汕头大学举办了毕业典礼暨颁奖礼,作为共建方之一的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名誉主席李嘉诚,已连续17年参加这一毕业典礼。毕业典礼作为仪式、礼仪的价值,从中凸显出来。
我国现有各类高校2879所,毕业季是否每所高校都举行毕业典礼,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毕业典礼近几年时兴起来,有些高校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有的高校相关安排还引起很大争议。
比如北京交通大学近日被曝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才能去参加学校毕业典礼,剩下的人只能坐在教室里观看直播;而山东大学今年最初的安排,是只有一成到三成本科生有机会参加2018年毕业典礼,后来在舆论关注下修改了方案。
这种只有部分毕业生有机会参加学校毕业典礼的情况,说明有些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毕业典礼的价值。大学毕业典礼的礼仪价值是什么,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这种仪式,使之发挥教育的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6月22日,武汉大学毕业典礼上,81位豪华导师团成员为毕业生一一拨穗授学位。图为校长窦贤康为毕业生拨流苏。记者李子云摄
多年以前,很多大学还是不兴搞毕业典礼的,不少人对大学毕业的记忆就是拍合影、制作毕业纪念册、领毕业证、吃“散伙饭”。但近年来,毕业典礼越来越正式,校长、鸿儒和社会名人参加,颁发毕业证书、学位帽拨穗等一个都不少。大学校长的毕业典礼演讲,往往受到媒体极大关注。
毕业典礼是一种仪式,是一种仪礼,在中国古已有之。其本义有秩序、规矩、法度的意思,其社会文化价值在于:一是公开宣告某个进程的阶段性结束,相当于里程碑的作用;二是强化记忆,从而肯定阶段性进程的价值,标识其意义。三是唤起责任,毕业典礼总结一段成长经历,既是结束也是开始,与某种对自己、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相联系。
现在毕业典礼正在向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的传统转化,同时又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可以说形态万千。比如河北美术学院去年的毕业典礼是一场祭孔仪式,校长主祭,宣读祭文敬告圣人,毕业生穿汉服诵读《孔子赞》、行三拜之礼。上海8所高校曾联办过一场过山车毕业礼,60名毕业生身着学士服,集体挑战过山车“绝顶雄风”。这说明,我国大学的毕业典礼从形式到内容都未定型,尚处于探索中,其价值也有待充实。
6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举行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全场大合唱《朋友》《倔强》《离别》等歌曲。记者李子云 摄
根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247所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90.1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毕业典礼不可缺少。如果数载大学寒窗苦读是有价值的,那么毕业之际办一个总结性典礼就是完全应当的。更不要说多少师生谊、同窗情、家国情怀,值得一生珍藏。毕业典礼承载这些记忆和情怀,具有情感价值。
毕业典礼还有一个重要价值,即教育的价值。舆论普遍将毕业典礼描述为“最后一课”。校长的谆谆教诲,名师的临别赠言,同学的内心告白,在这个特定时刻会敲开青年人的心扉,产生“顿悟”。当李嘉诚以九秩高龄专程参加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很多毕业生充满感动和感恩,并愿意聆听他的“说教”。这“最后一课”不是可有可无,如果没有,或者不被认真对待,就有可能给毕业生造成终身遗憾。
既然是“最后一课”,相关各方就要一起努力,把这一课上好。校方可以鼓励毕业生邀请自己的家人朋友来,使之成为亲情与友情的纽带。这是很多世界一流高校的惯例,可以引为借鉴。
责编: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