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6月28日讯(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尔静)最近,一档名叫《少年说》的栏目在网上走红。节目的主角是一群“00后”的学生,通过节目组为他们搭建的“吐槽台”,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道出自己的心声。
从播出的几期节目看来,父母是“00后”孩子的最大吐槽对象。“爸爸,我才十三岁,还是个孩子,希望您能多关心关心我。”“你自己的小孩,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这是两名初一女生,借着镜头传达给父母的话。而这两句话,也正好是孩子们在节目中,表达最多的观点。有不少孩子直言,父母对自己关心不够,父母更关心学习成绩。
与吐槽父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们面对隔代亲人时,流露出的深切情感。“感谢外婆步行两天来为我陪考。”“奶奶,对不起,总是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您。”当孩子们回忆起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处的经历时,总透露着一份掩不住的温情。
一声一声的少年说,似乎也折射着一些社会现象。因为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现如今,很多孩子被交给隔代亲人照顾,父母则疏于孩子的陪伴与交流。因为缺乏交流,父母可能对孩子的兴趣喜好不甚了解,久而久之,逐渐疏远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当有机会亲子面对面时,不懂得孩子的父母与不理解父母的孩子之间,可能根本找不到共同的话题,于是,学习成绩变成了唯一的交流点。
还有的父母,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下,主观地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亲子之间没有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有的只是“必须考进全校前100名”的要求。父母不断地拿“别人家的孩子”给自己的孩子施压,结果,压抑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但也没换来理想的成绩。
总之,父母与孩子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时常缺位的父母,给许多孩子的童年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这种遗憾,不仅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许多祖辈的“溺爱”,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需要引路人。而这个引路人,最适合的担当者自然是父母。如何做好这个引路人,是父母的“必修课”。
责编: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