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6月27日讯(长江日报 记者 武叶)本周是第九个“世界尿失禁周”。我国23—45%的女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扰,约六成患者保守治疗难以奏效。
60岁的朱阿姨是小区广场舞的“金牌领舞”,风光背后却饱受“难言之隐”的困扰。半年来,她稍一活动就“尿失禁”,这种尴尬状况几乎每小时都会发生2—3次,为此她只得垫成人“尿不湿”出门。如今夏天到了,朱阿姨越发心神不宁,总担心身上有味道。
6月初,朱阿姨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经泌尿外科医生检查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原因是主管排尿的神经不能准确送达“开”“关”信号,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排尿障碍。经过充分的评估,医生为其植入了膀胱起搏器,困扰朱阿姨的尿失禁问题得以缓解。
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杜广辉教授介绍,我国23—45%的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半数为压力型尿失禁,发病与分娩、盆腔脏器脱垂、肥胖等因素有关。不过,尿失禁并非女性“专利”,全球约有4000万男性患者同样面临这一困扰,发病原因多与前列腺、尿道手术有关。
杜广辉介绍,尿失禁患者中约六成为“膀胱过度活动症”,难以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植入“膀胱起搏器”,借助弱电脉冲调控排尿“开关”。他介绍,“膀胱起搏器”是一枚火柴盒大小的装置,需植入皮下并固定电极线,患者通过体外遥控器来开关和调节起搏器。这一方式可使病人避免接受膀胱扩大或尿流改道等创伤很大的手术,截至目前全球约27万病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