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汉口机场社区纳凉点,居民们围坐一起吃西瓜聊天,一位老人躺在按摩椅上悠闲阅读 长江日报记者肖僖摄
长江网6月2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杨帆余丹夏徐锦博通讯员戴良军) 26日,武汉拉响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为让市民清凉舒适度夏,全市1400多个社区纳凉点陆续向市民开放。
当日,长江日报三路记者分别探访武汉多家社区纳凉点,发现今年武汉纳凉点变化不小,有的重新改造增加面积,有的添加了休闲设施,有的新提供温馨增值服务,居民们在纳凉点里体检、按摩、打球、逛村史馆,忙得不亦乐乎。
纳凉点扩大5倍还有健康小站
上午10时,唐家墩街西桥社区,社区纳凉点就在马路边,居民熊腊珍说:“去年我们还在5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纳凉,位置太小,很多人都不愿意来。今年社区改造,你看现在这个纳凉点上下两层面积接近300平方米,比原来扩大了5倍,在这里比在家还舒服。”
据了解,今年民政部门在下发纳凉经费时不搞“一刀切”,尽可能将纳凉资金重点向老旧社区、困难居民多的社区倾斜,于是西桥社区纳凉点大变样,今年一开放就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
纳凉点还开设了健康小站,居民可以免费量血压、测身高和体重。
按摩椅上按摩享受“超值服务”
“我每天上午10点买完菜会准时来纳凉点做个全身按摩。”74岁的林荣华老人指着面前的一台按摩椅,笑得格外开心:“按完后一天都是舒服的。”
在万松街机场社区纳凉点,社区居民在里面喝着茶、聊着天,旁边一台太空舱按摩椅特外显眼,这是为了让社区居民有更好的消暑体验才配备的。在社区活动中心,前来纳凉的老人们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跳集体舞,还有的老人带着孙子在儿童游乐室玩耍。
江汉区民族街老年人活动中心纳凉点也配置了2台按摩椅、6台沙发躺椅,老人们一进来就抢着躺下“尝鲜”,社工还为爷爷奶奶们冲泡茶叶,帮忙调试按摩椅的速度。71岁的王华珍奶奶患有肩周炎,这几天她中午总来使用按摩椅,肩膀疼痛有所缓解,她感觉在这里纳凉得到了“超值服务”。
吃完西瓜去村史馆里找回乡愁
下午2时,武昌区珞珈社区纳凉点,30多位老人在这里纳凉,他们有的读书看报,有的看电视。如果身体不舒服,老人们可在纳凉点的一体机上免费测量血压、心率和血糖。“在家就我一个人,这里蛮舒服,人多又凉快,大家可以一起聊聊天。”76岁的秦奶奶说。
武昌区徐家棚街三角路社区纳凉点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热闹非凡,有的老人围成一桌,打起纸牌,社区工作人员为他们送上清甜爽口的西瓜。紧挨着纳凉点的是社区自己打造的村史馆,不少老人吃完西瓜又去村史馆里转转,看看自己曾经用过的煤油灯、蓑衣、青石碾子、锄头、扁担、木叉、自行车、粮票等老物件,这里承载了他们的奋斗历史,纳凉的同时能顺便回忆旧事,找回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