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军运会前取得明显成效 武汉打响“水体提质”攻坚战
2018-06-26 08:41: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经过综合整治,建成28.2公里环湖绿道的墨水湖公园是我市主城区面积最大的湖泊公园

  本组图片均由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长江网6月26日讯 6月18日中午,日头正高,走进青山区青山港,暑气渐消。潺潺流水边,两三名市民低语闲聊。夏日的午后,宁静又美好。

家住临江港湾社区的居民老肖说,现在生活污水通过管道统一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再也不会直接排放到青山港内,环境明显变好了。

武汉正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把共抓长江大保护作为生命线,力求走出一条污染治理的特色之路,不断让水质变好、环境变优、城市变美,通过“水体提质”攻坚行动不断积累绿色红利,让全市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23日,经过整治的东湖港东湖入口处,红色的钢拱桥和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上,两岸护坡草树茂盛,生态景观美如画

攻坚行动

  “治水”结果要真实瞄准百姓获得感

青山港是大东湖生态水网与长江的重要连通枢纽,也是武钢、青山热电厂生产用水的引水渠。此前淤泥拥塞、水质恶化严重。

为了提高水质,青山港整治除了新建截污管道、截流井外,还实施了河道清淤和水生态修复。沿着青山港一路前行,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了多处人工湿地,上面种植有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微风过处,花香四溢。

一个城市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到老百姓的获得感上。和青山港整治一样,有真实结果,瞄准群众获得感的水体整治,不断涌现。

距离青山港不远的和平大道科普公园高架桥下方,一条蓝色的高空架设管道引来不少市民关注。

今年6月,武汉首个利用地下水对地表水体进行生态补水的试验在这里展开。来自地铁深基坑的地下水正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附近的罗家港。

“很多工程的基坑施工阶段,都会有大量地下水排出,雨季会加重地下管网的负担,直接排掉也十分浪费。”试验现场的负责人每天都会监控排水的总量。他说,将施工抽排的地下水就近排入罗家港,利用清洁的地下水对罗家港进行生态补水,是提高罗家港水质的有效办法。

今年5月底,作为汉阳六湖连通的主要通道,朱家新港连通工程完工。过去,朱家新港周边村落排水混乱,雨污水混流入渠,加上河道狭窄,淤积严重,朱家新港过水能力明显不足。一到雨季,周边地区总会形成渍水点,影响居民出行。

长江日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发现,现在这里不再河道狭窄、淤积严重,整治后的朱家新港河水流淌十分通畅,也清澈许多,曾经杂草丛生的两岸修筑了坚实、美观的护堤。

目标明确

  按提质水体清单“挂图作战”责任到人

6月15日,青山热电厂明渠、罗家港附近,市区两级水务、环保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展开现场办公。

“沿线还有多少排口?”“这个区域的污水从哪里来?”……整治问题前必须摸清家底,对于列入提质方案的水体现状,工作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遗漏的问题。

武汉市“水体提质”行动已经启动,这是一场确保2019年军运会召开前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的攻坚战。

目前,我市水体提质攻坚行动已进入水体本底调查与清单编制环节。本月底前,各区组织对辖区内水体进行全面调查,监测水体水质现状,摸清底数后形成提质水体清单。

在7月30日之前,各区根据排查出的提质水体清单,组织制定水体提质攻坚工作方案,并根据水体污染成因,因地制宜,编制水体提质攻坚技术方案,制定整治计划,明确治理责任人及达标期限。

2019年8月底前,我市建成区及军运会环境保障范围内的水体将全面提质。在此之前,各项水体提质攻坚工程建设均须完成,并达到提质目标。最终结果,将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水体提质效果组织公众调查,并依据公众调查情况和水质监测结果出具评估报告。

目标明确,挂图作战。武汉正以克难攻坚的决心和勇于担当的恒心一往直前。

环境提升

改善河湖面貌实现 “一水一策一景观”

前不久,一度因污染备受诟病的汉阳琴断口小河顺利完成整治。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疏浚后,河道蜿蜒,河水清清,两岸绿树成荫。端午假期,住在附近的市民王园来此游玩,他说:“水变清了,环境越来越好,治水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一水一策一景观,是此次水体提质攻坚行动的亮点之一。

除了通过城市河道生态整治工程的建设,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促进水质提升,恢复、重建城市水体良性生态系统,河道景观提升也是对河道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

以巡司河为例,在全面提升水质的基础上,沿线将建3座景观公园。包括南市文化步行街、水湾风情园以及生态运动公园。其中南市文化步行街将集中展示武昌南门地区唐代南市、明代巡检司及军事防御的历史及相关故事。

市民林先生一家在涂家沟住了30多年,对巡司河非常熟悉。“从开始整治起,每天看着它一点点在变。”林先生说,原来巡司河在武泰闸的这一段,沿岸脏乱差,希望改造完成后,市民能多一个休息散步的场所,他非常期待南市文化步行街的建成。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水体提质攻坚行动,不仅要解决老百姓最基本不渍水、不内涝、没有臭气的需要,还要着力改善河湖面貌,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伴随水体提质攻坚行动的深入推进,武汉越来越多的乱石河滩将成为百姓生态休闲的集聚地,滨河步道、亲水观景平台、绿色骑行路线、景观照明等景观亮点将融进城市生活。

长江日报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黄金波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