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都市田园
长江网6月21日讯 6月13日,武汉市新洲区仓埠镇紫薇都市田园,个别性急的紫薇已冒出花朵。到6月底,这里的上百万株紫薇将进入盛花期。很多来过多次的小朋友在期待暑假的同时,忍不住要展开想象,今年又会有什么好玩的新项目?
紫薇每年6月至9月花开百日,打破了人们关于“花无百日红”的传统认知,其绽放之日也正是夏季少花之时。而紫薇都市田园创始人、武汉海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惠文执着创新的气质,恰与紫薇特立独行的做派一脉相承。
紫薇“编织”百家姓耗时三五年
去过汉口江滩二期的市民,一定对绿化带中竖立的镂空花瓶印象深刻。这些花瓶是有生命力的,6月底顶上会开出紫色的紫薇花。它们来自紫薇都市田园。
袁惠文介绍,汉口江滩二期共有100多个紫薇花瓶。花瓶高1.5米,直径40—50厘米,每个用32条粗细一致的紫薇苗,历时3 年编织成型。
漫步紫薇都市田园,紫薇苗“凹出”的花瓶、花球、动物等造型随处可见,一些紫薇树的树干中部还“凹出”了奥运五环和更为复杂的福、禄、寿等字样。
紫薇都市田园2013年开始用紫薇苗编织百家姓造型盆景,至今已有小成,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为国内首创。依据姓氏的复杂程度,一个百家姓造型字少则需要花费两年才能成型,多则需要三五年。紫薇百家姓造型盆景多被用于园林绿化和礼品馈赠,也有游客买回去当传家宝,希望给家人带来好运(紫薇花语为“好运”)。
“植物编织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把花木行业的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袁惠文说。创意劳动也让劳动者身价倍增,编织百家姓的农民工一天能挣300—500元。
三度转型“情定”农业休闲产业
紫薇是唐时宫廷花。相传唐末有位进士归隐时从长安带回几株植于村前,后广为繁育,漫山成林,仓埠紫薇岭因此得名。今天,紫薇都市田园里那株千年“紫薇皇后”,不知是否那位进士所栽。
仓埠镇感恩文化源远流长。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四季第53集即名为《仓埠古镇——常怀感恩之心》。作为从仓埠走出的创业明星,袁惠文三度转型,最终投身家乡农业休闲产业,正是出于感恩的初心。
走出家乡进入装饰装潢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袁惠文在一片诧异声中转入塑料制品行业,为郑州日产、神龙汽车做配套。这次转型,为他日后的大手笔积累了资金和经验。
经常到沿海出差,看到那里的农民住小洋楼、开小轿车、雇内地农民工耕种,袁惠文被深深触动,决心为家乡做点事情。
2006年,他再次转型,回乡种植苗木,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现在,在海帆公司的带动下,仓埠街已落户42家苗木企业,种植面积达3.5万亩。
前几年,一位领导来仓埠考察时说:“看着花开花落,没有人欣赏,太可惜了。”一语点醒梦中人。袁惠文2013年带领海帆第三次转型,2014年紫薇都市田园开园试营业。
目前,景区已发展到2000亩规模,2014年被评为武汉园博会分会场,2017年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优质旅游资源”,同时获武汉十大最美景点称号,今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还入选“武汉最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十大赏花地”。昔日仓埠近乎荒废的冈地,如今变成名符其实的美丽乡村!
人们常说企业转型“九死一生”。袁惠文何以三度转型成功?他道出其中的玄机:“我每次转型都是手上有丰足的资金,处于行业巅峰时的主动抉择,而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放弃。”
创新设计让孩子们边玩边学
“‘抓鱼摸虾’‘草船借箭’太好玩了,放暑假我还要和同学一起去!”说这话的,是家住汉口的五年级学生小佳。
紫薇都市田园四季有花、月月有节,每个项目、每个细节都动足了脑筋。大人来此赏花、观景,甚至还能办婚礼,孩子也能找到非一般的乐趣。
紫薇都市田园是华中首个“坐上火车观花海”的景区,在入口处坐上田园小火车,途经丹桂园、生态湿地,穿过紫薇长廊隧道、紫薇林,到达渔乐广场。大人小孩在小河里嬉水抓鱼摸虾,捉到的鱼虾可在烧烤区自助烹饪。
孩子们大爱的“无敌风火轮”,需要多人协作推进,不团结就到不了终点。
在“法治大闯关”长廊,两旁数十道趣味问答依次罗列,孩子边走边学。
在孔子广场,老师给孩子们上礼仪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这里找到交集。
正在建设的亲子主题乐园“袋鼠王国”,预计9月底完工,将带来全新互动体验。
景区将学生外出旅游实践活动融入中小学生教育体系,2014年开园至今,已面向省内30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景区被团中央、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袁惠文说,景区希望能对孩子成长有所帮助,让孩子释放天性,找到快乐。
紫薇都市田园去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今年有望增加到70万。为着把仓埠打造成为全国田园综合体标杆的愿景,袁惠文和海帆必须一路向前。(记者文涛 通讯员刘森 商建东 陈荟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