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明代青花小杯,有残缺李剑提供
长江网6月2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通讯员魏正聪)“青花瓷彩绘如何修复成原状?出水古瓷被腐蚀釉面如何修复?”20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古陶瓷修复青年人才培养”培训班在湖北工业大学开班,面对难得一见的国内多位顶尖古陶瓷修复专家,来自全国文博系统和高校的30名学员争相提问。
这30名学员来自北京、天津、内蒙古、福建等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他们中有15人共带来需要修复的古陶瓷31件。未来1个月,每名学员需要独立完成至少一件文物的修复,提交至少一篇古陶瓷修复领域的学术论文。
湖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陶瓷类文物硬度高、脆性大、易破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显示,湖北省国有单位收藏的18.7万件陶瓷文物里,有近半数存在破损情况,亟待保护修复。然而,我国古陶瓷保护修复领域长期人才短缺、理论研究不足,且古陶瓷修复文献资料少,长期师承制也导致古陶瓷修复技艺更倾向于言传身教,严重限制了技艺的发展。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李剑带来的宋代青釉出筋小碗,小碗残缺,剥釉,表面有凝结物李剑提供
开班仪式上,曾参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拍摄的故宫博物院馆员、文物修复专家纪东歌,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以故宫所藏37万件(套)古陶瓷为例,其中需要修复的量也很大,以现有的修复队伍,到大家退休时还修复不完。此外每年还不断有大批出土古陶瓷需要修复,如故宫目前和河南、江西的合作修复项目,古代落选的御窑瓷器在当地集中敲碎掩埋,如今大量出土,修复工作量就很大。
纪东歌说,故宫的古陶瓷修复在全国有人才和设备的优势,比如,有专门的古陶瓷保护研究基地,有许多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古陶瓷研究人才,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在古陶瓷“病害”“病灶”的检测阶段,使用了X光、CT检测,使用不同于检查人体的频率、波长,检测古陶瓷的内部结构,陶瓷内部裂隙的长度都可以测量出来。
来自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李剑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次他带来了4件宋、明出水瓷器,都出自浙江龙泉窑和福建的瓷窑,是当年销往海外、在南海沉船落水的。其中的宋代青釉出筋小碗,不仅碗口有残缺,还剥釉,表面有凝结物;另一件明代龙泉洗碗有多处磕缺,也存在剥釉和表面有凝结物。如何提高出水古陶瓷的修复质量,是他这次来武汉要重点学习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