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专家:不能概念化标签化
2018-06-19 22:07: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6月1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毛茵)“我玩游戏我精神病了!”端午小长假过后第一天,上班同事见面,这句话成了不少人的调侃问候语。原来,游戏成瘾被世卫组织列入精神疾病,今日起正式生效。

女教授每天要玩游戏是否“精神”了

45岁的女教授也算得上业界精英,她却对自己玩游戏直言不讳:我玩的游戏还很LOW,每天起码要玩1个小时消消乐。一般焦虑的时候要玩,高兴了也要玩几盘,无聊时还是会玩。她描述自己玩的状态是那种无意识的手指运动,听着消除的咚咚声便有愉悦感,并没有过多去思考,感觉是一种最放松的时候。而且如果没玩一下,就会觉得一天的事情少了点什么。她笑问,“我是不是也是‘精神病’啊?”

武汉市武东医院心理科赵孟主任也注意到网上好多网友在这样自嘲。他说,把“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让部分人感到恐慌,是对于精神疾病本身的误解。其实很多的疾病,包括我们常见的一些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这样的一些常见心理状态都划归于精神疾病的范畴。而我们老百姓心目中所谓的精神病是指医学上的六大重性精神疾病。广义的精神病细分大概有200多种,和老百姓心目中所谓“疯子”或精神失常的人不能划等号。

界定“游戏成瘾”,武汉专家这样理解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病研究所所长王高华教授说,正常的上瘾和病理性的成瘾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成瘾开始往往是因为兴奋;后期是不做就会感到特别痛苦;最后是社会功能有重大影响。普通的玩游戏达不到精神疾病程度,如同一般人喝酒抽烟不能算精神疾病一样。王高华教授指出,即使游戏成瘾最终被ICD正式列为精神障碍,我们也必须清楚,游戏不是毒品,玩游戏的人很多,真正成瘾的只是少数。如果就此把游戏和成瘾简单、必然地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对游戏主体的关注,简单化处理,反而不利于真正解决问题。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瘾病区主任刘学兵博士分析,认识“游戏成瘾”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不少人认为游戏成瘾不算什么,不仅不应该被当成精神疾病来看待,反而被当成是个性与自由。另一个极端是,一些人尤其是部分学生家长,对游戏成瘾的危害性感到很焦虑,并根据主观意愿加以应对,导致过度或不当干预。

  对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武东医院、武汉市优抚医院专家有如下解读:

1、玩游戏失控(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连续进行;

2、玩游戏的重要程度高于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成为生活的重心;

3、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

4、停下后出现焦虑、躁动等激烈情绪反应;

5、相关行为满1年。

把“游戏成瘾”列为疾病旨在规范治疗

“存在游戏成瘾者,这些人正遭遇着痛苦”这个事实是毫无疑问存在的。作为成瘾戒断专家,刘学兵博士说,把“游戏成瘾”列为疾病,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治疗他们。对于国人来说,这点其实也比“争论游戏成瘾到底是不是一种病”来得更为重要——如何更规范地帮助沉迷于游戏的人摆脱困境,这才是第一位的。

他认为,治疗“游戏成瘾”重要的是隔离,然后控制其情绪症状,抗抑郁的焦虑。目前,对“游戏成瘾”尚无分级管理,但后期会有相应的评估方案。让真正的患者得到更有针对性、更妥善的安置与治疗,任何不正当的所谓“治疗”手段必须要坚决反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