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分享,“楚才朗读者”让文字更加活起来
2018-06-09 23:5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6月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向洁 通讯员戴亮) 9日下午,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全民阅读领导小组支持立项,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楚才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华侨城杯”第34届楚才作文竞赛特等奖诵读分享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吸引了近200名中小学生及家长朋友赴现场感受“声情并茂”的楚才。

楚才特等奖获得者们都喜欢看些什么书?为什么家长推荐给孩子看的经典书籍却总难入眼入心?在活动现场,刚刚在本届楚才作文竞赛中获得特等奖的四位“楚才”卞楷文、张倩雨、汤浩、杜雨芊结合个人体会为家长们答疑,并为同龄人们争取阅读的自主权。

“我的父母从来不会逼我看什么书,我只看自己喜欢的书。”硚口区同济附小六年级学生杜雨芊直言,她喜欢看的书有的很大众,比如《青年文摘》,有些比较小众,比如《人间失格》,可以说风格截然不同。

武汉外校高二学生汤浩现场朗诵了卓别林的《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他说,正如这首诗所表达的,看书没必要违背本心,是什么年龄就看什么书。他念小学五六年级时,喜欢看《儿童文学》《郑渊洁童话》,也不太喜欢看大人们力荐的有助于锤炼语言的散文作品。

“文学写作中,语感是第一位的。不论是中小学生还是著名作家,好的语感是其语言风格的外化。”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遇春认为,每一位文学爱好者都需要良好的语言感觉。家长们在重视孩子写作素养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语感,尊重孩子多元化语言表达的能力,过于偏爱某一类而抑制另一类的语感,反而是不利的。

几位专家认为培养语感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读多诵。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知名主播叶建恩先后朗诵了《沁园春·雪》《再别康桥》以及《天狗》片段,引领学生体会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朗读是本能、本色,它属于生活;而朗诵是一种艺术表达,是用清晰而响亮的声音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出来,它属于舞台。”

楚才竞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汉华表示,去年在华中师大举行的“楚才大小作家见面会”上,楚才特等奖选手和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及家长现场对话王先霈、刘醒龙、晓苏等著名作家,引起众多学子及家长热捧。今年“见面会”又创新形式,由本届竞赛部分特等奖选手诵读获奖作品,让作文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同时邀请大学教授和著名主持人现场点评,特等奖选手、参与学生、家长进行互动分享,气氛更为活跃。今后,“楚才朗读者”这种诵读+分享的形式还将进一步深入推广。

另悉,作为武汉市“全民读书月”重点活动,6月10日下午,楚才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将在保利大都会营销中心推出“楚才悦读荟”洪山专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