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6月7日讯(长江日报 记者武叶 通讯员陈菁) “不要怕,有我们在!”7日上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病房,医生比划着手语、指着漫画和聋哑患者田菊花交流。田大姐咿咿呀呀地回应着,脸上笑开了花。
49岁的田菊花来自蕲春县张榜镇马鞍山村,一家七口有四个病人,大儿子有智力障碍,婆婆中风瘫痪,小叔患重病不能干活,她自己也在上个月查出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了解到这个家庭的情况之后,主治医生汪英颖特别留意田菊花的心理状态,但因为田菊花不会说话也不识字,交流起来非常困难。“她有时显得很烦躁,有时又显得很害怕,情绪一直很低落。”
汪英颖和同事们讨论,聋哑病人心理更加敏感,一定要想办法安抚病人情绪,给这个家庭更多支持。一开始,医护人员先向病人的儿子学习手语,想用病人能够理解的肢体语言和她交流,后来觉得这还不够,便尝试画漫画。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学生龙珑刚来血液科实习,听了老师们的讨论,利用午休时间很快手绘了5幅漫画。“第一幅是根据她病情画的,表示我们知道她生病很难受;第二幅画的是治疗的过程和效果,希望她好好配合治疗;第三幅画是告诉她不要怕,有我们在;第四幅画是告诉她多吃清淡有营养的软食;第五幅画的是希望,我们都在为她加油!”
果然,当医护人员借漫画来和田菊花来交流时,效果立竿见影。
“你看,这是你,这是我,我们在一起,加油!”汪英颖和龙珑指着漫画对田菊花说。田大姐紧握她们的手,笑了。
这次沟通一下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田菊花只要身体不舒服就会主动告诉医护人员。“我们越来越默契了,她想表达的意思,我们很快就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汪英颖说,看到田菊花手机里存着全家人的合影,医护人员专门把照片打印出来,放在田菊花床头。
汪英颖医生介绍,目前田菊花正在化疗,根据治疗效果再评估是否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果做移植,患者将有一段时间独自住在隔离病房,家人不能陪伴。现在尽最大努力培养医患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可以像家人一样给患者安全感,消除她对治疗的恐惧。